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劉胡蘭》迴歸教材,將100銀元改成100塊錢,這回有沒有錯?

《劉胡蘭》是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老課文,後來不知為什麼被拿掉了。再就是今年關於中小學教材插圖和內容問題有一個熱烈的討論,家長質疑《劉胡蘭》為什麼拿掉,為什麼換成國外的故事?到底想幹什麼?

恭喜《劉胡蘭》迴歸教材,將100銀元改成100塊錢,這回有沒有錯?

在這個語境下,《劉胡蘭》重返小學語文教材,這本來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但細心的家長又發現了問題:發現原來課文中的“給你一百銀元”,改為“給你100塊錢”了。

很多人認為改得不對,應該恢復“一百銀元”,吐槽編教材的專家太沒水平,也太馬大哈,教材是能隨便改的嗎?

我仔細看了看,覺得這回可能真的錯怪了編教材的人。

劉胡蘭是革命英雄,由於叛徒出賣被捕,敵人想收買劉胡蘭,讓她說出自己的同志,“說出一個,給你一百塊銀元”。劉胡蘭斬釘截鐵地說:“不知道”!然後英勇就義。

後來,偉人特地寫了8個字讚頌劉胡蘭:“生的偉大,死得光榮”。

恭喜《劉胡蘭》迴歸教材,將100銀元改成100塊錢,這回有沒有錯?

那麼,課文中到底該用“一百塊銀元”,還是“100塊錢”?

我查了一下,1979年之前,課本里說的是“100塊錢”,沒說銀元的事。實際上更早時作家馬烽寫的《劉胡蘭傳》上面,劉胡蘭就義時,敵人根本沒有提到錢的事。沒有100塊錢,也沒有100塊銀元。敵人是用一塊土地來誘惑劉胡蘭的。

民國時的貨幣是袁大頭,後來說起來有點拗口,改為說一塊大洋,後來省略為一塊錢。

1935年,實行了幣制改革,發行紙幣,由此“一塊錢”的說法就保留了下來。

劉胡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山西地區,當時100銀元可以養一個士兵一年。到了1947年,一塊錢不再專指銀元,多指代鈔票的面值,銀元會說成是大洋。

恭喜《劉胡蘭》迴歸教材,將100銀元改成100塊錢,這回有沒有錯?

魯迅有一個隨筆叫《一面》,裡面有這麼一段文字:

……

我一翻那定價:一元八角!

“先生,我買不起,我的錢不夠……”我的話低得自己都聽不見了,我不知道怎樣才好。

我低了頭——頭腦裡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我聽見他在問我:“一塊錢你有沒有?一塊錢!”

“有!”我抬起頭,頓時恢復了勇氣。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

……

所以,《劉胡蘭》課文裡的一百塊錢,不見得不準確,不要自己不懂的東西,就說別人不對,更不能每件事情都要上綱上線。

恭喜《劉胡蘭》迴歸教材,將100銀元改成100塊錢,這回有沒有錯?

我們學劉胡蘭,學的是劉胡蘭的精神。這篇課文描寫細緻,敘述生動,老師要教學生描寫的手法,領會課文的深刻教育意義,至於“100塊錢”和“100塊銀元”,老師結合時代背景給學生講清楚就行了。

值得肯定的是家長越來越關心教材內容了,人教版上的插圖問題,最先發現的是學生家長,教材內容問題,也是家長髮現的,這次“一百塊錢”“一百塊銀元”仍然是家長髮現的。家長的眼睛是雪亮的,應該鼓勵家長參與對教材的評論,使得教材越來越好。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