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小孩愛上應試教育,你會勸他回頭嗎?

| 中年老母親的愛與愁。

| 這是來自Miki粥 第

312

篇原創。

萬一小孩愛上應試教育,你會勸他回頭嗎?

圖 | 小捨得

文 | miki粥

全文2869字,閱讀時長大約7分鐘。

有些反雞娃的文章,看了讓人覺得心裡很堵。

這些故事的梗概都差不多:

一個本來享受海淀優質教育資源,讀公立牛校的家長,因為覺得小孩不快樂,於是拋下一切別人求之不得的資源,搬出了北京六環,換了一所可能連證照都沒有辦全的學校,喜悅地表達著放養的神奇效果——

頭也不疼了,氣也理順了,小孩每天在學校裡玩著各種花樣,家庭氛圍拉滿,也能母慈子孝了。

嘖嘖,每次看到這裡我就想,為什麼他們不寫「菜校家長為了教育,帶娃搬家到六環外?」是覺得你已經讀了菜校,搬家根本不配?

這是一個很魔幻的現象:那些把那些把野生教育、餵雞墾地形容到天花亂墜的人,骨子裡刻滿了對名校的崇拜。

在他們的眼裡,沒有校名的人不配有姓名,畢竟一群連基本盤都沒拿住的人,也好意思說自己在改善教育?

渣娃菜校一直平躺的爹媽的躺平沒有價值,而那些手握資源卻最終選擇躺下去的人,居然是家長榜樣?

因為…浪子回頭金不換?

放棄東西海牛校的爹媽,心態也很有意思。他們覺得自己華麗轉身,放棄了一切給孩子找到了正確教育的所在。

這些爹媽通常都會沉浸在自己的選擇之中,他們對鄉下的生活怡然自得,就很想當然地覺得,這對小孩也是最好的選擇。

他們覺得小孩不喜歡公立學校,課間不能去操場,每天還有老師佈置作業,小孩都被束縛到無法呼吸了,肯定不快樂。所以他們不顧一切、拋家舍業,又是換掉了東西海的學區房搬到了鄉下,又是裸辭工作…

折騰一溜夠之後無比感慨地說,也就是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但是,真的只是為了小孩嗎?不見得吧。

很多時候爹媽所思所想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他們覺得好就是好,小孩哪裡會有什麼話語權?

這可能是這一代家長的通病。活在自己的假想之中,做選擇的依據通常是「我覺得小孩一定喜歡」。

我也經常會犯這樣的錯。

弟弟四歲的時候瘋狂地愛幻影忍者。過生日的時候我精挑細選花了不少錢,給他買了一套勞埃德的樂高,但當他開啟禮物的瞬間,眼裡的光瞬間熄滅,嘟著小嘴說,能不能換成奧特曼卡?

不要隨便講,自己佛系養娃就是尊重小孩、尊重個體。因為一廂情願的選擇,只是尊重了當爹媽的自己。

你是走遍了七大洲四大洋,受夠了城市的喧囂,只想要瓦爾登湖畔木屋的靜謐,覺得「門朝大海,春暖花開」才是生活,所以把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小孩拉到鄉下餵雞種地…

萬一小孩愛上應試教育,你會勸他回頭嗎?

當然,有些小孩是會感受到片刻的快樂,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些小孩還就喜歡刷題。

有個媽媽說,自己家小孩正在準備中考,他愛上了應試教育,學習主動也投入。

但自己早就規劃好了小孩讀國際課程,看他這麼勤奮刻苦,只能苦口婆心地勸,放棄苦讀吧放棄苦讀…高中三年的目的,是要找到你喜歡的方向,而不是證明你有繼續學習的能力。

但小孩不以為然,只想努力證明,他就是比別人強…

佛系的爹媽遇上這樣的自雞娃,心裡也是一團亂麻。

而且,這還不是個例。我帶姐姐去滑冰,遇到過一個年齡不大、技術很高的小女孩。

跟別的小孩不一樣,教練下課就想撤,被爹媽逼在冰面上也要磨洋工,不是用冰刀杵地,就是蹲著刨冰…她呢?一遍接一遍地滑。

別的老母親在場邊喊破了嗓子,人家奶奶在觀眾席上靜如一棵松。

有一天我好奇的問她為什麼一次能練三個小時,她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說當然是為了比別人滑得好啊。

看我十分驚訝。奶奶還挺不好意思地跟我解釋,這姑娘爭強好勝,讀書也這麼較勁。爹媽經常勸她別用力過猛,但聽不進去。

我震驚了,讀書較勁,怎麼現在還有這樣的小孩?後來想到了,

有些孩子需要興趣驅動,但有些小孩就是成就感驅動。

你即便是想讓她下鄉冷靜冷靜,但她未必放得下贏的執念啊。

萬一小孩愛上應試教育,你會勸他回頭嗎?

教育不是一種假設,而是一種科學。

儘管有很大機率,放棄東西海選擇躺平的家長,養的只是個普娃。但是養普娃就放棄開發,讓他們早早過上保溫杯裡泡枸杞的中老年生活嗎?

這一代年輕人那麼愛躺平,畢業後不願意奮鬥,逃離北上廣,多半考研考公、回家結婚生子,就因為從小被養生系教育天天言傳身教。

當爹媽的想法一廂情願,自己吃夠了讀書的苦——

早晨7點10分到校晨讀都是最後一個進教室,被班主任眼鏡後面兩道殺人的X光快照出心臟病;化學課就是考試,每天一小測,三天一大測…

卷子真刷夠了!有機物、無機物的化學分子式變成肌肉記憶,好辛苦。小孩不要去吃這種苦,所以早早就教育環境搞鬆弛。結果呢?

今年正好親戚家的幾個小孩高考,別說沒有一個清北的,連考上985、211都沒有。條件差一點兒的勉強夠讀一本,條件好一點的,他媽跑來問我,中外合作辦學有沒有可能錄?還給我列了幾所學校。

看了他的分數我委婉了,說專案可能也分三六九等,我再問一問那。

還有考不上的,爹媽都急死了,說不惜花錢要送他去最好的學校復讀再考一次。他們確實有這個實力,但小孩卻不要,說讀書太辛苦。

他連藝考分數線都沒摸到,居然嫌讀書苦…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他。他的爹媽吹了十幾年快樂養娃,好吃好喝伺候著,以為能發掘出他不一樣的潛能,最後關鍵時刻再拉磨上龍套,怎麼可能?

拿到高中畢業證,就一屁股坐下不走了,還覺得這代表了年輕人的一種態度。

大哥,這是啥態度啊!說白了就是怕競爭直接認輸嗎?

爹媽後悔不迭。但也只有爹媽後悔。

萬一小孩愛上應試教育,你會勸他回頭嗎?

所以我每當看見那些放棄牛小奔郊區的精英家長,朝著竹林七賢的培養目標就去了,就想講講這些事兒。不到10歲清靜無為,信老莊得永生,還當自然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古人僅憑自然中學習,就把人類文明推進了3000年,是真的。但你怎麼不想想,現代學校教育在過去幾十年,就讓你開上了汽車、用上了蘋果手機…

讓你有機會在某個網路終端,吐槽學校讓小孩變成會考試的螺絲釘,喊著要逃離內卷。一邊追求野生教育,一邊還想問呢:

為什麼這一代小孩不用功了、不刻苦了?

是啊,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的孩子,他們所處的時代,跟我們那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對城市中產階層來說,生活的艱辛沒有了,改變命運的動力也沒有了。

但更重要的,是這一代小孩的生活,都被爹媽支配透了。

所有的安排嘴上說「為小孩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只是為了「解決小孩這個問題」。

雙減之前家長瘋狂報班,被大家罵內卷。但據我所知,芸芸眾家長之中要求小孩出類拔萃的,不超過5%,95%的爹媽只是想找個人幫忙帶娃…

雞娃也好佛系也罷,貌似大家走的是不一樣的路,但實際上,都是活在假想的「圖紙教育家」,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實現自己的理想、走進自己當年沒考上的大學…

來定義小孩的人生。

每個人都吹噓,自己的小孩得到的很不一樣。高曉松說要讓女兒學盡那些無用的東西,精英父母覺得鄉下拯救了教育,也拯救了無意義的生活。

坦白說,我真的無法理解,照這麼說,村裡的小孩豈不是佔據著豐富教育資源的大贏家?

想拯救教育,最重要的是想。只要動心起念,自己放下執念,大可不必非要標榜自己跑到鄉下這麼偉大,在城裡的學校一樣可以把小孩佛繫帶大…

至於搬去郊區嘛,乾脆就承認自己小隱於野就好了,何必拿讓小孩成才說事兒。畢竟就算他是個爭強好勝的個性,也能找出「減壓」的由頭…

爹媽想遠離城市,誰還能攔得住呢?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