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前後要謹慎施藥,既防病蟲害,又增產

水稻抽穗前後常會遭受多種病菌的為害,需要進行化學防治,但是,穗期前後施用殺菌劑要謹慎,否則會出現藥害,導致減產。

水稻抽穗前後要謹慎施藥,既防病蟲害,又增產

(一)水稻抽穗前不宜噴三唑酮:水稻抽穗前噴施三唑酮防治稻瘟病,其最大的副作用是抑制稻株體內赤黴素的合成,影響穗下節間的拔長,嚴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現保頸現象。但是,在水稻不同品種間及三唑酮使用量不同的情況下,其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並不是抽穗前噴施三唑酮一定會出現抽穗不良的影響,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噴施三唑酮,並不會產生太大的不利影響

對在抽穗前噴施過三唑酮,特別是施用藥過量的田塊,應該密切觀察,若發生抽穗苦難,有包頸現象,可以根據情況噴施赤黴酸,促進水稻抽穗,一般每畝用赤黴酸純藥0。5kg,兌水45-50kg噴霧。

水稻抽穗前後要謹慎施藥,既防病蟲害,又增產

(二)烯唑醇可造成水稻抽穗困難:有的地區,防治晚稻稻曲病時,噴施12%井·烯唑可溼性粉劑,結果晚稻出現了不抽穗、不灌漿現象,給晚稻生產造成嚴重損失。在水稻破口期或破口抽穗初期使用含烯唑醇的殺菌劑,會造成大面積的水稻出現不同程度的藥物反應,水稻穗頸節間生長受到影響,出現包頸現象,不能正常抽穗。現已發現,烯唑醇等三唑類殺菌劑是植物體內赤黴素的生物合成抑制劑。

遇到這種抽穗困難的情況,及時噴施赤黴酸的合成抑制劑。遇到這種抽數困難的情況,及時噴施赤黴酸有一定的解害作用,可每畝用赤黴酸2g,兌水50kg噴霧。

水稻抽穗前後要謹慎施藥,既防病蟲害,又增產

(三)短期內水稻不宜連續使用唑類殺菌劑:

唑類殺菌劑用好了防病增產,用不好,影響抽穗灌漿。

現在生產上使用的唑類殺菌劑品種多,在防治水稻病害時,若不加選擇隨意混用或濫用,易導致水稻抽穗受影響,如己唑·噻菌酯是己唑醇與嘧菌酯的混配劑,井·酮·三環唑是井岡黴素、三唑酮和三環唑的混配劑,而己唑醇與三唑酮是唑類殺菌劑,對水稻生長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如果在抽穗前過量或短期內連續使用,就易導致水稻抽穗困難。

水稻抽穗前後要謹慎施藥,既防病蟲害,又增產

因此,要合理選用防病蟲害藥劑,如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選用丙環唑與苯醚甲環唑復配劑,不僅對多種水稻穗期病害防效好,而且對水稻生長也有調節、抗早衰的作用。另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與三唑類的復配劑如苯甲·嘧菌酯等,對作物蟲害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