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留下一本,影響力廣泛家家都有,但現代人都不看

關於秦始皇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歷史上爭議最大的皇帝之一。雖說現在後世認為他功大於過,但是仍然會有人指責他是暴君。支援這種說法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這件事情不僅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還讓古代的思想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秦始皇在焚書的過程中,有一本書秦始皇考慮再三還是沒燒,這本書在後世對老百姓有著巨大的影響,幾乎每家都會存放這本書,即便現在有的家庭還有,但是現在年輕人卻從來不看,是什麼書呢?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留下一本,影響力廣泛家家都有,但現代人都不看

這本書就是《日書》,所謂日書,就是古人從事婚假、生子、喪葬、農作、出行等各項活動時,選擇時日吉凶宜忌的參考書,和現在我們說的“黃曆”有點像。但其實它裡邊的內容,要比黃曆複雜的多。看到這大家都明白了,在封建迷信的古代,這本具有“選擇時日吉凶”的書,能在後來千年裡廣為流傳也就不足奇怪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不僅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他還在思想文化上採取了措施,焚書就是他最先採用的措施。秦國沒統一之前的學術界,呈現出的是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這種自成一說的思想文化非常不利於秦朝對百姓的統治,於是秦始皇就下令除了秦國的書外,其他原六國的史書全部被焚燬。後來愈演愈烈,除了醫學、農業等實用書籍倖免,其他書籍都被燒燬。那麼這個《日書》為什麼逃過一劫呢?筆者認為有著下面2個原因。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留下一本,影響力廣泛家家都有,但現代人都不看

01。秦始皇雖說有昏庸的政策,但是他人肯定是清醒的,他做的我們認為的這些暴政,從他的角度來看,都是為了維護秦朝的統治。也因此秦始皇在頒佈政策之前,肯定都會考慮會不會動搖秦朝的根基。而當時的《日書》影響力,實在是太過廣泛,就連秦始皇自己也會翻閱,因此如果貿然焚燬,可能會激起百姓的不滿。如果那樣的話,就得不償失了。

02。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書》不能對秦朝的統治產生影響,換言之它不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這本書從誕生日起,就是一本參考吉凶的書籍,它只能告訴人時日利弊,不涉及任何的軍國大事,所以不能改變人的思想。相反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人們的迷信思想,因此秦始皇最終還是沒燒掉這本書籍。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留下一本,影響力廣泛家家都有,但現代人都不看

那麼《日書》為什麼能具有如此廣泛的影響力呢?

內容豐富

《日書》相比黃曆有著更豐富的內容,它不僅能預測每天做什麼事情的利弊,還能說的更詳細,它把每天做事的時間也記載的很清楚。這導致後來很長時間裡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日書》,使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例如《日書》中記載家裡門窗的朝向,就有著20多種說法。像這樣的日常生活正是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相反如果是什麼深奧的思想書籍,也不會有如此的廣泛流傳。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留下一本,影響力廣泛家家都有,但現代人都不看

天人合一

《日書》這麼事情人的記載,就是來源於當時的天文曆法。古人講究天人合一的概念,一些天象就成為了《日書》的理論來源。根據星月在天空中的指向,來判斷人間事情的吉凶。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在古人的眼裡就是真理一樣的存在。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留下一本,影響力廣泛家家都有,但現代人都不看

貼近生活

《日書》能在時間的傳承中經久不衰,還是因為他非常貼近於老百姓的生活,除了出門時要看上兩眼。在婚姻娶嫁等人生大事上,更是被人們奉為至寶。這些頭等大事在封建思想中自然是重要無比。中國老話就有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此即便《日書》不一定對,但在大事上可不能含糊,還是要參考吉凶。因此這種指導貼切的書籍,能流傳到現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留下一本,影響力廣泛家家都有,但現代人都不看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迷信”的書籍早已經沒人相信了。就連比《日書》簡潔許多的黃曆,年輕人一般也不會翻閱,但是在結婚等重要事情還是會講究一些。這不是迷信思想,而是一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期望,是人之本性。那麼你們有沒有看過《日書》,或者說有翻黃曆的習慣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