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颶風賽:魔鬼中的天使

中國日報網6月7日電(記者:關曉萌)已經是夜裡11點,我們開車從賽場出發回家,拖著疲憊飢餓的身體,粘著象徵勳章的泥巴,擦著已經斑駁的彩繪,我和我的一位隊友發生了一點小小的爭論。

就剛剛,我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斯巴達勇士賽4小時颶風賽。絢爛的初夏之夜,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126名勇士,不論出身來路,套上颶風賽背心,臉上塗著參賽號,聚集在北京溫榆河公園,上演了一場團隊實景真人秀,絕無擺拍造作,全部本性出演。

車上,我的隊友有點抱怨,今天玩得還不夠爽,感覺沒有付出太多體力,沒有在健身房裡做一場酣暢淋漓的workout(意指一套有規定動作和迴圈次數的健身鍛鍊)來得爽。

自認為,我是一個有跑步、訓練習慣的運動愛好者,認真寫訓練日記,也比較關注跑步、訓練方面的諮詢。在我看來,“爽”是每一位愛好者的剛需沒錯,但我們為什麼要來颶風賽?

斯巴達颶風賽:魔鬼中的天使

教官見面禮:集體深蹲聽教官講規則

颶風賽借用了軍事演練的模式,呈現形式為團體耐力賽,但評判選手表現的標準卻不是表面上的更高、更快、更強,而是更加強大到能控制身體的意志。張昊洋是斯巴達中國區總監,他的對標準的描述更加直接了當:優秀的颶風賽選手不一定有著諸如八塊腹肌和40釐米臂圍,他們的優秀在骨髓裡。

穿上了颶風賽背心,當然要具備workout的實力,但不同於斯巴達系列中的競速賽、超級賽等個人賽,颶風賽沒有個人計時晶片,是團隊任務優先,也就是從單兵作戰進階到團隊協作,而個體的價值是體現在與他人的聯絡和完成團隊任務的角色中。要放下自我,沉浸在集體任務和未知的環境中,才是我本次出發的初心和使命。

回答了這個哲學拷問,接下來的挑戰,分分鐘剝開人皮,直擊人性。

服從,是基礎題。

教官說的比較扎心,說大家平時可能都是很體面的人,是“指揮”別人的人,但是今天要被教官“吆三喝四”,吃得消嗎?做得到嗎?“不管是否能用上,讓你帶你就帶”,這是賽前教官的召集令,強制裝備是一道基礎題,而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答對了,可以說還沒開始執行任務就犧牲了,不管你是颶風賽老鳥還是菜鳥,都沒有任何理由不服從命令。

這些平時幾乎和我們絕緣的強力膠布、傘繩、醫用剪刀,到了颶風賽就會事如生命。大家看到這些被綁在一起的桶子了麼,桶裡裝滿碎石,重量不言而喻, 任務要求是至少5支桶固定連線在一起,由相等的人數透過指定路線和障礙運送到指定位置,才能計算有效分數。 沒有工具,縱有千鈞力氣,怎奈何5支桶?

斯巴達颶風賽:魔鬼中的天使

我們必須要抬起被我們綁得稀巴爛的桶子到山頂

接下來,“怎麼幹?”大家素昧平生,剛遇到就推心置腹,光天化日,只有沉甸甸的桶子和一群要與桶子肉搏的人,人性被迅速暴露,或多或少的影響著這個隊伍的走向。

心智,是關鍵題。

我所在的團隊在教官們的綜合評判下沒有產生MVP(最有價值隊員), 但我也由衷的對那些積極組織號召、付出了更多腦力和體力的隊友們致敬。他們能夠站出來,在一個陌生的人群和環境中有所擔當,可能因為他們是颶風賽老鳥,但更需要一定的勇氣和人格,這道關鍵題,不是每個人都去做了,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應該給這些隊友加分。

但是,MVP裡的V (value 價值)體現的不僅是站出來,更體現在提出了正確的方案,並且比較成功的“團結”和“帶領”隊友們執行方案並達到目的。在這個方面,教官的點評又一次穿透人皮,這讓我聯想到很多現實場景:單兵作戰能力超強,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單兵作戰能力超強,組織號召方法欠妥;單兵作戰能力超強,人格魅力不足。這種超強的單兵都不能將自己的價值應用在團隊協作中併產生效果,可見具備能力更要具備智慧,才能把能力轉化成效果。

累了,渴了,真想摔桶子不幹了,怎麼辦?教官卻步步緊逼,“我問話的時候,我讓你們歇著了嗎?把桶子扛起來!”眼見著我們這6支綁得稀巴爛的桶子還在半山腰,距離指定位置還要翻山越嶺的感覺,而規定用時已經所剩無幾,我們正想丟下這些可惡的桶子為下一個任務節省體力,催命的魔鬼又來了:“我讓你們停下來了嗎?”

斯巴達颶風賽:魔鬼中的天使

冥河洗禮,洗掉我們的自私和獨行

態度,是加分題。

老鳥們指點說,某些程度上,教官觀察更多的是你的態度,並不都是你搬了多少隻桶子,這也正是颶風賽的信條之一“I will never quite(我永遠不會放棄)”的意義所在。拿我們那6支被遺棄在半山腰的桶子說,雖然得分無望,但沒有停止的命令,任務就要無條件繼續,讓我們抱著最壞的打算時還要拼盡全力,這就是颶風賽的魅力和與眾不同。你可能已經精疲力竭,可能會跌倒、受傷、甚至想放棄,但如果你能讓意志去控制身體,雖然身體快要倒下,就通過了考驗。

一個組四十多名隊員,只有兩名教官,隊員們一直爬上爬下,水裡滾泥裡翻,一幅人仰泥巴翻的景象,但教官們的眼神不放過任何一個人。冥河洗禮這個任務點,有經驗的隊友們在忙著綁桶子,水性好的已經紮在水裡待命,我一時找不到位置,幫不上手,逐漸變成了一個“打醬油”的,身後的魔鬼又開始吼:“別站著!去做你能做的!”我馬上彈起來跑到終點去回收已經得分的桶子,和隊友們抗到起點再出發繼續得分。是的,颶風賽,就如它的名字,就是不能停,不論你做什麼,貢獻大還是小,你一定要不停地為團隊貢獻,這就是“I will always place the mission first (我始終把任務放在第一位)”教會我的。

來到颶風賽,每個人的前途都在彼此的身上,這需要多大的默契?我覺得,信任隊友比信任自己某種程度上更重要,信任隊友可以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調動起隊友, 隊友的表現反過來才能激勵自己度過難關。

團隊,是強化題。

教官們送了一份見面大禮:全體平板支撐,每個人從所有人身下匍匐而過,有的人撐不住,有的人爬不動,大家都很痛苦,剛見面就產生一點信任危機,接下來的任務可怎麼依靠你,兄弟?不信任只能雙向內耗,負能量壓倒正能量,我想這就是開啟見面禮盒我收到的。

斯巴達颶風賽:魔鬼中的天使

上面的兄弟們多拉一把,我快不行了

我想到我的一次健身房workout,規則是三人一組,一個人做動作的同時(如俯臥撐、burpee跳等),另外兩個人一個揹著另一個,三個人的輸出必須同步。我的隊友是一位健碩的小哥和一位窈窕的小妹,憑我的體重,我覺得小妹揹我有點吃虧。動作中,我反覆提出打亂輪次我來揹她,節省她的體力,但是她強烈、嚴肅、近似發飆的提出,該輪到她揹我的時候就要背!她成功了,沒有再讓我多揹她一次,我在她背上能夠感到她的顫抖,但是絕不放下我。 在颶風賽裡,我把我的手搭在前面隊友的肩上,就要跟定他(她)的速度,我把桶子傳遞給了我的隊友,就要相信他們能得分,即便是桶子散了,前功盡棄了,那就給隊友一個擁抱,再去搬新的桶子,隊友這次一定不會辜負我的希望。

回到前面提到的強制裝備三兄弟:醫用剪刀、強力膠布、傘繩,它們在5月29日下午4點之前完全與我絕緣,經過這一場親密接觸,我覺得和這三兄弟已經是生死之交了。縱有千鈞力也不如繡花針,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工具和技能。

技能,是複習題。

颶風賽不會天天有,但要生活天天要過,類似換燈泡、修馬桶、裝行李等問題,我們可以很好的解決讓自己的生活得有質量麼?賽前,教官釋出了傘繩打結影片教學,卻不會提示這個教學的用途和目的,因為颶風賽就是個大盲盒,我也是嘗試了幾次失敗的打結,並在比賽中深深的傷害了繩子、桶子、膠帶和自己的肩膀、脖子、手臂、指甲之後才領會到,能打一個結實的、又能容易解開的繩結,是一項多麼神仙的技能!

填飽肚子,洗掉泥巴和彩繪,躺在床上,已經是半夜兩點,發現微信群裡教官發來群公告:“……最後想說,哪怕今天的戰鬥,能讓你們在未來遇到困難時,有一絲絲的幫助,我們今天就沒白折騰。”

如果只要天天躺在床上,就能讓我們變得更好更強,沒人願意折騰。但非常不幸,現實不隨人所願,我們就是會遇到被人吆喝、人際不淑、磕頭撞牆、精疲力竭、兩眼一抹黑的情況,怎麼辦?

I will always place the mission first

我始終把任務放在第一位

I will never accept the defeat

我永遠不會接受失敗

I will never quit

我永遠不會放棄

I will never leave a fallen comrade

我永遠不會拋棄隊友

斯巴達颶風賽:魔鬼中的天使

曾是我們的戰場,打掃乾淨,讓它平靜如初

最後,感謝颶風賽,你是魔鬼中的天使。賽前,我們圍攏在一起,為一週前在甘肅白銀黃河石林越野賽不幸遇難的跑友默哀祈禱;賽後,我們點亮頭燈,帶走被我們遺棄的破碎不堪的傘繩和膠帶,在溫榆河公園這片北京最大“綠肺”上,沒留下一絲痕跡,但留下了我的眼淚。

像魔鬼一樣訓練,像天使一樣生活。

關於颶風賽起源:

2011年8月,颶風艾琳迫使原定在美國東海岸馬薩諸塞州埃姆斯伯裡的斯巴達比賽計劃取消。然而颶風並沒有阻礙斯巴達的創始人Joe De Sena,早上5點30分,他聚集了150名運動員和斯巴達工作人員,遞給他們一些沙袋,讓他們做了無數burpee跳,然後開始進行了超過3個小時,覆蓋不到4英里的比賽。從那時起,颶風賽就成為了一個傳統,逐漸成為斯巴達勇士賽耐力板塊三種賽事之一,分為4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三種類型的比賽。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