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患抑鬱症的女孩決定去死

北京邁入秋天時,我把電腦桌面換成了自己手寫的幾個字:“願做一個明朗、可愛的人”。

轉眼間,距離我坐在寢室的書桌前吞下一整瓶阿替洛爾片(一種用於治療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藥物,服用過度可能會導致死亡),已經過去一年了。

朋友曾經問我,當時是什麼感覺?我回答說,很冷靜。那是一種黑夜結束前的冷靜,好像手裡拿的是靈丹妙藥,吞下它們、閉上眼,就能看見久違的光。

一個患抑鬱症的女孩決定去死

我的宿舍

嘩啦啦,一大堆藥片被倒在桌上。我分了幾批用水服下,卻還嫌這過程太拖沓。之後我平靜地躺上床,用漸漸模糊的意識思考:“他們會怎麼發現我呢?”

大腦逐漸變得混沌,即將入睡前,我想起了當時的男友。

“我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了。”

這是我在撥通電話後的第一句話。吞下藥片時我彷彿與整個世界隔絕,而當熟悉的聲線在耳邊響起,昏黑一片的世界裡好像突然出現了一條閃著微光的小道。“我好像做錯事了”——我重複著這句話,一遍又一遍。

一個患抑鬱症的女孩決定去死

男友似乎猜出了什麼,接連問了幾遍“你在哪裡”,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驚恐。得知我在宿舍後,他半懇求半命令地讓我下樓,說自己馬上就到。

校醫院急診無力救治,男友立刻帶我趕往市醫院。到達時我已有些昏昏沉沉,只是機械地服從醫生的命令,灌下一瓶瓶礦泉水催吐。在旁邊看護的醫生嘆著氣責備道:“不吃藥不就不用受這罪了嗎?”

意識稍稍清醒後,我拍了一張照片:醫院裡對比強烈的黑白色調,交錯的輸液管和心電監護電線,扎有留置針的瘦削手臂和手臂上用記號筆寫下的“12/8”。留觀室的牆壁上聳起一個大大的“靜”字,我在這寂靜裡躺了兩天,身體因大量輸液而浮腫。

爸爸匆匆趕到北京後,見到至親的我忽然如釋重負——終於可以離開了。

高二那年我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心境障礙的一種,有躁狂、抑鬱等症狀),沒有特別的誘因,一切突如其來。

我開始服用藥物,數月後症狀緩解。父母因擔心副作用讓我停止服藥,我自己也不願再去做心理諮詢。這是兩個再錯誤不過的決定:心理疾患的治療是絕對不能擅自中斷的。

去年10月,奔勞於各種任務間的疲倦與不久前和朋友斷交的痛苦相交織,心緒雜亂之間,熟悉的負面情緒襲來。起初,我覺得情況並不如上一次嚴重。父母遠在千里之外,我不想讓他們擔心,只獨自去醫院做了一系列的檢查。在確定病情復發後,我反而很平靜,只是在日記裡寫:“它又來了麼?如洶湧的潮水。”

診斷的結果是單相抑鬱——只有抑鬱這一種症狀的精神疾病。醫生開給我一些藥,但兩週過後,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繼續惡化。

生活如同三年前那樣,慢慢浸入一片昏暗之中。我渾身無力,食慾下降,怔愣到想不起來要喝水吃飯。白天我緊緊拉上窗簾,窩在床上不去上課;晚上卻難以入眠,即便能睡著也是噩夢連連。我感覺自己就要撐不住了,終於告訴父母真相,請了兩週的假。

回到家鄉,父母陪我在熟悉的馬路上慢慢地走,指給我看晴空下雖被荒廢、卻依然顏色鮮亮的舊廠房;而當我獨自在大雨天穿越半個上海,趴在外灘的欄杆上望著起伏的黃浦江水時,心裡還是會想:跳下去會怎麼樣?

兩週後母親陪我一起來到北京,租了房子,每天燒飯給我吃。我漸漸有了食慾,還養了一隻布偶。我抱著它自拍,希望在母親和小貓的陪伴下,生活能變得好一些。

一個患抑鬱症的女孩決定去死

我們在一傢俬立心理諮詢機構進行諮詢,然而情形並沒能好轉。我的腦海裡始終迴旋著關於死亡的想象,甚至覺得如果做成這件事,生命就會終止,就不用再面對模糊得近乎虛無的未來。

那個看似平常的午後,母親因事回老家。我獨自回到寢室,如同舉行儀式一般,把一堆藥片放在面前。

“真的要這麼做嗎?吃下去可能就無法挽回了。”

後來的某節通選課上,老師要求我們列出面臨死亡時最後想做的三件事。其實在那個時刻,我沒什麼想要完成的,甚至不想和任何人告別。我只是沉思著,久久地盯著眼前的藥片,直到自覺無可留戀。

正如後來告訴朋友的那樣,我很冷靜——至少自認為很冷靜:“不如早點結束吧。”

出院後,父親陪伴我辦理了休學手續。回到老家,父母立刻帶我去了市精神衛生中心。我在住院後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根據新診斷開出的藥物,終於起效了。

現在我的拖鞋、內衣、開衫、棉毛衫無處不寫著自己的名字,那是在精衛中心住院一個月的遺留物。那裡沒有手機,只有一元一分鐘的電話機。每天的活動不過是吃飯、吃零食、寫日記——我有一本摻雜著花瓣與花梗的手工紙本,每天我都會撫摸著粗糙的紙面,將所見所想訴諸於此。

醫院裡可供我活動的空間只有一條長長的走廊。我總是抓著男友送的一隻毛絨小象,在走廊裡來回走動,趴在窗邊聽外面的車流聲。做檢查和治療反倒成了最值得期待的事,因為只有在那時才可以去別的樓層遛彎兒。

一個患抑鬱症的女孩決定去死

毛絨小象

同一病房的病友多比我年長,我們有時會交流各自的病情。一位病友在遇見每一個陌生人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向對方重複她的信仰;另一位病友患有焦慮症,病情發作時會不停地搓手,“噔、噔、噔”地來回踱步。她在前不久剛做了腦部手術,頭上只有新長出的短短髮茬。

她們問過我:“小姑娘,你呢?你是怎麼住進來的?”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去自殺了。”

住在這裡的人各有各的痛苦,而她們總是溫柔地開導我:“千萬別做傷害自己的事啊,不要想太多。”

住院時我接受過六次MECT(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自殺意念得到了有力的抑制,病情明顯好轉了。再三懇求之下,我得以在春節前出院回家。

一個患抑鬱症的女孩決定去死

出院時收到的朋友送的花

出院之前,一個姑娘告訴我她家的地址和電話:“拜託你了,出院後給我媽媽打個電話吧,讓她來接我回家過年。”

我在便條上仔細地記了下來。抬頭時,我看到她用僅剩的一隻完好的眼睛看著我,眼中盛滿渴求。她曾經成績優異,卻選擇從高樓縱身一躍,如今行動不便。至於那隻眼睛,是她曾趁護士不注意時自己摳壞的。我住院的一個月裡,從未見過來探望她的人,聽說她已經住院很多年了。

“拜託拜託,到時候你也到我家來玩。”

我答應了她:“好的。”

那一刻我第一次如此強烈地希望回到外面的世界。我想家,也想替她完成一個未曾實現的心願。

MECT雖然效果顯著,卻剝奪了我的一部分記憶,尤其是上大學之後的記憶。我一度為此傷感,然而爸爸告訴我,揹負太重的記憶行走過於艱難,遺忘未嘗不是件好事:遺忘悲傷,是為了抹平過往的傷痕;遺忘喜悅,是為了等候未來更多的歡喜。

回家後,我開始漸漸敢於面對和享受這個世界的陽光。我想吃、想愛,也更加珍惜感情。我找了美術館志願者的工作,將空閒時間用來讀書、寫日記和獨自出門漫步。我總在腦海裡描畫一個時刻微笑的姑娘,希望她住進我的靈魂裡。

病情穩定後,我漸漸脫離了負面情緒的掌控,卻後遺症一般地將“負面情緒”本身視作洪水猛獸,變得格外敏感。心理諮詢師告訴我:或許可以嘗試著與它們共存。自殺的意念,也已經陪伴了我很多年;出院之後,它仍會不時造訪我。想要徹底消除黑暗情緒絕非易事,我必須帶著它好好地活著。

在整理相簿的時候,我用“尋找”命名2020年的圖集,用“新生”命名2021年的圖集。於生死間走了一遭,當這一年接近尾聲,我無愧於這一“新生”。

一個患抑鬱症的女孩決定去死

24歲生日蛋糕

我尚且還在重塑自我的過程中,但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願如冬日晴空,做一個明朗、可愛的人。

這次,我覺得自己能好好走下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