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勾通是一種醫患雙方雙贏的心理療法

醫患勾通是一種醫患雙方雙贏的心理療法

我雖然不是一位醫者,但我深懂醫者之仁心的作用。

“古今欲行醫於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精其術。此可謂醫者仁心。”這是對醫者仁心最精彩的解釋。

醫者仁心,就是說做醫生的必須有一顆仁慈的心,這並不是對醫生的苛求,這是一種職業者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

而美國醫學博士拉娜·奧迪什在《從白大褂到病號服》一書中卻呼籲醫生們用一種新模式重新思考醫患之間善意的情感互動。她認為“真正的治癒需要良好的勾通、醫生充分的同理心以及在醫患之間建立真誠關係的努力。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這是在醫者仁心的基礎上對醫生更高的的要求。

“真正治癒需要良好的勾通”,其言外之意就是說醫生與患者真誠勾通的重要性。醫術與藥物只是一種治療手段,而真誠的對話起著更重要的心理作用。

比如醫生遇到一位癌症早期或中期時,他不會把實情告訴患者,而只是告訴家屬。而對患者只是說一些有益於病情康復的自我療法。其原因不是對患者刻意隱瞞病情,而是害怕患者受到精神打擊而從此一蹶不振,放棄治療,放棄生活的希望。有時候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的承受能力。如果醫生說一句,沒事回去好好的鍛鍊身體、注意飲食習慣,馬上會好的。對於一般患者來說心裡會產生一種生的希望。反之會打擊患者努力生存的信心。

醫患勾通是一種醫患雙方雙贏的心理療法

《從白大褂到病號服》一書中,作者奧迪什從自己多次病危中感受到同行醫生對誤診的冷漠,對病痛的全盤忽視和理所當然的情感疏離。

透過自身的感受,讓她感到:患者要面對的不只有疾病本身。在當前最好的醫療條件下,人情味依然是一項奢求。可見,醫生對患者的態度好壞對於患者來說是多麼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風浸染了醫德,醫者仁心也被金錢所矇蔽。一些醫生對病人真誠的相待需要用錢來衡量。給了醫生紅包的患者,醫生就會問長問短地和你說說心裡話。而那些不給紅包,甚至紅包給的少的患者卻得不到醫生真正的關心。

《從白大褂到病號服》作者奧迪什認為:“醫學就像一面能夠用來觀察人體的神奇放大鏡。它將光束聚焦於一堆雜亂無章的症狀之上,然後有條不紊地得出綜合性的診斷結論。醫學之所以有這種力量,是因為醫生會在診斷過程中透過不斷提問來挖掘真相,而不是一味聽信患者的一面之詞。如果說‘同理心’是一種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那麼醫學可以說是‘同理心’在細分科學領域的一種體現形式。真正關愛患者的醫生,必然要超越醫患之間的心理邊界,帶看一種到訪者的謙遜,儘管可以選擇忽略很多細節,卻始終堅持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問題。醫生與患者,其實擁有互相治癒能力。”

醫患勾通是一種醫患雙方雙贏的心理療法

其實醫生在面對患者時,也會無形中產生一種心理壓力。作為一個主治醫生,首先要考慮對患者的安全負責。他們的這種壓力釋放應該來自於同患者的交流,從中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判斷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一個負責人的醫生,在真正瞭解到病人病情的情況下就會釋放其因此產生的壓力。所以,奧迪什醫生說,“醫生與患者,其實擁有互相治癒能力。”

奧迪什醫生認為,醫患勾通有利於病人的康復。其實這是一種心理治療法,也是一種精神治療法。作為一個醫學門外漢來說,我認為奧迪什醫生所說的非常正確。如果把其運用於醫療實踐中,也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