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知道輻射的那些事兒嗎?一篇帶你瞭解輻射的方方面面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輻射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仍有很多人對輻射有相當大的誤解。

誰都避免不了無處不在的輻射,一篇帶你瞭解輻射的方方面面~

什麼是輻射?

世間萬物,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15℃),均會持續向外傳遞熱量,這種現象就是輻射。

宇宙射線、陽光、核燃料、X-射線醫療檢查、電波通訊、岩石及土壤中的各種放射性物質、家用電器、人體本身等都有輻射。

土壤、礦石中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空氣、水中也天然放射性氡氣,而人體中也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鉀40等。

這些微量的輻射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並沒有多少影響。

電離輻射 & 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且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

紫外線、可見光、微波、雷達、無線電波等都屬於此類輻射,我們身邊的手機、電視、微波爐等都會發生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包括宇宙射線、X射線以及由放射性物質衰變釋出的輻射。

常見的醫學影像檢查如X片、CT、ECT及PET/CT等輻射屬於電離輻射。

輻射劑量

輻射劑量包含了照射量、吸收劑量、當量劑量和有效劑量等等,通常用希沃特(Sv)這個單位來表示不同生物組織對輻射的吸收量。

1 Sv的輻射量等同於組織吸收1戈瑞(Gy,即焦耳/千克)輻射。

這個單位劑量非常強,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倖存者吸收的核輻射劑量級別。

核醫學上一般採用毫希(mSv)和微希(μSv)來衡量。

1 Sv = 1000 mSv

1 mSv = 1000 μSv

自然界中存在著低量的天然背景輻射,每個人每年大約都會有 3 mSv 的背景輻射吸收量。

醫療輻射很可怕嗎?

“超聲科”的檢查專案是沒有輻射風險的,所以做多少次超聲檢查,都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放射科”的檢查專案如X射線檢查、CT檢查等是有輻射的。

核素顯像檢查,是先將放射性核素引入患者體內,再進行檢查,檢查中會產生電離輻射。

這也是有些患者會恐懼核素檢查的原因。

這些檢查中所使用特殊的放射性藥物,總的輻射劑量在較低的水平,範圍大概在 1~7 mSv左右。

而且此類檢查所需放射性藥物有很高的生物學探測靈敏性,所需劑量很少,不干擾破壞體內細胞和生理過程。

注射核素顯像劑以後,也不會干擾其他影像檢查(如超聲、CT、MR等等)。

所以,核醫學顯像放射性藥物的用量,被嚴格控制在絕對安全的範圍內,不會對受檢者造成輻射傷害。

你害怕輻射嗎

(圖片來源:腫瘤核醫學)

電離輻射會令人體帶有放射性嗎?

不會。

就像日光一樣,曬太陽不會令你具備發光的功能,醫療輻射也不會令人體帶有放射性。

微量電離輻射也不會一直在體內累積,就像光線照在身上也不會積存一樣。

只有短期內吸收非常龐大的輻射劑量,才足以殺死大量細胞導致病變或死亡。

所謂“龐大劑量”,是需要比每年從自然環境中正常吸收到的劑量高出幾千倍的;“足以致命的劑量”,需要一次過大量吸收,而非在一年內分散吸收。試想,每天曬一會兒太陽,只會讓你變黑,而在赤道的海邊暴曬一天,則有可能中暑和曬傷。

以上圖片以及部分知識內容均來源於網路搜尋,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