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援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讓筆者簡單地說,洋流就是指海水的流動,更準確地說,洋流指的是海水的穩定流動方向。海水之所以會流動,風是其主要的助推器,但海水並不會往“助推器”相同的方向流動。因為海水一旦流動起來,它就不只是受到風的影響了,它會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也會受到更深層海水的摩擦力影響。讓我們一點一點地分析這件事。在這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什麼叫科里奧利效應。科里奧利效應告訴我們說,如果您站在北極的位置往赤道扔鉛球,那麼從北極上空俯視,鉛球在到達目標位置時有一個向右的弧度。

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援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反過來如果您站在南極扔鉛球,從南極的上空俯視,鉛球在到達目標位置時是有一個向左的弧度。海水的流動方向也遵循這個原理,但是如果您是說海洋表面上的那一層海水,它的流動方向的確是和風力一致,因為海水錶面一層的粒子是直接受到風的摩擦力而被推動。但也只有海面薄薄的一層水面會只受到風力影響,無法影響海里更深也更沉重的海水,在海面以下更深一層、無法被風力直接推動的地帶,科里奧利效應的作用就開始顯現,它會和風的吹動方向有一個四十五度的夾角。

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援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這就是為什麼赤道附近的洋流是與赤道平行流動,因為赤道附近的貿易風本身是東北風或東南風。別忘了水分子和水分子間彼此也有拉力,在海水越深的地方,科里奧利效應就越明顯,每下降一層的海水,都和上一層的海水之間形成科里奧利效應,於是每一層海水的流動方向都會跟上一層海水的流動方向產生偏斜。在九十米深的海水處,海水的流動方向已經和風的流動方向完全相反了。從結果來看,在風力和各層海水的彼此拉扯下,最終海水流向了和風力的兩邊呈九十度角的方向。

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援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即使這和風的流向並不完全相關,當風向與海岸平行時,深度為九十米的海水就會往遠離海岸的方向移動,而九十米以下的海水就會上升,取代被風吹走的部分。更深處的海水有更豐富的營養,讓那些原本在淺水區活動的游魚生長得更加肥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區域就是南美洲秘魯海岸的漁場,這都是那附近的海域上升流極大的緣故。雖然建造一個漁場並不是一定要在上升流較大的地方建造,但上升流所帶來的營養無疑會使水質更加肥沃,養出更容易受到消費者喜愛的魚。

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援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不過,只有在海水上升流穩定的海域才能明顯提升漁場中魚類的質量,像加利福尼亞地區那樣不穩定的上升流對於漁場來說則沒有那麼大的利用價值。眾所周知,南、北赤道的洋流向西移動,而在北半球,更深一層的海水則會向北移動,同時在南半球,同樣深度的海水則會向南移動,而更深層的海水會上升以替代流走的海水,形成逆流。在風力和科里奧利效應的雙重作用下,海洋中的水在一定範圍內形成類似於巨大漩渦的迴圈,這在地理上被稱之為環流。

洋流由多個因素決定,它間接支援漁場的建設,多因素作用形成環流

筆者發現,在跨越赤道的海域,在南、北赤道中都會分別有兩個相應的環流,這三個海域分別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它們分別在南半球有一個以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環流,在北半球有一個以順時針方向旋轉的環流。不過由於它們在南、北半球佔據的面積不同,所以環流的大小也有所不同。大西洋在南、北半球所分別形成的兩個環流大小比較相仿,而另外兩片海域在南半球的環流面積都更大,而印度洋在北半球所形成的環流面積非常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