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長長的裹腳布寫滿母親的溫柔

#我想對媽媽說的話#《那長長的裹腳布寫滿母親的溫柔》

那長長的裹腳布寫滿母親的溫柔

奶奶的裹腳布

你媽媽最溫柔的一面是什麼畫面?我曾經用這個話題問了不少朋友,他們的回答是:媽媽給我講故事的時候、給寶寶唱搖籃曲的時候、病床上媽媽照顧我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傳遞溫情的眼神……我見過媽媽最溫柔的一面,就是媽媽在給奶奶拆裹腳布的畫面……那時候的媽媽總是帶著微笑,輕輕地幫奶奶把腳上的裹腳布,一圈一圈地繞下來,又輕輕地幫奶奶洗腳,擦乾後又用雙手輕輕地揉揉那三寸金蓮,我看媽媽的手就像是在撫摸著三寸金蓮,似乎怕弄疼了奶奶……媽媽說:奶奶的三寸金蓮小腳長期用布裹著,沒啥走路,洗完腳要揉一揉,按摩一下活血化瘀……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都沒見過裹腳布,可是當你開啟網頁,進入詞條搜尋時,你會發現,現在不少中學生的作文裡,用“老太太又臭又長的裹腳布”來形容文字或語言冗雜繁長等讓人無法忍受的事情。 纏足是中國古老的風俗,至今還未能確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那個年代,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醜的重要標準。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小腳為榮。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纏足是一種很不人道的風俗,少女在四、五歲時,便要用布將腳包住,使腳掌不能長大。隨著年紀的增長,包腳的布裹得愈來愈緊,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腳掌變成了三角形,纏足的女子同時也失去了走路的能力。俗語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正代表纏足給當時的婦女,帶來難以想象的痛楚。

那長長的裹腳布寫滿母親的溫柔

奶奶的三寸金蓮小腳,就是那個年代的產物。 當代年輕人見都沒見過裹腳布,怎麼知道裹腳布有多臭呢?也就是把它當一句歇後語理會罷了。記得第一次和媽媽回老家,我和鄰居的小朋友們玩耍回來,進門看到媽媽在幫奶奶拆裹腳布,聞到撲面而來的一股味道,我脫口問媽媽:“什麼味道?”,媽媽說:“這呀是奶奶獨特的香香味”媽媽邊給奶奶洗腳邊轉過臉輕聲地說:“這是親人的味道”!每次回家媽媽都要給奶奶洗頭髮、梳髮髻、剪手指甲、拆裹腳布洗腳……這樣年復一年,我認得的裹腳布味道,就是奶奶的味道,親人的味道。直到我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下午媽媽突然到學校幫我請假,說是奶奶走了……當我和爸媽回到老家,爸爸揭開蓋在奶奶臉上的白布,讓我見上最後一面,我再也聞不到奶奶的味道了……可是媽媽在給奶奶拆裹腳布的畫面常常浮現在我眼前的……母親如此柔性地呵護著上一代人,所追崇 的孝道文化傳承,孕育了幾代母親的似水柔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