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有言:凡成大事,以識為主

古書有言:凡成大事,以識為主

古書有言,凡成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接下來的幾個故事很有意思,有心的可以關注讀一下,或許會終生受益。

先說第一個故事。

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chǔ)葉者,三年而成。

有一個宋國人,為他的國君用玉雕刻成樹的葉子,做了三年,成功了。這裡的“楮”葉和桑葉差不多。楮皮可以用來造紙。

鋒殺莖柯,毫芒繁澤,

鋒殺,也可以說“豐殺”意思是“增減”葉子莖脈和葉柄的粗細,大小十分逼真,葉子有鋒芒,條紋清晰,甚至樹葉上的小毛毛在陽光下都有反影,顏色也漂亮,潤澤,透出來植物生命特有的光彩。

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楮chǔ

把他雕刻的這個葉子放在真的楮(chǔ)葉中,分不出來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古書有言:凡成大事,以識為主

此人遂以巧食宋國。

藝術達到了“楮chǔ葉莫辯”的境界,這個人靠他的本領技巧,得到宋君的賞識,衣食無憂了;我們常說,一技之長,吃遍天下,這就是一技之長。

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

經常吃不飽的列子看不下去了,說:假如天地生育萬物,要三年才長出一片葉子,那麼有葉子的樹木就太少了。莊稼如果這樣生長,人會餓死的。

“故聖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說明這一句話:所以聖人依靠自然規律來施行教化,而不依賴個人的智巧。

古書有言:凡成大事,以識為主

“恃”就是依賴,依靠的意思。道家講究“道法自然”,人要合乎自然才好,自然是有規律的,就好像一種社會風氣,文化氛圍的形成,都需要時間不斷地沉澱。我們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不是背幾首詩氣質就上來了,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感受到深厚的底蘊,身上會發出一種讓人舒服的悠然和從容。

對一個地方來說,我們說這裡是“禮儀之邦,泱泱大國”這種禮儀文化有一種無形的感召力,沒有誰幹涉誰,但是自己會規規矩矩,做的不好,穿的邋遢,自己都不好意思,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教化,道化都是一種力量。它不是命令,不是法律,不需要耍小聰明,現在很多人都在玩小聰明,自以為很厲害,靠一些方法技巧,花花腸子就可以搞定一切,而且從書上,網路上學到好多手段,以為有方法就可以了,這些都是“智巧”而不是“道化”最後會玩的很累。

最後你會發現,聰明很多時候是沒用的,誠實老實的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更容易讓人信任。手段再高,別人不理你,也就沒什麼用了。

古書有言:凡成大事,以識為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