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愛自我吹噓?心理學:遇到這種人,一定要保持警惕

浙江女童章子欣失蹤,後被發現溺水身亡,令人痛心不已。帶其外出的兩個成年人梁某、謝某自殺,但其事發之前的一些反常言行卻值得深思。

為什麼有人愛自我吹噓?心理學:遇到這種人,一定要保持警惕

據稱,梁某經常對人吹噓,自稱17歲出來打工,25歲做老闆,家裡有好幾輛豪車,“保鏢30多名”“資產若干億”“錢已賺夠了”,然後就遊玩天下。

接觸過他們的人也透露,梁某聲稱自己住的房子有五千平米,家裡有秘書,開的車是蘭博基尼等。而實際上,據警方掌握資訊顯示,二人負債累累,從十幾年前就開始行騙親友,兩人溺亡時現金僅剩30多元。

為什麼有人愛自我吹噓?心理學:遇到這種人,一定要保持警惕

梁某這種為了掩蓋內心對貧窮的不滿而努力炫富的表現,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反向形成”,即一個人的外表行為或情感表現與其內心的動機慾望完全相反,是一種掩飾性心理防禦機制。俗語所說的“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是典型的反向形成表現。

再如,有人對伺機報復的物件內心憎恨,而表面卻非常溫和,甚至過分熱情。可見,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有些過分,讓人不自在,其內心所想可能與真相恰恰相反。

為什麼有人愛自我吹噓?心理學:遇到這種人,一定要保持警惕

當發現一個人的言語和客觀現實明顯不一致時,一定要保持警惕。他們在吹噓、誇大自己的某項長處、優勢的時候,可能是在掩飾實際存在的短處、劣勢。掩飾是一種常用的應對方式,沒有誰願意暴露自己的不足。

但如果過度掩飾,矯枉過正,就會是反向形成,其壓抑的負面慾望很可能造成不良後果。在生活中,如果發現某人言行明顯不合拍、不一致,那麼其言語的可信程度應該大打折扣。有時透過這些細節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甚至避免悲劇的發生。

當然,還有的人愛吹牛,這是他們的一種習慣,內容相對膚淺,情感色彩濃厚,且可以接受別人的建議,並會自我反省,這種情況一般不會釀成禍事。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宋崇升

北京民康醫院諮詢師 丁 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