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將至,瞭解風熱感冒、中暑與風寒感冒的根本區別

感冒可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了。在我的工作領域中,每天接待的顧客,購買感冒藥,以及相關藥物的比率是最高的。

而在這些顧客當中,絕大多數的顧客都是指定購買,即消費之前已經確定好了治療方案和治療藥物。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了顧客的健康意識和醫學水平,相較以往確實提高了很多;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在現在醫療條件下,感冒只是一種小病,治療難度並不大,可供選擇的藥物也非常多,但不同的人,在面對感冒時,所持有的態度是大相徑庭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型別:

盛夏將至,瞭解風熱感冒、中暑與風寒感冒的根本區別

1、不以為意型。

認為感冒是小病,自己身體好,不用大驚小怪,並認為是藥三分毒,儘量避免藥物的使用,並相信不經治療七天便可自愈,只要透過多喝水等方式便可以治好感冒的傳言。

2、過分注意型。

有些人身體但凡有些風吹草動便大動干戈,尤其是不少家長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有些發熱或是咳嗽一兩聲,便驚恐萬分,趕緊到醫院檢查。

3、不明所以型。

上次感冒吃了哪些藥效果比較好,這次我就還吃什麼藥。或者別人吃什麼藥效果好,我就吃什麼藥。有但用西藥而不用中藥者,也有但用中藥而不用西藥者。專家說連花清瘟好,但凡感冒就要用連花清瘟,醫生說不超過38。5℃不能使用退燒藥,那就嚴格照此執行。

盛夏將至,瞭解風熱感冒、中暑與風寒感冒的根本區別

這些情況都屬於不明所以型,即對感冒缺乏基本的瞭解,也不瞭解感冒的原因不同、輕重不同、表現不同,治療方法和用藥也是應該不同的。

不明所以的表現,有兩點是很常見的:

一種是認為抗生素(消炎藥)是治療感冒所必須的。

另一種是長期服用西藥感冒藥的,

每天都要吃一些諸如氨咖黃敏、複方氨酚那敏顆粒、複方氨酚烷胺片之類的藥物,否則會不舒服。這種情況常見於老年人,這是藥物成癮的作用。

所以感冒雖是小病,但處理不當,或用藥錯誤的話,不但會貽誤病情,還可能會產生其他的變證,值得警惕。

中西醫對感冒的看法差別很大,治療思路也迥然不同,應該說是各有千秋吧。在網上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多,我就不再狗尾續貂了。

盛夏將至,瞭解風熱感冒、中暑與風寒感冒的根本區別

感冒雖然容易治療,而且很多人都有自己預防感冒的經驗和妙招,但有些人群還是特別容易感冒的。

對於容易感冒的人群而言,只歸結於體質弱、免疫力低好像指導意義並不是很大。

今天就試著講講預防感冒的一些學習心得。

我們習慣稱感冒為外感,風熱感冒就是外感風和熱,風寒感冒就是外感風與寒。但其實感冒並非皆是外感。

通常風寒感冒都是自外而內的發病過程,符合外感的概念。

而風熱感冒則恰恰相反,它的發病過程是自內而外。

清代醫學名家葉桂:春夏溫熱之病,必自內而及外。

《黃帝內經。素問》: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夫精者,身體之本也,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風熱感冒往往是先有咽乾咽痛的症狀,這就是因為其自內而外的發病過程,這也是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的根本區別。

盛夏將至,我們馬上要迎來酷暑的考驗,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暑呢?不妨來看一看古人的一些經驗。

盛夏將至,瞭解風熱感冒、中暑與風寒感冒的根本區別

《黃帝內經》中也提到: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夫暖即溫也。

溫熱學說之集大成者王孟英總結到:故暑也,熱也,暍也。

所以,溫、熱、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發病的原因和治療的總則是一樣的。

“刺志論”: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血身熱,得之傷暑。

《針灸甲乙經》:脈盛身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玉版論要”:病溫,虛甚死。

吳鞠通:病溫之人,精血虛甚,則無陰以勝溼熱,故死。

溫熱病的治療原則,吳鞠通認為是《黃帝內經.熱病篇》所提及的:實其陰以補其不足。

綜上所言,可以給我們比較明顯的警示:溫熱病是內因重於外因,所以在預防風熱感冒、中暑時,除避免長時間內在高溫高溼下活動、及時補充水分等措施外,平時對身體的調理更為重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