中華群星閃耀時 第一章|諸葛亮: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北伐

雖然已入初春,隴西大地上的肅殺之氣,仍未完全退去。北風鼓動著營門口的大旗,呼呼作響,旗上赫然刺著一個醒目的大字——“漢”。

而比風聲更響的,是掌刑士兵口中的查數聲,“一、二、三……十八、十九、二十”。

行刑完畢,士兵收起板子,站的筆直,看向前方那個人,等待著下一步指令。

那人看起來已是天命之年,鬚髮灰白,面相和善,但額頭似有一朵散不去的烏雲。

他身披鶴氅,頭戴綸巾,手中捏著一把羽扇,在風中盡力扯著衣襟,看起來有一點點狼狽。

聽完士兵查數,他滿意地點了點頭,轉過身,徐徐踱回中軍帳內。

他就是蜀漢的丞相、出身荊州南陽、祖籍山東琅琊、現任北伐主帥、人稱“臥龍”的諸葛亮。

這是他的第一次北伐,也是蜀漢自夷陵之戰後,八年來首次主動出擊。戰況十分順利,一切似乎都在按既定的方針進行的。

這一次,諸葛亮趁曹丕去世,新君剛立,關中空虛之際,果斷出祁山,進攻隴西。隴西五個郡沒有防備,望風而靡,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直接獻城投降,只剩廣魏和隴西兩個城還在抵抗。

而曹魏的大將軍、曹操的義子曹真,此時還囤駐在郿縣,被斜谷口的趙雲用少量的疑兵,牢牢地牽制住,根本來不及支援。

隴西地處西涼,早年的董卓、馬騰、韓遂都盤踞於此,雖然涼州苦寒,但盛產駿馬這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曹丕在位期間重新打通西域,而隴西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路,也跟著熱鬧起來,僅西城一處居民便有4000戶之多。

諸葛亮拿下隴西,就可以步步為營,在西邊跟曹魏分庭抗禮,威脅長安,甚至進取中原。即使不能突破潼關,拿下洛陽,也會讓曹魏實力大大削弱……

中華群星閃耀時 第一章|諸葛亮: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疲弊

隴西的風依舊在刮,一陣冷風掀開簾布,吹入軍帳,案頭的燭火晃了晃,坐在帥案後的身影抖動了幾下,一陣咳嗽聲傳出軍帳。

這裡的溫度相比漢中和成都要低很多,並且更加乾燥。第一次踏足這方土地的諸葛亮感到有些水土不服。

戰局如此順利,但他額頭的烏雲卻沒有稍作紓解,他的胃口也沒有變得好些。進入隴西以來,諸葛亮吃的更少了,經常一頓就只有一碗白粥,一點青菜。

隴西的戰略地位固然不錯,但距離大本營漢中路途遙遠,這與他當年的隆中對有很大的差距。荊州失了,上庸也叛了,留給諸葛亮的選擇實在是不多了。

就在不久之前,叛逃曹魏的孟達,突然從上庸發來書信,約會諸葛亮起兵攻魏。由諸葛亮打長安,而孟達趁機偷襲洛陽,直接擒拿曹叡。本來是個好機會,結果被司馬懿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勢給平定了。諸葛亮想要救援,卻來不及了。

“如果荊州還在,如果不跟東吳開戰,如果……”

然而,現實沒有如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諸葛亮每每想起這些,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罷了。

而這種哀痛,甚至抱怨,諸葛亮幾乎不對他人坦露,即遍是“親兒子”一樣的馬謖,也對其三緘其口,一切無奈都只化為四個字,“益州疲弊”。

諸葛亮面對的何止“疲弊”!

夷陵之戰,張南、馮習、沙摩柯陣亡,杜路、劉寧等人投降,傅彤掩護劉備斷後戰死,黃權歸降曹魏,馬良被害,劉備本人羞愧致死。

諸葛亮不覺心口一陣疼痛,趕緊拿起那碗白粥壓了壓,粥有些涼了,但諸葛亮的心更涼。

自從27歲那年跟了劉備,這些年東奔西跑,總算在34歲那年等到了劉備入主益州,本以為生活穩定了,一場夷陵之戰打沒了蜀漢在益州七八年的經營,還損失掉了很多骨幹人才。

而他現在北伐,卻處於無人可用的狀態,南中要守、永安要守、漢中要守。張嶷張翼、吳懿吳班、魏延高翔…人不夠用啊!

諸葛亮蠅營狗苟,勒緊褲腰帶攢了七八年,總算有了能北伐的力量,而他也已經48歲,留給他的時間貌似不多了。

“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

諸葛亮將手中的羽扇,拍在了案頭之上。門外的執戟郎中聽到聲響,趕忙衝進帳中。

“沒事吧,丞相!”

諸葛亮抬頭看了一眼,垂下了眼簾,搖了搖頭,又把羽扇拾起,輕輕地揮了揮手,示意那人沒事……

中華群星閃耀時 第一章|諸葛亮: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奇謀

月上梢頭,分不清是火把還是月光,透過軍帳的縫隙灑入帳內,諸葛亮更填一絲寒意。

其實,除了祁山,他也並不是沒有其他選擇,早在出兵之前,同出荊州的魏延就建議諸葛亮給自己一支奇兵,從子午谷進入關中平原腹地,直逼長安。長安守將夏侯楙是夏侯惇之子,曹操的駙馬,沒什麼威名。魏延覺得打夏侯楙,如探囊取物一般。

想到這,諸葛亮笑了笑,不覺搖了搖頭。上次說自己如探囊取物的那個人,腦袋已經被送到東吳去了。

而且長安哪有那麼容易打的,東邊就是潼關,很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相比出奇制勝,諸葛亮更喜歡穩紮穩打。

不光是因為諸葛亮兵少,更是因為軍需供給很不容易。蜀漢屯兵漢中,軍需要從成都和江州兩地發出,路途遙遠,走水路還受季節和天氣影響,實在是苦不堪言。

諸葛亮的謹慎,倒不是他真的膽子小或者小家子氣,實在是形勢所迫,失敗的代價太大。

正因如此,他寧可不打,也要儲存實力,沒有絕對的把握,輕易不強攻,要嚴格控制戰損比。不過,這次對隴西圍而不攻,軍中也並非沒有質疑的聲音,那個老刺頭魏延就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魏延覺得蜀軍進入魏境以來,敵軍望風而靡,實在是不堪一擊。應該趁著蜀軍士氣正盛,一鼓作氣拿下廣魏和隴西。並且,魏延還主動向諸葛亮要軍令狀,說自己十日內就能帶兵拿下隴西,把太守遊楚綁到諸葛亮帳內。

諸葛亮當然不會同意,因為隴西城內有個人,給了諸葛亮第二種選擇,現在諸葛亮需要的只是時間,只要等隴西城主動投降,自己北伐的第一步就算踩穩了。

想到隴西城,諸葛亮的腦海裡出現了一個個頭不高,嗓門卻大得很的人……

中華群星閃耀時 第一章|諸葛亮: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太守

此刻的隴西城內,太守府裡,遊楚還坐在公堂上發呆。他就是那位個頭不高,嗓門卻很大的人,也是隴西城的太守。

就在剛剛,他送走各級官員,安排了夜防的事宜,當然也少不了要講一些讓大家振奮精神的話,就當是給他們打打雞血了。

月明星燦,遊楚不知道這樣的安靜的夜晚,自己還能有多少?他拒絕投降,倒不是因為自己是什麼高尚的人,他只是覺得投降不好。

要按籍貫說,遊楚是武威人士,地道的涼州人,小時候父親就把他託付給了在曹操身邊當官的張既。

最早,遊楚在山西做官,後來曹操平定漢中,漢興郡剛好有了空缺,張既就推舉了遊楚。再後來他又轉任到現在的隴西郡。不開玩笑地說,遊楚也是曹魏的“三朝元老”了。

遊楚愛這片土地,愛這裡的老百姓,他慷慨好施,在太守任上十幾年,從來都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百姓,不喜歡用什麼刑法和殺戮。就是這樣一個儒雅的理想主義者,理所應當的獲得了隴西軍民的愛戴。

當其他郡縣紛紛投降蜀軍的時候,遊楚對大家這樣說,“敵軍來了,我作為一方太守,守土衛國本就是我的職責,但諸位大可不必,你們可以拿我遊楚的項上人頭送到諸葛亮那裡,這可是你們大富大貴的機會啊!”

隴西的軍民聽完,竟然被遊楚的話感動的一塌糊塗,哭的稀里嘩啦,都誓死要跟遊楚一起守城。

但遊楚並不是個死腦筋,他又把自己的計劃完完本本地告訴了大家,“既然各位不肯殺我,我就替大家出個主意。如果蜀軍來攻,我們就堅守不出,長安距此不過十幾日的路程,等朝廷派出援軍,蜀軍自會退兵。到時候我們一定會因為堅守不降獲得封賞。但是,如果蜀軍強攻城池,你們依然可以把我綁到諸葛亮那裡請降,也為時不晚。”

軍民聽完,堅決不同意第二個辦法,表示絕無二心。

遊楚嘆了口氣,“我何嘗不怕死,但我做一方父母官十餘年,你們很多人都是我看著長大的,我不忍心看你們白白送死啊……”

事實證明,遊楚確實是個很有辦法的人,就在十幾日前,南安郡太守帶著蜀軍兵臨隴西城下。城頭的遊楚能感覺到,蜀軍矛頭上的殺氣都快頂到自己鼻尖上了。

而他面無懼色,踩著一個木凳,扯著標誌性的大嗓門,對城外的蜀軍喊道,

“城外的蜀軍將士們!我不想與各位搏命廝殺,況且此時此刻,我大魏朝廷的援軍,正向隴西進發。我遊楚說話算話,只要你們能擋住援軍一個月,我就帶著城中百官開城獻降!”

蜀軍將士們聽完,面面相覷,當了這麼多年兵,還沒見過有人在戰場上拿投降當賭注的,本來大家鬥志昂揚,準備一鼓作氣拿下隴西城,現在卻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訊息很快傳到諸葛亮的案頭,“臥龍”的臉上露出了複雜的表情,沉默良久後,他傳令圍而不攻……

隴西的初春,晝夜溫差大,風吹入大堂,燈影晃了幾下,也把遊楚從思緒中拉回。他沒想到諸葛亮真的接受了自己的賭局,遊楚覺得這個素未謀面的“臥龍”應該也有先秦風骨吧,否則怎麼會同意透過這種方式,止息兵戈,減少百姓的痛苦呢?

他應該跟自己是同一類人吧,只是現在各為其主,無法坐下來促膝長談,真是一大憾事啊!

雖然城外的壓力暫時減輕,但遊楚依然擔心朝廷此時能不能發出援軍,援軍能不能及時趕到,趕到了能不能打得過諸葛亮?

現在還有太多太多的未知,遊楚的焦慮完全不敢在軍民面前有所顯露,他的鎮定也是硬撐,此刻,公堂上只有他一人,十幾天來緊繃的神經正向他尋求片刻的放鬆。

遊楚離開案頭,走出公堂,來到庭院。庭中如積水空明,遊楚抬頭撞見群星璀璨,不覺為之一怔,心中陰霾竟散去大半。

他望著東方——那是長安的方向——喃喃自語道,

“來吧,該來的,總會來的……”

中華群星閃耀時 第一章|諸葛亮: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長安

長安城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它與希臘的雅典、義大利的羅馬、埃及的開羅齊名,並稱世界四大古都。早在1300多年前,西周就定都於此,其後一統天下的大秦也是從這裡發跡,包括後來的漢高祖也選擇長安建都。

然而這座古城也久經戰火,尤其是董卓之亂後,屢遭兵戈。現在作為曹魏西邊的重鎮,長安是東都洛陽的最後一道屏障。魏國皇帝曹叡親自到長安督戰,足見長安城的重要性。

這位年僅21歲的皇帝,即位不過2年光景,此時坐在高位上的他,頭戴冠冕,眼簾低垂,雙手合在膝上,俊美的臉龐被流蘇遮擋,一言不發。

殿內的各級官員嘰嘰喳喳地討論著,諸葛亮的這次北伐的確出乎意料,文官們商量著是否放棄長安城,武將們則摩拳擦掌,希望跟諸葛亮大打一架。其實這些文武也猜不透這位新主子的想法,不過是拋磚引玉,瘋狂試探罷了。

西邊承平日久,文武大臣表面上是這樣,內心早就惶恐不已。隴西五郡與長安唇齒相依,諸葛亮短短半月之內就拿下三郡,被圍的隴西城和廣魏城只怕也朝不保夕,長安只怕也難以久持。

曹叡完全沒有被臺階下的這群烏合之眾影響,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要商量對策的話,靠這群人是沒戲的。之前董卓來了,他們改姓董,後來爺爺迎接獻帝,他們又改姓劉,再後來老爸取代了漢獻帝,他們又改姓曹。

說不定哪天,又改了別的姓,這群人無非是換身衣服,接著嘰嘰喳喳罷了。

雖然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皇帝,曹叡卻完全沒有興奮的感覺,他知道,如果不是老爹曹丕突然病重,他也不會被立為皇太子,甚至能活到哪年都是未知數。

作為曹丕的長子,他自小受爺爺曹操喜愛,出兵打仗都帶著他。然而世事無常,生母甄宓因宮中讒言被賜死,自己被迫遠遁朝堂,苟活數年。後來又被過繼給仇人當繼子,得了個皇太子之位。

大起大落之下,他比誰都清醒,他要選擇他能相信的人。

曹魏的兵權,幾乎都是放在曹氏親貴手裡,其他將領再厲害,也是當個副手或者先鋒。從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到曹丕這一代的曹真、曹休、夏侯尚。只可惜曹氏親族越到後面人才越不行。

上幾代曹氏親族老的老,死的死,到曹叡手裡,長安這麼重要的地方,都只能派個草包駙馬夏侯楙來守。

然而,曹叡依然是幸運的,他老爹曹丕不光幫他掃清了青徐兩州的軍閥勢力,還給他留下四個能力很強的輔政大臣。

曹真、曹休是曹氏親貴,分別任大將軍和大司馬,陳群和司馬懿是新門閥士族的代表,屬於外姓勢力。

但這樣的格局,也註定了曹魏朝堂內部會有兩種聲音,曹叡即位才兩年,耳朵早就磨出了繭子。別人都說他是年少得志,只有他自己心裡叫苦不迭,皇帝果然不是個好差事。

內部的煩心事也就罷了,邊境也不消停。剛即位的時候,孫權欺負他年輕,從襄陽、江夏、揚州三路騷擾曹魏。

說到孫權,曹叡對他可太熟悉了,早在他12歲的時候,爺爺曹操征討江東的時候就帶著曹叡隨軍,對於這個人,曹叡覺得他絕對也算是“三朝元老”了。

尤其是關羽失了荊州以後,曹魏跟孫吳在長江中下游上千裡的邊境線上對峙,雙方陳兵數十萬,孫吳牽制了曹魏近一半的邊防力量。

這次諸葛亮的偷襲,不過是趁關中空虛,曹叡並不慌,他把叔叔曹真留在自己身邊拱衛長安,早在前幾日已派了大將張郃去支援隴西。

曹叡知道自己不能退後,退了,諸葛亮會更加肆無忌憚,甚至聯合孫權兩面夾擊。雖然他十分想跟這個打敗過他爺爺的男人正面對決,但他腦子很清醒,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時間。

蜀漢的補給一直是問題,這次拿下隴西也沒用,畢竟距離收割的季節還有幾個月,城外沒糧,諸葛亮只能靠隨軍所帶糧草。只要隴西城再堅持一個月,諸葛亮沒了糧,就會不戰自退。

所以,在探明蜀軍虛實之前,他沒有讓曹真親自去進攻諸葛亮,而是留在長安跟前防備趙雲,同時讓老將張郃帶五萬人去救援,當然也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目的就是給隴西城的百姓希望,讓他們再多堅持一段時間。

他給張郃下的可不是死命令……

街亭

街亭位於天水之東不足百里的地方,地方不大,但卻是隴西和關中之間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街亭在蜀軍手中,曹魏就只能看著隴西五郡乾瞪眼,如果街亭在曹魏手中,那麼蜀軍就很容易被分割包圍。曹魏和蜀漢都看到了這一點,街亭之戰再所難免。

這一日,街亭大道上塵土飛揚,旌旗閃動,有的旗上寫著“漢”,有的寫著“馬”。

先頭部隊後面,一匹高頭大馬上,坐著一個書生面相的中年人,此人正是諸葛亮的參軍馬謖。

這是馬謖跟隨諸葛亮十幾年來,第一次獨領一軍。最早他只是劉備的從事,憑藉哥哥馬良的關係,跟諸葛亮也十分要好,兩個人經常通宵達旦的談天說地,後來做了諸葛亮的參軍。

這次諸葛亮要派人守街亭,馬謖忙不迭地主動請纓,他心裡知道,自己太需要一次軍功了。

自夷陵之戰後,蜀漢的重臣或老、或亡,他經常與諸葛亮攀談,知道丞相最擔心的一個點,就是後繼無人。

諸葛亮本身是個文武全才的人,也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可在蜀漢裡找一個他這樣的人,實在是太難了。

馬謖曾問諸葛亮,誰能接他的班,諸葛亮掰著手指頭,“蔣琬、費禕……唉”,諸葛亮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馬謖今年已經39了,只比諸葛亮小9歲,跟了諸葛亮這麼多年,自覺韜略學到不少,但總是無處施展。平時作為參軍,也不被魏延這種老牌將領重視,吵起架來還打不過他們。

因此,馬謖特別希望自己能打一次勝仗,立一次軍功,攢攢資歷,以後在軍中也有說話的底氣。畢竟,想當接班人的話一定要是文武全才,那樣才不枉費丞相這麼多年的栽培。

天賜良機!北伐大軍首戰告捷,而守街亭的任務也隨之而來,馬謖主動請纓,丞相也如同心領神會一般,同意了他的請求。

想到這,馬謖更開心了,嘴角不覺露出一絲笑意,他心裡比誰都興奮。

身邊的副將王平看起來就平靜很多,他是個降將,在軍中沒什麼地位。他老家在巴西,如果不是當地首領非要投降曹操,他也不會到了曹魏。後來漢中之戰,曹操敗了,王平趁機歸降了劉備,做了個裨將軍。

這次諸葛亮讓馬謖擔當守街亭的重任,王平倒沒什麼想法,雖然軍中反對聲並不小,很多人建議讓更有經驗的魏延和吳懿來執行這個重要任務。可丞相偏偏力排眾議,接受了馬謖的主動請纓。

反正參軍的地位也比他這個裨將軍大,王平作為副將盡好本分就行,丞相總有他的考慮,照辦就是。

此刻的王平,腦袋裡反覆回憶著丞相在出發前,反覆叮囑他們的話,唯恐有什麼遺漏。

“一定要當道下寨,據城而守……你們的任務是拖住魏軍,給大軍爭取時間平定隴西……曹真和張郃都是有勇有謀的大將,切不可與之硬拼,尤其是張郃……你們到了街亭,第一時間畫下山川樣貌,以及營寨圖派人送給我……”

王平正想著,街亭就到了眼前,當道是城,附近還有水源,適合紮寨,可依城佈防。側面有一孤山,俯視著街亭大道。

王平心中暗歎,丞相真神人也,隨機安排人去畫地形圖,然後準備跟參軍馬謖商量安營紮寨之事。

此時的馬謖正望著那座孤山若有所思,王平來到跟前稟報,馬謖看都沒看他一眼。在馬謖眼裡,防守有什麼意思,頂多是個二等功勞,又不像攻城頭或者陣前斬將那麼威風,他的心裡正在謀劃一盤更大的棋……

天才

馬謖考慮的是街亭城小,且東西都是大道,無險可依。倘若曹魏主力猛攻,小小的街亭如何守得住?雙方必將陷入拉鋸戰,屆時,戰局將會是個未知數。

馬謖自幼熟讀兵法,他覺得據城而守等同於蠻幹,只有三流將領才這麼幹,如果他把大軍帶到山上駐紮,等魏軍來仰攻,必然有利於自己。到時候他看準時機,居高臨下,藉著山勢必然可以大破曹軍!

正面擊破敵軍,這個功勞可比守城大多了!更何況自己兩翼還有諸葛亮安排的魏延和高翔策應,這兩個都是荊州的兄弟,丞相安排的“自己人”,如果自己被圍,他們就可以夾擊魏軍,真是給自己上了一道保險。

無論怎麼看,這場仗都是勝券在握!想到這,馬謖不覺更加得意,他認為自己簡直就是當世不可多得的天才!

馬謖似乎看到了諸葛丞相滿意的笑容,看到軍帳內眾將豎起了大拇指——包括對他頤指氣使的魏延,看到滿朝文武匍匐在他腳邊,迎接他的凱旋……

而他,也早把諸葛亮的叮囑拋之腦後。

王平是半個文盲,在“滿腹韜略”的馬謖面前多少有些自卑,何況“官大一級壓死人”,雖然馬謖嘴裡的什麼兵法韜略,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王平看來都是“花架子”,但他也無可奈何。

雖然文化水平不高,王平卻經常讓人給他講書,為人深明大義,他知道丞相給的任務就是防守,那就老老實實把魏軍的路給堵住。你馬謖不守,我王平去守,你把大軍帶走,那我就自己帶著一千多人守。

一切安排停當,馬謖讓人拿來胡床,得意洋洋的坐在孤山頂上的一棵樹下,從這裡能看到山下大道上,王平那邊閃爍的營火。

馬謖心中暗笑,“守好你的大道,回頭到了丞相那裡,可別想著分功!”

山下的王平正帶著一隊士兵巡營,他在準備停當後,已經命人把山川地圖和兵力配比情況快馬加鞭地給諸葛亮送去。望著西邊丞相帥帳的方向,王平只盼信使的馬能再快些。

聒噪了一天的風,這時似乎也累了,四周只剩營火燒著木柴嗶嗶啵啵的聲音,空氣中瀰漫著死一樣的沉寂。

王平扭過頭,看了眼另一邊長安的方向,再抬起頭,撞見滿天星斗,不覺按緊了腰間的佩刀……

老將

張郃覺得自己到了該退休的時候了,不光是因為年紀和工齡的問題,還有當年的那些老哥們一個一個離自己而去。

從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到現在已經過去44年了,自己也算是個勞模了。從韓馥到袁紹,從袁紹到曹操,戎馬一生,多少有些疲憊。

無論是當年的“河北四庭柱”,還是後來的“五子良將”,張郃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個,但絕對是待機時間最長的那個。

也正因如此,現在有了這種重要工作,除大司馬曹真之外,就只能自己親自出馬了。張郃其實不怕打仗,畢竟他一直用腦子打仗。更何況,自己也沒啥抱怨的,曹真的對面還有蜀漢那個同樣超長待機的人呢。

嗨!這可太“卷”了!

說到張郃會打仗,是因為他會變通,不循規蹈矩,也不死讀兵書。根據戰場形勢排兵佈陣,善用地形都是他的長處。最重要的是,張郃這人不死心眼,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為人也穩重。

這可能就是他超長待機的秘訣吧。

張郃這次帶了5萬人奉命奪回街亭,看似是跟蜀漢正面衝突,但曹叡沒有讓他直接收復失地,而是讓他見機行事,先拿下街亭這個咽喉要道,探探諸葛亮虛實再說。

這確實不是一個死命令,也真的適合張郃來執行。

聽完探馬回報的訊息,張郃露出意外的表情,不光是因為街亭蜀軍的陣型太奇葩了,還因為對方的旗號打的是“馬”,而不是“吳”或者“魏”。

諸葛亮生平不喜弄險,這麼重要的地方竟然不是吳懿和魏延把守,到底是誰呢?難道是馬超的弟弟馬岱?或者說吳懿和魏延正埋伏在某處?

張郃有些拿不定主意,但他還是選擇了最穩妥的做法,那就是相信諸葛亮自有安排,畢竟輕敵很容易送命。

他一面讓士兵堵住側翼的谷口,一面派郭淮佯攻柳城的高翔吸引蜀軍注意力,自己則等待一個狩獵的時機,他要把一切意料之外的事扼殺在萌芽之中……

夢碎

黑壓壓的軍陣看得馬謖頭皮微微發麻,魏軍的旗子上寫著大大的“張”字。馬謖在山頭上看的分明,他知道那個讓劉備和諸葛亮都忌憚的人來了。

馬謖的心裡已經說不上是初生牛犢的興奮,還是垂死掙扎的絕望,他來回地在樹下踱步,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他的心理防線正在崩塌。

但他依然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強裝鎮定,希望魏軍能按自己的想法行動,能快點攻山,這樣一來,自己就可以帶兵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最好能跟魏延和高翔來個內外夾擊,萬一生擒張郃,那就是大功一件!

就這樣,馬謖不斷地給自己打氣,可是打了一整天,他逐漸洩氣了,張郃這個“老狐狸”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或者說,沒有按馬謖的“常理”出牌。他只是圍山,並不急著進攻。

此時的馬謖還不知道,後面正有個更大的危險在等著他。

張郃派人切斷了水源,本就取水不便的蜀軍這下徹底沒水喝了,馬謖所帶的人馬滴水未進,士兵們嘴唇乾裂,有氣無力地坐在地上,目光漸漸失神,抬頭看著萬里無雲的天空,祈求著能有一滴雨水掉落,焦慮和不安的氣息在山上蔓延開來。

馬謖終於等來了自己預想的“絕地”,他命令士兵衝擊山下的魏軍。可數次衝鋒,並沒有看出勢如破竹的效果,反而被那些圍成鐵桶一樣的魏軍,一次次地用箭射了回來。

這仗太難打了,跟書上寫的不一樣啊!馬謖內心的防線徹底崩潰了,他曾以為自己是背水一戰的韓信,是破釜沉舟的項羽,事實上他還不如紙上談兵的趙括。

他不敢指望山下只有千餘士兵的王平來救自己,因為大部分人馬都被自己帶到山上來了。他希望出現奇蹟,希望高翔和魏延的兵馬能及時趕到,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永遠等不到了。

此時此刻,高翔在柳城被郭淮擊破,魏延則被張郃堵在谷口,前進不得。

終於,山上的蜀軍從內部爆發了,人類最原始的求生慾望驅動著每一個人,這裡再無秩序,再無紀律,有的只是一群渴望活著的人。

張郃等來了他的進攻時機,一聲令下,魏軍如同洪水一般沖垮了山上的蜀軍,真叫一個勢如破竹!

蜀軍四散而逃,像受了驚的兔子一樣亂跑。馬謖知道,一切都完了,但他還有著人類最原始的求生慾望,這一刻,什麼馬革裹屍,戰死疆場跟他都沒關係。馬謖脫下戰袍,丟掉顯眼的頭盔,也丟下了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統率的部隊,落荒而逃了。

山下的王平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他沒有跟著逃命,而是命令士兵多樹旗幟,奮力擊鼓,做出拼命防守的架勢。張郃正疑心蜀漢還有埋伏,看到王平這邊鎮定的防守,就命令魏軍停止追擊。

王平不斷收攏散兵,帶著大家向諸葛亮的大部隊撤退而去……

抉擇

夕陽掛在天邊,燒紅了大片的雲朵,也燒紅了祁山的峰巒。它久久不願落下,注視著這群向南行進的人。

行伍間不見了往日的鬥志昂揚,意氣風發。只有被扛在肩上,看著歪歪扭扭的旌旗,旗面上的“漢”字也無精打采的垂著,就那樣半卷著,不願露出來。

士兵們低著頭趕路,撤退的路上沒有人講話,只聽得到沉重的馬蹄聲、吱吱呀呀的車轍聲和深淺不一的腳步聲。

坐在車裡的諸葛亮覺得,打敗仗真的不算什麼,自己跟了劉皇叔那麼多年,基本也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而且劉備關鍵時刻,連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所以,打敗了就總結教訓,後面再打贏一次也許就翻身了。

不過,諸葛亮忽略了一點,劉備是老闆,老闆可以犯錯,其他人犯錯的結果就全看老闆心情了。何況,諸葛亮也低估了大家的憤怒,他這次要抉擇的,不止是馬謖的生死,也是自己在軍中乃至朝堂上的威信。

諸葛亮有氣、有恨、也有悔,蜀漢雖然國力孱弱,但偏安一隅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自己即將邁入天命之年,卻要舟車勞頓,奮力北伐。可是,出一次祁山真的太難了。況且,前期大好的形勢又被街亭之失葬送,第一次北伐就這樣被迫中止。

想到這,諸葛亮胸中一陣鬱結,掀起簾子想要透透氣,卻被一束刺眼的陽光給頂了回來。馬謖不僅辜負了諸葛亮的囑託,更是毀掉了蜀漢人這八年來的苦心經營。

放下簾子,諸葛亮闔上雙眼,一幕幕往事在他腦海中閃過。

先主劉備在夷陵戰敗後,退到了白帝城,緊接著一病不起。臨終前,除了交代後事,還特意屏退眾人,跟諸葛亮叮囑,“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要重用他”。先主那有氣無力的聲音,在諸葛亮耳中不斷迴響。

還有諸葛亮的同窗摯友馬良。當年諸葛亮躲避戰亂,跟隨叔父來到荊州,有幸入了劉表的學堂,結識了徐庶、孟建、龐統、馬良等人。諸葛亮好不容易讓自己躋身荊州士族的陣列,龐德公和馬良對他的幫助至關重要。

如今,好友在夷陵之戰中被害,家中幼弟就是這個馬謖。諸葛亮對他名為兄長,情同父子。自己本是一片好心,哪成想到了現在的局面?諸葛亮多希望馬良還在身邊,告訴自己應該如何抉擇?

現在朝中並不太平,每次自己出徵都擔心後院失火。負責籌備糧草的李嚴,並不是一個主戰派,每次讓他為北伐大軍送糧,都有百般理由。這次因為自己一意孤行任用馬謖,才有了街亭之失,往小了說是用人不當,往大了說是任人唯親,並且會被人抓住把柄,對北伐方針大肆攻訐。

先主託孤給了自己,也就是把蜀漢中興的大業託付給了自己,諸葛亮知道,自己決不能有失。

諸葛亮繼續回憶著,他想起了那個夙興夜寐,常伴左右的有為青年;想起了十幾年苦心栽培,努力鋪路的“接班人”;想起了無數個促膝長談、言笑晏晏的不眠之夜。

那樣的夜晚,群星璀璨,給人無限希望。

那樣的夜晚,今後再也回不來……

尾聲

街亭之戰是劉備入主益州之後,蜀漢集團自失荊州、敗夷陵後的第三場敗仗。回到漢中後,諸葛亮將臨陣脫逃、棄士兵於不顧的馬謖收押入獄,隨後在眾將的極力聲討中,不得已斬殺馬謖以示眾。

而一同被諸葛亮處斬的,還有跟隨馬謖的張休、李盛,此外他將黃襲一干人等奪了兵權。同時,也賞了防守有功的王平,晉升其為參軍。這樣的決定,看起來十分的公正,且賞罰分明。但街亭之失,罪之大者是馬謖,在蜀漢人才不足的後期,這樣的決定多少讓人感覺缺乏冷靜。

街亭之戰後,曹魏收復了叛亂的三郡,而堅守不降的遊楚理所應當的受到了獎賞。對於諸葛亮來說,這也是他五次北伐中最有希望擴大戰果的一次,自此之後,蜀漢也再沒能在隴西有所建樹。

僅僅8年之後,在五丈原的秋風中,一代名相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倒在軍營裡,不久後便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與世長辭,終年54歲。

此後的10年中,由諸葛亮一手提拔的王平負責鎮守漢中,成為蜀漢北境的堅實屏障,王平也被稱為“平安三侯”之一。

王平死後5年,費禕被魏降將郭修刺死,姜維獨攬軍政大權。他力主北伐,重拾諸葛亮舊業,雖先後六次征戰,但依然沒能扭轉蜀漢的國運,且因好戰無功讓蜀漢更加困窘。

最終,在諸葛亮死後的第29年,曹魏的鐘會和鄧艾兩路伐蜀,鄧艾偷渡陰平,並在綿竹擊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及諸葛亮之孫諸葛尚,進逼成都城下,後主劉禪出降,蜀漢滅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