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瑞:我的寫作生活

編者按:在4月23日第26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特編髮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世界華文大眾傳播媒體協會副主席東瑞和作家蔡瑞芬、許秀傑的文章,迎接“世界讀書日”,和世界華文讀者分享讀書的愉悅,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我的寫作生活

東瑞(香港華文作家)

東瑞:我的寫作生活

我的寫作生活不神秘。因為四十年來出版的著作多達一百四十五種,有的人就推論我是專業作家,那是大大地錯了。我的正職是出版社的總編輯,寫作一直是業餘的。寫作,不但不是我生活的唯一,而且排名榜上排榜尾,第四。依次是健康、家庭、工作、寫作。理由是:沒有好的體魄,什麼都幹不成,萬事皆休;沒有家庭的支援,我缺乏了重要動力;沒有正職,生活沒有來源,餓死難道還可以敲鍵嗎?所謂“生存、溫飽,才談得上發展”,我們七十年代移居香港的人,體會尤其深刻。最後才談得上寫作這個興趣。

說到寫作,也無法不談到筆名。七十年代初開始正式發表作品,想不出什麼特別的筆名,一時“靈感”來到,即從我的名字黃東濤和夫人蔡瑞芬的名字各取中間一個字,組成“東瑞”的筆名,這一筆名就一直沿用了四十幾年。雖然期間還用了不少其他筆名,但以“東瑞”最廣為人知。有很多人不知道我的真名黃東濤,只知道我的筆名(也以為是真名),這也難怪,寄掛號郵件給我,寫了東瑞,結果在郵局領取時需要費一番口舌,要帶住址證明、真姓名證明、名片等等,非常麻煩。於是有好意的朋友,想當然地為我的筆名加了姓“黃”,變成“黃東瑞”,令我啼笑皆非,不過也很理解,朋友想到沒有人姓“東”嘛!其實,筆名姓什麼的都有,叫什麼的都有,像寫帝王系列的二月河,他的原名叫凌解放,“二月河”,三個字無法拆開,應該沒人姓“二”吧?一般人不會多餘地加他的姓,稱呼他“凌二月河”吧!當然,他那麼著名,不像東瑞如此默默無聞。

說完這些,大概一些朋友很想了解我的寫作生活,是不是從早寫到晚?當然不是。既然是業餘的興趣,每天還要處理不少事情,要做做家務,陪陪孫女,打打微信,寄寄書,散散步,等等,不可能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曾經在一篇創作談裡談到寫他寫幾部長篇的情形,平均每天寫九到十個鐘頭,我覺得那已經非常驚人了。

我的寫作生活,每天的流水賬大致如下:

我每天抽得出的敲鍵時間大約一到兩小時,也用一到兩小時用於閱讀。如果公司有業務需要處理,那就得優先,寫作計劃就被打亂。早期文章寫得非常趕,常常一氣呵成;近兩年涉及一些歷史的,需要查閱資料,不得有誤,於是寫寫停停,就沒那麼快了。2016年寫十一萬的長篇小說《風雨甲政第》參賽,2017年寫十一萬字的長篇小說《落番長歌》參賽(想不到兩部都獲得了金門的浯島文學獎),雖然幾乎是全力以赴,每天最多也只是花三四個鐘頭,早晨五時多就自然醒,弄了兩人早餐後就開始敲鍵,停停寫寫,一直慢慢敲鍵敲到上午約十一點,這一時段腦子最清醒,也最好使。短文最快,大概分兩三個時段完成。兩千字的散文就分好多次才寫好,寫好還要將字型放大到150,慢慢修改。最難的是小小說,非常難產,從構思到完成,頗花一些時日。畢竟從構思到文字,都要講究一番,經得起時間和文學素質的考驗。寫稿不時有思路堵塞的時候,我學會了腦力和體力勞動的結合,會抓起拖把,把書房拖一遍,這似乎也象徵一種“清除阻礙和垃圾”的創作臨時治療舉動吧?

如果遇到公司的書再版重印或新書印好,印刷廠送貨,或發行商取貨、學校訂書出貨,預約了時間,那就要提早到寫字樓等待進出貨。有時他們時間不準,拖了一個多小時。為了不致浪費時間,我帶備手機和插蘇,以便手機充電。用手機寫稿、看文章,回覆博友,將旮旯時間塞滿。

中午十二時半到兩點吃中飯,有一半的情況我們倆會到外面吃。我們黃埔花園各類餐廳、茶樓、食肆至少五十家,特別多,不愁沒有美食。晚上吃得比較簡單,喜歡清湯簡餐。

吃過午餐,回到家兩三點了,衝咖啡、榨橙汁,接著續打未完成的文章,約是四點左右,瞌睡蟲如黑壓壓的飛機軍團大舉向我進攻,我就小睡或休息一會,一般是半小時到一小時。大約五點到六點多,我會下樓到海邊大道做步行運動,接著接瑞芬的班,用小推車帶小孫女出去玩。晚上一般是休息,除非白天寫稿時間都被工作或應酬、活動都擠掉了,會替文友看看文章,也可能續寫還沒寫完的文章,不過,時間都不會太長。晚餐後,會坐在沙發上與瑞芬商量旅行大計、對近日一些人事發表或交換一些看法。有時安排洗衣機洗髒衣服、收迭晾乾的衣服,也都在這個時候。

回想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寫稿除了興趣,還有謀取稿費的目的,近二十幾年來生活安定,已經從“無奈地寫”轉身為“自由寫作”,只寫自己想寫的。寫作上如此,工作也如此,做自己的工作,不必看誰的臉色,那是最大的自由和滿足。瑞芬奉行“知足常樂”,我奉行“隨遇而安”。每一年我們至少有一次長途旅遊。好友思梅老師說,你們以前是“虎山行”,現在是“虎山行,天涯遊”,何等快哉!

繼獲獎的兩部長篇後,我又寫了《快樂的金子》(12萬字);正在寫中、快完成的文化出版故事的長篇快要殺青了。最長的百萬字長篇已經在計劃中,但還沒開始,我深信遠洋郵輪一定會啟航,乘風破浪,奔向最美的文學夢海。

健康·家庭·工作·寫作

——序東瑞《幸運公文包》

蔡瑞芬(香港華文作家、出版人)

東瑞:我的寫作生活

為東瑞寫序,這已不是第一次;只因他不願麻煩別人,寫序還得將書稿從頭到尾讀一遍,也就由生活的另一半、創業拍檔及旅遊旅伴的我來寫幾句了。

我的文字學術性和文學性都不強,卻是比較實在和率直,多數以我的瞭解和觀察角度來介紹他出的新書的內容,說的都是有關的話題。記得在東瑞《我的寫作生活》那篇文章裡,有一段文字自我描述了他對日常工作的排位:“四十年來出版的著作多達一百四十五種,有的人就推論我是專業作家,那是大大地錯了。我的正職是出版社的總編輯,寫作一直是業餘的。寫作,不但不是我生活的唯一,而且排名榜上排榜尾,第四。依次是健康、家庭、工作、寫作。理由是:沒有好的體魄,什麼都幹不成,萬事皆休;沒有家庭的支援,我缺乏了重要動力;沒有正職,生活沒有來源,餓死難道還可以敲鍵嗎?所謂“生存、溫飽,才談得上發展”,我們七十年代移居香港的人,體會尤其深刻。最後才談得上寫作這個興趣。”本書六十餘篇文章,大致反映和體現了他說的內容和排位。

從二零一四年開始我們每年頻繁地出遊,二零一四年到西歐,二零一六到北歐,二零一七年到東歐,內地到了不少地方,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成了常客。這幾年,東瑞除了歸來寫了大量遊記,也寫了不少生活素描、人生隨筆。朋友都說退休後日子在不知不覺中溜走,不知幹些什麼?都說東瑞辦事效率高。是的,不知“退休”為何物的他,常說有二十四小時也不夠用。只因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外,也為家庭、朋友、社會等等付出。一直到二零一六年和二零一七年,他才能靜下來寫那兩部後來參賽得獎的長篇《風雨甲政第》和《落番長歌》。

東瑞的散文,在二零零八年出版《雨中尋書》(藝術發展局資助),二零一一年出版《為何我們再次相遇》,二零一三年出版《走過紅地氈》,二零一五年出版《飄浮在風中的記憶》,按照東瑞每兩年出一本散文集、一本小說集的態勢,這一本《我的公文包》本該在二零一七年就出版,無奈去年出了《香港 你好》(介紹香港風土人情的月刊專欄結集)及小小說集《清湯白飯》,散文集就押後,到今年才出了。於是稿件又累計了不少,只是略選部分出書。

本書分四輯。

從《港島居》一輯可以看到東瑞每日生活非常有規律,兼顧到各個方面,寫作不是他的唯一。他捕捉的題材,微小如《讀一朵花》,那是一次與花相遇的思考,博大如《雙騎結伴攀虎山》,時空跨越幾十年,描述我們走過的路。本輯寫的都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從《家相簿》一輯可以看到東瑞對家庭的重視,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他選篇的有趣且用了不同筆觸,把父、母、妻、兒、女甚至孫女都寫齊了,也描述了自己的個性、創作、領獎的愉快,其中《大麻哈魚情結》分量很重,寫的是對故園的理解、抒發了對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的感情和尋覓。

從《域外葉》一輯可以看到東瑞活躍的寫作思路,收的都是遊記,涉及了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義大利、法國、俄國、挪威、德國等國家,只是他這幾年所寫遊記的一部分,篇幅長短不一,筆法多元化,有嚴格意義的遊記,也有隨筆式的,無論哪一類,相同的都是有感而發,絕不無病呻吟。 我和東瑞近三十年,為共同的事業努力,平時忙碌勞累,到了一定時候都會到外面放鬆心情、休息度假。沒有什麼崇高的目標,我自己從不諱言旅行時的樂觀天性,直接的反應是好玩、好看、好吃,平時社會醜陋痛苦貧窮的事物我們見得多了,希望見識到更多真善美的東西。東瑞也沒有為取得寫作資料才旅行,有很多地方,他回來隻字未寫;有真實、深刻感觸的,東瑞才寫,因此他的遊記言之有物,我稱為“好讀”。

最後一輯《山水琴》,都是散文詩文體,有寫香港的,也有寫外地的。東瑞曾經跟我說過,有一些遊覽過的地方,感受比較零碎,很難集中或有個什麼主題,他就會用散文詩的形式把感受寫出來,有不少朋友很喜歡他此類文體,比一般散文精緻,又完全不雕琢,沒有無病呻吟之弊,恰到好處。

東瑞生性不愛受束縛,崇尚自由。雖然人很隨和,但也有一些渴望瞭解的東西。如他到檳城要看相機博物館,到挪威對維格蘭雕塑公園特感興趣,有時是那些不為一般人注意或看重的地方,他都會很用心去遊覽參觀。去什麼地方,我們通常有一些小計劃,沒有什麼大的分歧和爭執;有比較深的感觸時他回來經過一番思想的過濾就會動筆。東瑞的遊記筆觸樸實、實在,不喜空發議論,少有抽象離題的論述,但角度多變,擅於捕捉和發掘,感觸細緻,縱然批評,也溫柔敦厚。他常常對我說,我一定要重點寫自己的感觸,只是介紹就沒意思了,現在網路一查什麼都有,紙質旅遊指南的景點介紹資料也很齊全。遊記,應該透過我們自己的眼睛、感覺和筆觸的描述吸引人來讀。

東瑞為人內向而不擅言辭,處事低調,性格謙和,胸襟開闊。文如其人,直接影響到其文風的大氣,行文如行雲流水,尤其是那些謀篇佈局比較長(三四千字)的散文,往往寫得氣勢很足,讀來也感覺淋漓酣暢。也許別人讀來只是感覺流暢,並不曉得其實背後他常常修改了好幾遍才拿出來發表。我尤其欣賞和佩服他這三十年來業餘寫作生涯的堅持,對名利的看淡看破,對閒話、貶低鍛鍊成的“此耳進那耳出”的超強本領,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按照自己預定的創作計劃和目標,一步一步前進。正如他所說的:“最長的百萬字長篇已經在計劃中,我深信遠洋郵輪一定會啟航,乘風破浪,奔向最美的文學夢海。”我相信他會繼續努力,並取得更大的成績。

愛的長徑 香花瀰漫

——讀東瑞《老爸的神秘地下室》

許秀傑

東瑞:我的寫作生活

走進神秘的地下室,緣於東瑞先生的兒童小說集《老爸的神秘地下室》,這裡是一塊奇特的兒童樂園,枝繁葉茂,繁花似錦,以其獨特的精神風貌,健康積極的主題,樂觀向上的心態,向我們展現了一組優美的兒童文學作品,充滿了愛心,童心、童真、童趣,是少年兒童一本極為寶貴的精神讀物。

一、 灑向人間都是愛

以愛為主題,是東瑞先生這部小說集的主題之一。《小梅是誰?》題目設定懸念,獨具匠心,引人入勝,把我們帶入一個疑問的天地,帶著疑問閱讀這篇小說,把我們引入一個充滿溫情溫暖的人生境地,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孤寡老人。東瑞先生用一雙充滿陽光的眼睛看待世界,看待事物,所以反映在他筆下的世界是陽光的,是溫馨的,是充滿愛的。從一個打錯的電話寫來,對電話那一頭孤獨老人的關切,儘管他們素不相識,素未平生,但是我們的世界充滿愛,小莉母女就伸出關愛之手,不怕路途遙遠,不怕巷深難找,費盡周折也要找到他,看望他,照顧他,安慰他。三個多月,十七八次的探望,讓這位垂暮老人的生命延長了一個多月,讀到這裡,不能不讓人動容,不讓人潸然淚下,這是人間的大愛,不染纖塵的大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小梅是誰》中最溫馨的感動。這一類關於愛的主題的還有《今晚好月色》中,兒女對父親的愛和理解,對親人細緻入微的觀察和體恤,父親對兒女的愛,哪怕生活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挫折,只要有愛,困難壓不倒,磨難折磨不了。《親子旅行團的一天》,濃郁的生活情趣,在父親的循循善誘中,引導孩子認識大自然,觀察大千世界,愛五顏六色的花兒,愛果蔬花草,愛各種動物,他們都是人類的朋友,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和睦相處,使我們的天空更藍,地球更溫馨。讓孩子讀著這類文字,無疑是在向人間撒播大愛,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種下愛的種子,這種子必定會生根發芽長大,長成茂密的大樹。這些愛的主題,讓我想起了現代女作家冰心的話:“愛在右,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東瑞先生的小說,充滿愛的主題,達到了這個效果。

二、 童心,童真,童趣

在《友誼特使小咪》中,一開始就充滿了童真童趣,充滿了吸引力。“想不到小咪做了友誼特使,到鄰國訪問去了。”把讀者帶入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的世界裡去了。然後跟隨著作者走入了兒童的內心世界,站在兒童的視覺去寫,子明和月嫻,既是鄰居又是同班的同學,可是因為月嫻堅持原則,子明上課開小差,月嫻向老師報告;考試不許子明作弊,報告了老師,讓子明丟掉了臉面,兩個人成了死對頭,子明發誓“我再睬她,我從此不是堂堂男子漢。”,而子明家餵養的小貓小咪卻一次次到月嫻家中串門,瘦弱的小咪得到了月嫻的精心餵養,漸漸胖了起來,因為不說話,月嫻就用紙條傳達餵飽了小咪的資訊。漸漸地月嫻的行為感動了子明,兩個人化干戈為玉帛,相互諒解,成為了好朋友。

小說中不是隻有兒童充滿童真童趣,就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是天真爛漫,充滿童真童趣。《一對孖公仔》裡,八十歲的爺爺,七十多歲的奶奶要學計算機,孫子達林對爺爺奶奶的學計算機,不屑一顧。那麼爺爺奶奶不生氣,不氣惱,充滿情趣地喬裝改扮,參加培訓班學習計算機,而教授計算機打字的恰是自己的孫子小林,直到一個月後,才在分發成績表上,孫子小林在名單上,赫然看到了自己的爺爺奶奶,解開了謎底,讓人忍俊不禁。讀到這裡,不由得讓人們發出會心地一笑,多麼真實的爺爺奶奶,多麼有情趣的爺爺奶奶。想想現實生活當中,許多年長者向年輕人請教計算機問題,遭到搶白訓斥的有多少?如果能做到爺爺奶奶的睿智處理,那麼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 、兒童的自我反省自我成長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他們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過程,是化蛹為蝶的過程,東瑞先生深深地愛著孩子,關心孩子,關注他們的成長,呵護他們的成長,所以,他給孩子寫小說,包含著深意,包含著情誼,包含著愛意。在小說中,不是把自己的審美觀和文學趣味生硬地強加給小讀者,而是潛移默化地滲透影響,以孩子的口吻來寫,寫最真實的他們成長的過程,內心的矛盾衝突,至情至性,不加修飾地寫作,來自於東瑞先生的人格魅力,來自於一個作家的責任感,而這種責任感,貫穿於東瑞整個人生的一個過程,他“遊天涯,虎山行”的豐富知識,還有一顆睿智的心,冷靜保留自己天真的童心,把自己的全部愛心童心,獻給了香港的孩子們,因此,他是帶著使命感寫作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們健康地成長,快樂的長大,在自我完善中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初春的夜晚》中的華仔由討厭讀書,考試不及格,到默默地尋找一個寧靜的環境,小公園的涼亭裡安靜地讀書:

但見他的檯面堆滿了課本和筆記,華仔手上捧著一本語文課本,合起來,雙眼緊閉,口中唸唸有詞,學著古人作詩時搖頭擺腦,顯然在背誦某些詩詞,當他背不出來時,就睜開一隻眼往課本偷看幾秒鐘,自己做了一下怪臉,又繼續背下去。背完,為了核對自己到底背得對不對,捧起課本,又慢慢地將那篇課文從頭慢慢讀一遍,最後,發現自己背得全對,他就滑稽地歪著上半身,用手掌將自己的屁股拍了一下,讚揚自己似的嘆道:“怎麼背得那麼好!怎麼背得那麼好!”

《老爸神秘地下室》小說開頭設定懸念,那地下室的大門始終緊鎖著,鑰匙一直被爸爸抓著,幾次小主人公沙沙想開啟大門,都不能如願,以玩具為線索,設定對比,把四五十年代香港兒童的玩具和沙沙玩具做了對比;把新界幼兒園僅有的幾件玩具和沙沙玩具之多做了對比,在父親循循善誘中,講述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開啟神秘地下室大門的時候,沙沙驚呆了,懂事了,長大了。教育孩子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節約節儉,做對社會有益的人。

另外這本小說集有形象有情趣,深入淺出,幽默風趣,主旨單純,篇幅短小,語言精練,韻律流暢,針對性強,最適合兒童去讀,以其愛心,童心、童真、童趣,影響著小讀者,感染著小讀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兒童文學讀物。

作者簡介:許秀傑,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六中學退休教師 ,精於詩詞賞析,業餘堅持文學創作,先後在《中國精品散文》、《魯東文學》、《棗莊日報》,《臺灣文創達人志》,印尼《千島日報》、《商報》,香港《文學評論》,《澳門日報》等發表小說散文1000多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