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時期中醫學的發展,形成金元四大家和學術爭鳴——針灸學

21、針灸科

宋代針灸學也有較大發展。王惟一著《銅人腧穴針灸圖經》(1026)三卷,對統一各家關於俞穴的不同說法很有意義,他還設計鑄造銅人兩具(1027),作為針灸教學和考試醫師之用,針灸銅人在歷史上長時期曾為國內外醫學界所重視。聞人年的《備急灸法》(1226)是一部通俗實用的灸法專書。王執中的《針灸資生經(1220)記載許多驗案,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宋元間出現了子午流注針法,主張依不同時間、選不同穴位以治療疾病。這種方法的具體刺穴規程,在臨證上有一定效果,但其中也存在某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闡明元代著名針灸家滑伯仁,發展了忽太必烈的《金蘭循經》等著作。鑑於“奇經八脈”中的任、督二脈各有專穴,應與十二經相提並論於是撰成《十四經發揮》(1341),對十四經的經穴、循行部位、所主病症以及對奇經八脈均作了專題論述,是一部有較大影響的針灸著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