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士懋:談談張錫純是怎麼治婦科病的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張錫純論治婦科病證,首重於衝,善調脾腎,不囿舊說。多發前人之未發,雖未美備,然亦熠熠生輝。茲不揣淺陋,述其涯略。

一、首重於衝

歷代醫家論治婦科病證,或重於脾,或重於腎,或重於肝,或重氣血。然張氏獨重於衝,

謂衝脈“上隸陽明胃經,下連於少陰腎經,有任脈為之擔任,督脈為之督攝,帶脈為之約束,陽維、陰維、陽蹺、陰蹺為之擁護”

。(上,349)顯然,張氏將衝脈冠於奇經之首,蓋因衝脈起於胞中,為十二經脈之海,滲灌陰陽,為全身氣血之要衝,故張氏獨重衝脈。張氏創婦科17方,而治衝者居其七,於此可見一斑。

衝脈為病肇源於《內經》。《素問·骨空論》曰:“衝脈為病,逆氣裡急’,《內經》以降,雖代有發揮,皆語焉不詳。張氏獨具隻眼,探幽發微,詳論衝脈之病因、病症、病脈及治法。曰:“衝氣上衝之病甚多,而醫者識其病者甚少;即或能識此病,亦多不能洞悉其病因,而施以相當之治法也。”

論衝氣上衝之因,“因由於腎臟之虛,亦多由於肝氣恣橫”

,論衝氣上逆的症狀,曰:“阻塞飲食,不能下行,多化痰涎,因腹中膨悶,噦氣、呃逆連連不止,甚則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其脈則弦硬而長。”(中,464)

衝脈為病,有寒熱虛實之別,故張氏又提出了一系列調衝方法。

曰:“鬱者理之,虛者補之,風襲者祛之,溼盛者滲之,氣化不固者固攝之,陰陽偏盛者調攝之。”

(上,349)張氏還據此創立了理衝湯、安衝湯、溫衝湯、固衝湯等著名方劑,為後世所稱道,並廣泛用於臨床。

張氏治衝之法可概括為溫陽暖衝、補虛固衝、鎮逆降衝、活血調衝等法。

1。溫陽暖衝

溫陽暖衝法主要用於

陽虛沖寒不孕

者。張氏本《內經》“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之說,認為:“在女子則衝與血室實為受胎之處”,“衝脈無病,未有不生育者”,故“女子不育,多責之衝脈”。(上,349)

張氏創立了

溫衝湯

,治婦人血海虛寒不育者。方以附子、肉桂、補骨脂、小茴香、紫石英壯命火以溫衝,歸身養血,鹿角膠、胡桃仁益腎填精,山藥補脾腎而培其生化之源。方中獨重用紫石英者,取其性溫質重,能引諸藥直達於衝中而溫暖之。

全方著眼於腎陽,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切中病機,為婦科治療不孕症的常用方劑。

尤其對子宮發育不良及卵巢功能失調所引起的不孕症,該方常可獲滿意療效。

滄州地區中醫院孫光周先父,熟諳張氏之學說,對溫衝湯加以化裁,創

溫衝促孕丹

,方以鹿角霜、淫羊藿、川續斷、菟絲子補腎填精;熟附子、補骨脂、炒小茴香、紫石英、細辛、肉桂、硫黃補命火,暖衝促孕;黃芪、黨參、山藥、茯苓、白朮、熟地、當歸、白芍益氣血;香附、川芎、水蛭、山甲珠理氣活血通經,諸藥合用,具補命門、溫衝脈、通經促孕之功。

孫氏運用溫衝促孕丹治療不孕症174例,其中屬氣血不足者11例,屬痰溼鬱阻者24例,肝鬱氣滯者37例,腎陽虛衰者102例。病程在3年以上者85例,5年以上者64例,9年以上者25例。用藥兩個療程(25天為一療程)而孕者31例,3個療程而孕者32例,4個療程而孕者84例,6個療程以上未孕者27例,治癒率為84。5%。(張錫純學術會議資料)

溫衝法亦用於癥瘕、月信不通、帶證、血崩者。

2。鎮逆降衝

鎮逆降衝法

主要用於倒經及妊娠惡阻

等症。

《素問·厥論》曰:“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張氏本《內經》之旨,謂倒經雖屬胃氣上逆,然其本緣於衝氣上逆。衝脈上隸陽明,下連腎經,“少陰腎虛,其氣化不能閉藏以收攝衝氣,則衝氣易於上幹;陽明胃虛,其氣化不能下行以鎮安衝氣,則衝氣亦易於上幹;衝中之氣既上幹,衝中之血自隨之上逆,此倒經所由來也”。(上,352)

張氏以仲景麥門冬湯加味治之,取半夏降胃安衝,因半夏稟秋金收降之性,力能下達,為降胃安衝之主藥;山藥補腎斂衝,衝中之氣安其故宅,衝中之血自不上逆;更以芍藥、桃仁、丹參開其下行之路,使衝中之血得循故道,倒經自止。

妊娠惡阻,張氏以“其衝氣、胃氣皆上逆”(上,355),用安胃飲治之。

方中半夏辛溫下行,為降逆止嘔之主藥,“代赭石壓力最雄,能鎮胃氣、衝氣上逆,開胸膈,墜痰涎,止嘔吐,通燥結”。(上,29)半夏赭石二藥,張氏視為降逆平衝之要藥,凡衝氣上逆之嘔吐、倒經、吐血、咳喘、呃逆、痰飲、中風等皆用之,這是張氏用藥的一個特點。

3。補虛固衝

補虛固衝法主要用於衝任滑脫之崩漏、帶下證。

張氏雲:“女子血崩,因腎臟氣化不固,而衝任滑脫也。”(中,484)治以固衝湯。方以白朮、黃芪益氣健脾而攝血,山萸肉、白芍補肝腎而收斂元氣,煅龍骨、煅牡蠣、茜草、海螵蛸、五倍子、棕櫚炭固澀滑脫以止血。該方補澀並用、標本相兼,止血固脫之力甚雄,誠治血崩佳方。

安衝湯與固衝湯,多有相同之處,安衝湯所治者緩,固衝湯所治者急。

大氣下陷亦可致衝胃之氣上逆,蓋“人之大氣,原能斡旋全身,為諸氣之綱領……能運轉胃氣使之下降”,

用倒經者,主以升陷湯,補虛即可降衝;氣陷而衝任不固崩漏者,亦以此方主之。

4。活血調衝

衝為血海,乃氣血執行之要衝。“若經期產後,風邪外侵,或情志內傷;或任重閃跌,或用藥失宜,致婦女經閉不行,或產後惡露不盡,凝結於衝任之中……漸積而為癥瘕矣。”(中,481)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臟腑失卻濡養,致陰虛作熱,陽虛作冷,食少勞嗽,虛證沓來。

證雖似虛,然根蒂在於血瘀氣滯,理衝湯、丸即為此而設。功能扶正祛邪,消瘀行滯,活血調衝。

二、善調脾腎

1。血枯經閉首重脾胃

女子血枯不月,

俗以通經破血法治之,往往病未除而正已傷;或具勞熱之徵,復又滋陰退蒸,陰未復而脾已敗。張氏從脾胃入手,

以資生湯及資生通脈湯治之

。張氏調脾胃,兼蓄東垣、香巖之長,以山藥滋脾陰,以白朮益胃陽,剛柔相濟,潤燥並舉,更加雞內金健胃化食消積,二方皆舉為主將,三味為不可挪移之品。

2。胎元不固,補腎安衝

前賢安胎,丹溪以產前多熱,謂“黃芩、白朮為安胎聖藥”;秦天一曰“胎前大約以涼血順氣為主”;陳修園則篤信熱藥始能安胎;陳自明雲:“滑胎多是氣血不足。”

張氏則主張滑胎從腎論治,曰:“男生女育,皆賴腎臟作強”,“腎旺自能蔭胎也。”立壽胎丸,以菟絲子強腰壯腎為君,輔以寄生、川續斷、阿膠益腎蔭胎。筆者以此方治療習慣性流產15例,皆愈。

三、不囿舊說,別具隻眼

1。論寒熱往來,別開生面

婦人寒熱往來,醫家多以邪在少陽或熱入血室論之,主以小柴胡湯。張氏補前人之未備,又提出了寒熱往來的四種原因,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氣鬱寒熱往來。

張氏雲:“婦女性多憂思,以致臟腑經絡多有鬱結閉塞之處,阻遏陽氣不能外達……於是周身之寒作矣;迨陽氣蓄極;終當憤發……熱又由茲而生”(上,339),治當疏肝解鬱。

肝虛而作寒熱。肝膽同氣,臟腑相依。膽為陰陽出入之樞,膽病則樞機不利,陰陽出入乖戾而寒熱往來;肝為陰盡陽生之髒,肝虛則升降失序,陰陽不相順接,寒熱勝復。故張氏雲:“肝為厥陰,虛極亦為寒熱在來。”(上,27)

張氏重用山萸肉斂肝補肝治之。

大氣下陷而寒熱。

張氏雲:“初陷之時,陽氣鬱而不暢則作寒;既陷之後,陽氣蓄而欲宣則作熱。”(上,156)。此證若不識病源,誤為氣鬱而開之,其劇者呼吸將停;誤為氣逆而降之,則陷者益陷,當以升陷湯升舉大氣。

癥瘕阻塞而寒熱。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若氣機被癥瘕所阻,則陰陽升降乖戾。陽氣不升,則陰氣轉而乘之則寒;陽鬱蓄極而伸則熱。故張氏雲:“有經閉結為癥瘕,阻塞氣化作寒熱者可用理衝湯。”(上,339)調其陰陽,破其癥瘕,氣血通暢,寒熱自除。

張氏論婦人寒熱,皆從氣機升降出入著眼,或邪阻而氣化不利,或正虛無力氣化,皆可使陰陽升降失調而作寒熱。

故治有調氣解鬱、活血破癥、扶正升陷、補肝昇陽等法。推而廣之,凡邪阻、正虛而升降失常者,皆可致寒熱交作,當審因論治,務在調暢氣機,

升降出入暢達,寒熱自除,不可拘於少陽一證

2。胎前產後,不囿舊說

俗曰產後宜溫,周學霆《三指禪》雲:“溫補二字,在產後極為穩當,其於證之虛寒者,固不外肉桂、乾薑;即證之大熱者,亦不離肉桂乾薑。”此說一出遂視產後當溫為定律。張氏不囿舊說,曰:“產後忌涼,而溫熱入陽明腑後,又必用寒涼方解。”(上,360)制滋陰清胃湯,重用玄參;熱甚者,白虎湯亦在所不忌,甚至石膏用至數兩。

產前宜涼,然確有寒者,熱藥不避。附子於產前,當用則用,毫不苟循,一例附子用至5錢,母兒無恙。

赭石《別錄》稱其墮胎,張氏恆用其鎮衝降逆治惡阻,認為赭石毫無破血之性,其重墜之力亦由上逆之氣當之,非人當之。故3月以前之胎用之不避。

張氏創婦科方17首,構思精巧,不乏新意,尤其發揮衝脈理論,卓然一幟。

國醫大師李士懋:談談張錫純是怎麼治婦科病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