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營銷江湖,坑多水深。您落過幾次水、掉過幾次坑?

酒,尤且是白酒,是國人近代生活及承繼傳統文化裡面重要的元素。酒的歷史幾乎可以追索到我國先秦時代,至唐宋時期達到酒文化的“人生高峰”,此後就一直高踞國人文化生活乃至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重要之位、甚至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人生元素。飲酒,不僅是國人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適當小酌還對人體的長壽具有積極的裨益。我國傳統醫家對酒於我們身體健康的好處在我國醫學典籍裡面陳述甚多,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詳,不再贅述。這裡要說的是國外近期飲酒對人體長壽相關聯的研究結果。最近在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日常小酌幾杯,特別是對開始逐漸進入“人生長壽期”50歲以後的人們,對其健康長壽的裨益甚大。這個研究團隊從2003年開始共追蹤了1700多位的老年人,發現每天飲啤酒或紅酒兩杯大約500ml,相當於我國53°白酒的1-2兩的量,能減少早亡風險18%,比每天適當鍛鍊和喝咖啡的意義都大。

酒的營銷江湖,坑多水深。您落過幾次水、掉過幾次坑?

酒的營銷江湖,坑多水深。您落過幾次水、掉過幾次坑?

研究的同時還發現,老年人若有一個自己的愛好,不管這個愛好是養魚逗鳥、花草園藝、唱歌繪畫,每天能花2個小時於他的興趣愛好上,能減少早亡風險21%,比上述都更好。

酒的營銷江湖,坑多水深。您落過幾次水、掉過幾次坑?

有意義的是,上述研究是一個觀察性的佇列研究。所謂佇列性的研究,它只代表伴隨關係,並不代表因果關係,亦即這是一個“不看廣告只看療效”。它不是高深理論性的研究,或許對我們普通百姓更為直觀、客觀和具實際意義。另外,如果我們把適當飲酒再加上每天的興趣愛好兩者綜合起來,更能大大降低早亡的風險。人生各異,人們能養成或能堅持的興趣愛好很難做到共性,但於飲酒方面則比較容易一致。當然這裡所說的酒,肯定是基於健康安全的酒。那麼,什麼是一個健康安全的酒呢?我們人類的身體是一個行循漸進的過程或結果,我們的飲食習慣(對食物的選擇性及適應性)和生活文化亦是一個不斷適應、淘汰、累積的進化歷程,就如大浪淘沙,歷經千百年歲月保留和傳承下來的食材、加工或製造方法,就是我們人體所能接受和適應的,酒亦是如此。所以對我們人體健康安全的酒,亦一定是那些歷經歲月傳承下來的食材和方法所釀造出來的傳統工藝酒,而不是採用現代化學化工原料新增、現代方式做出的酒如現在市面上低劣或用資本廣告包裝出來的酒精酒、土埋噱頭酒等。我國傳統白酒是釀造工序繁複需要較長時間陳化(窖藏)醇化的酒,像赤水河醬香型白酒,其釀造材料採用小高粱、小麥及水,歷經1年的時間,其中要經過2投糧、9次蒸煮、8次發酵和7次取酒才能完成一個釀造週期,而且酒釀造出來後並不能立即售賣,還需要至少3年的窖藏陳化後才能售賣,亦即適應我們人體的健康安全需求,而不是像現在市場上某些酒精酒、噱頭酒,十天半月就可以從投料到上市銷售。那麼,傳統的釀造酒,我們要如何知道、鑑別或買到呢?我可以說的是,要僅憑我們普通消費者用一個或幾個方法,就可以簡簡單單地完全鑑別或鑑定出來,那是不可能的,或者說只是營銷手法的欺騙,例如我們遇到過的某茅某義某臺在營銷中經常吹噓的傳統純糧食的幾個鑑別方法:1、糧食白酒的燒鹼鑑別實驗。其方式就是先把少量燒鹼(NaOH)放入一個塑膠或玻璃容器,然後倒入白酒溶化成液體再加熱,裡面的液體變黃就是純糧酒,不變色就是酒精香精勾兌,顏色越深表示酒質越好。——其實,能讓白酒燒鹼液體變色的物質主要是糠醛、雙乙醯、戊二酮等,其中糠醛遇燒鹼呈黃褐色。而這些物質在幾種香型的白酒裡面,醬香含量最高,兼香和濃香次之,即便純酒精或酒精酒裡面加入香精物質,燒鹼實驗依然會變色。所以燒鹼實驗變黃,並不一定就是純糧酒,酒精或串酒勾兌香精、調味液依然會變色,顏色深淺與酒質無關,只與香型有關。注意:這個實驗中的燒鹼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在操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危險性,大家別去嘗試,謹告。2、糧食白酒鑑別的兌水實驗,這個實驗很是著名。這個實驗倒是很簡單且安全。其方法就是把白酒與乾淨水1:1比例混合後靜置,若液體顏色逐漸變渾濁是純糧酒,不變者是酒精酒。——-其實,這個實驗反映的只是酒精(乙醇)和水,對不同物質的溶解特性差異而已。我們知道,傳統糧食釀造出來的白酒中,含有高分子酸、脂、高階醇,比如優酸乙酯、亞油酸乙酯、棕櫚酸乙酯等等,這些物質大多數溶於酒精而不溶於水。將白酒加水稀釋後實際是降低了白酒中的酒精含量,亦即降低白酒對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那麼這些物質就會逐漸析出導致渾濁。實際上,為迎合年輕人加水、加冰或與其它酒類混調的喝法,很多白酒在析出物過濾上,做的非常徹底,即使兌水亦不會變渾濁,而酒精酒為貼近傳統釀造糧食酒的風格,會新增含有高階脂肪酸乙酯和高階醇的香精或調味液,這些非純糧固態發酵的白酒,兌水也會渾濁。所以嚴謹的說,原酒加水會變渾濁,加水變渾濁的不一定都是傳統純糧酒,兌水不變色,並不一定是酒精酒。3、糧食白酒鑑別的燃燒實驗,這個流傳更久的。燃燒實驗的鑑別觀點有兩派:一派是看火苗,若火苗是純藍色,說明是酒精勾兌酒。若火苗是黃中帶藍,說明此酒中含有大量有機物,是為純糧酒。另外一派是看燃燒後的殘留液體,若是清澈,說明是酒精酒。若是渾濁,說明是純糧酒,因為純糧酒燃燒後剩下的是糧食發酵物。——-其實,這亦是一個白酒營銷上的忽悠。因為我們從中學物理實驗就知道酒精充分燃燒的火焰就是純藍顏色的,若不充分燃燒就黃中帶藍。所以燃燒實驗中的顏色,跟白酒酒精度數和燃燒環境相關,跟是不是傳統純糧食酒沒有關係。此外,另外一派的燃燒後看殘留液體,也是一種心裡或營銷暗示而已。殘留液是否渾濁,取決於白酒中酸脂含量的多寡,含量少的香型可能會清澈。酒精酒裡面的香精、調味液、濃稠劑在燃燒後同樣會變渾濁。最後要說的是,上面幾個在消費者中流傳甚廣、被酒商用來屢試不爽的所謂“純糧酒”鑑別的實驗,都是忽悠人的營銷手段而已。對於傳統固態發酵的糧食酒,上面那些實驗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那麼,如何買到對我們人體健康安全的傳統固態發酵糧食呢?我的建議是不靠實驗,而是多關注或購買那些依法合規的生產和那些秉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理念的酒廠商,而不是整天大量天價電視、媒體、明星代言廣告的酒商。

具體而言如下建議,僅供參考。首先,對於那些大量營銷廣告出來的“知名品牌”,我們肯定是敬而遠之的,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大家都懂。廣告類非生產性成本投入多了、商家用於酒品本身的成本自然就低下,這是自然的商業原則。其次, 對於那些包裝奢華、外衣光鮮亮麗,看起來特別“高大上”的酒我們亦免了吧。因為酒是食品,畢竟是用來喝的,再華麗的包裝亦不能喝,丟了可惜,放著又佔地方,這些“雞肋”的錢肯定亦是要算在我們消費者頭上的,酒價格的包裝成本多了,那放在酒品本身的價值自然就少,道理大家都懂。第三,對於那些“傍大牌”,“打擦邊球”進行包裝和標識的酒,假冒偽劣者居多,這類我們亦應該剔除在外。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就清楚了,真正好喝又實惠的傳統糧食白酒,往往就在於那些“不傍大牌”、“不打擦邊球”,不作大量營銷廣告,能一直堅持自我品牌標識/標誌進行生產和銷售,且又有/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酒廠所出產之酒品,才是我們真正的需要。此類酒品,它們不會有華麗的包裝,其品牌小眾或許並不全國知名,但它們的生產成本確是最大化地聚焦於酒品本身,這樣的才靠譜,酒品好,價效比亦高。再者,它若是國家合法合規的酒廠,又能一直堅持自我標識和自我品牌進行銷售者,就基本上不可能會是假酒,要知道國家對白酒是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證照十分不易,單其價值少說就能值幾百萬。作假或品質不好,酒廠自我品牌和銷售就不能長久。酒廠生產許可證資格,既來之不易,又具價值,自不會輕易自毀。當然哪天遇到得了失心瘋的酒廠老闆亦未可說… …。

備註,文中插圖來自公開網路影片截圖,若有侵權,告知即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