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氣】今年湖北入梅時間比往年少一天,但這個週末雨水不會歇

梅雨時節話養生

又到梅雨時節,每年六七月份,江南地區(指長江中下游地區)梅子成熟,陰雨連綿,這時節稱為梅雨季節。梅雨持續時間較長,不少地方長出黴點,因此被戲稱為“黴雨”。

南宋詩人,永嘉四靈之一趙師秀在《約客》寫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閉敲棋子落燈花。”就是描寫黃梅雨時節,天氣乍陰乍睛現象。

梅雨時節話養生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從6月18日開始,我省(湖北省)進入梅雨期,降水明顯增多。往年一般是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今年入梅時間比往年僅晚了一天。從中醫看,梅雨時節有兩大特點,一是溼,一是熱,正好符合暑溼是一致的。

梅雨季節是一年之中溼氣最重的季節。溼邪為病,有內溼與外溼之分。外溼與內溼在發病過程中相互影響。傷於外溼,溼邪困脾,健運失職則易形成溼濁內生;而脾陽虛損,水溼不化,亦易招致外溼的侵襲。脾惡溼,無論內溼還是外溼,都與脾相關。因此,梅雨季節重點是顧護脾胃。

梅雨時節話養生

梅雨時節養生主要是做到如下幾點。

1防外溼

儘量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溼的地方。一般地居住的地方保持乾燥,樓層儘量不要在一樓。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除溼機,保持室內溼度適中。在陰雨天時,關閉好門窗戶扇,減少雨溼的進入。一旦放晴,就及時開啟門窗,保持空氣流通。有太陽時,將衣物、被褥、鞋襪進行曝曬。外出時勤帶雨具,最好不要赤腳外出或坐在潮溼的地方。溼性趨下,易襲陰位。《黃帝內經》說:“傷於溼者,下先受之”。

若是不小心淋溼身體,儘可能洗熱水澡,最好不要穿著溼衣溼褲,等它陰乾,這樣溼氣會進入體內。

梅雨時節話養生

2去內溼

梅雨季節,適當多吃一些有健脾化溼的藥食兩用的中藥做成的解暑化溼的湯飲,如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茯苓、苦瓜、冬瓜、馬齒莧等。脾虛者要儘量少吃西瓜、香瓜、黃瓜等生冷瓜果,進食宜清淡,中醫認為淡味有滲溼通利的作用,而油膩、重味食物,能夠生溼傷脾。

早晨起來,喝一杯姜棗茶,有健脾昇陽祛溼作用,讓一天精神振奮,不至於昏昏沉沉必。如果有腹脹、舌苔厚膩者,可選用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保和丸等內服。若是面板有溼疹之類夏季面板病,每天用藿香正氣液或十滴水,外搽或洗澡。

3節喜怒

梅雨季節,天氣潮溼,人的情緒也發黴,總感覺鬱悶,容易發脾氣。這時候儘量剋制自己,免得心情不好,鬱怒傷肝,肝氣犯脾。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脾氣不運,水溼內聚,損傷陽氣,往往出現溼病,出現腹瀉、尿少、水腫、腹瀉等病症。《黃帝內經》說:“溼勝則濡瀉,甚則水閉跗腫。”

梅雨時節話養生

4常運動

在陰雨天時,儘量減少戶外運動,天晴第二天才進行室外活動。動則生陽,透過活動身體,讓她體內陽氣生髮起來,以對抗內外之溼氣。一般活動,以健走、跑步、打球、跳舞、瑜伽等,這時節最好不游泳。中醫認為,

飲食勞倦則傷脾。勞倦,包括勞和倦兩層含義。勞,指勞累;倦,指休息。《說文解字》說:“倦,罷也。罷者、遣有罪也。引伸為休息之稱。”勞倦,相當於今天的勞逸之意。

過度的勞動或安逸,都會傷脾;反之,適度的運動,就會健脾。因此,在梅雨季節,保持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健脾祛溼的作用,順利度過多事之秋。

一朝染溼,十年難除。溼性粘滯,如油裹面,纏綿難愈。因此,梅雨季節重在防止溼邪纏身,健脾是根本。

梅雨時節話養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