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自然》主刊首次以焦點關注特刊的形式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我校多個研究團隊受邀採訪展示

重磅!《自然》主刊首次以焦點關注特刊的形式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我校多個研究團隊受邀採訪展示

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主刊於10月7日全球釋出《焦點關注中醫藥》特刊(https://www。nature。com/collections/aeicdaeegi),這是《自然》主刊第一次以焦點關注特刊的形式來關注中醫藥的發展。期刊編輯總覽部分,特別訪談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陳凱先在中醫藥現代化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刊報道中,上海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花蓮慈濟醫院(中國臺灣)等機構相繼介紹了各自在中醫藥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重磅!《自然》主刊首次以焦點關注特刊的形式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我校多個研究團隊受邀採訪展示

期刊編輯總覽以“提振藥用植物研究的科學性”為主題,陳凱先教授在採訪時介紹,他率領團隊從90年代起就開始使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方法開展中藥活性成分的篩選,一個重要的技術突破是採用超級計算機開展虛擬篩選,將中藥生物活性成分小分子庫和蛋白質資料庫中最有可能與特定藥物結合的蛋白質結構進行配對。同時還介紹了上海中醫藥大學楊莉、丁麗麗團隊透過對天然產物庫進行高通量篩選,發現了一批活性化合物,例如發現了膽汁酸受體TGR5的一種激動劑,TGR5是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一個潛在藥物靶點。這一激動劑被稱為三七皂苷Ft1,從三七的莖葉中提取而成。三七是傳統中藥中用於促進血液迴圈的參類品種,藥用歷史超過2000年。一項小型的早期小鼠模型研究已經證實了三七皂苷Ft1在治療肥胖症方面的潛力。

重磅!《自然》主刊首次以焦點關注特刊的形式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我校多個研究團隊受邀採訪展示

焦點關注特刊報道以“深度理解針灸與傳統中醫療法”為主題,重點介紹了學校研究團隊使用現代技術研究針灸和傳統中醫藥療法對治療慢性疼痛、哮喘、肝纖維化以及提高中藥標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介紹了學校開展國際交流,擴大國際影響的成果。

圍繞針灸緩解慢性疼痛方面,特刊首先介紹了徐建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團隊探尋現代神經調控技術和電針整合對於改善腦重塑和周圍神經損傷功能障礙的療效和作用機制。該團隊運用多模態腦成像技術研究周圍神經損傷的腦重塑機制,並探索電針特定穴位透過改變異常的腦重塑來改善周圍神經損傷導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礙。同時,在電針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整合機制誘導中樞疼痛/鎮痛神經環路發生功能重塑的基礎上,透過結構影像定位神經環路,並據此進行基於突觸可塑性學習規則的神經調控治療。該研究團隊還提出基於神經環路的虛擬現實(Neucir-VR)下的康復機器人研發。患者使用機器人介導的運動或虛擬現實工具,同時結合電針刺激,啟用受損神經網路,促進更好的腦重塑和功能恢復。

在針灸緩解哮喘方面,特刊介紹了楊永清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該團隊將針灸效應作為一種生命活動現象,研究這一生命活動過程從基因表達、蛋白質功能表現到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資訊反應序列及其規律。建立了針灸效應物質基礎研究新領域,其目標是利用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資訊學、結構生物學、計算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等理論與技術,研究針刺效應從響應基因、應答蛋白,到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生物資訊傳導途徑和機制,為闡明針灸治療疾病的現代生物學機制提供新的戰略性研究思路,併為解決當代生命科學重大疑難問題尋求新的突破。研究成果明確了針刺具有良好的抗哮喘臨床療效,闡釋了針刺抗哮喘多環節、多靶點生物學調控機制,並基於針刺抗哮喘效應蛋白髮現了氣道平滑肌收縮舒張調控新靶標。

在肝纖維化的研究方面,特刊介紹了劉平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基於傳統中醫中發現的植物源性成分煎劑對肝臟的影響。該提取物由丹參、桃仁、冬蟲夏草、馬尾松、五味子和絞股藍製成。已經完成的動物實驗表明,提取物可抑制肝纖維化向肝硬化進展的關鍵因素。研究團隊還在美國進行了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讓人振奮。

在中藥標準提高方面,特刊介紹了王崢濤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中藥研究所科研團隊針對中藥藥效物質基礎不明確、中藥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託中藥標準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以更精確的方式分析、解析中藥成分,以在有限的變化範圍內實現化學與生物活性的一致性,確保中藥及其製劑的穩定性,為確保臨床用藥來源的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提供標準化方案。研究團隊致力於中藥國家標準研究的制訂、中藥質控技術方法的發展和創新研究,構建了國內外第一家以中藥標準化研究與技術開發為宗旨的專業化的研究機構與公共服務技術平臺,在中藥標準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重磅!《自然》主刊首次以焦點關注特刊的形式關注中醫藥的發展 我校多個研究團隊受邀採訪展示

特刊還介紹了學校開展的國際交流合作專案。

上海中醫藥大學在“研究教學型、外向型、特色型”辦學定位的指引下,積極開展中醫藥國際教育,與馬耳他大學開設的“中醫針灸與文化”碩士專案是學校第一個高層次中醫(針灸)國際教育合作專案。同時,學校還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在捷克、摩洛哥、泰國、模里西斯和馬耳他建立了中國醫療中心,著力提升學校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近年來,上海中醫藥大學紮根中國大地,持續培養具有國際水準的高水平研究團隊,建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平臺,聚焦中醫藥領域前沿關鍵科學問題,立足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加強中醫藥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促進中醫藥和生命科學、現代醫學、資訊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快中醫藥基礎研究向臨床研究的轉化和應用,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數連續居全國中醫藥行業首位;創新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學校系統多位科學家入選全球2%頂尖科學家榜單;在軟科《2020中國大學排名》中,學校位列醫藥類大學第八名,全國中醫高等院校第一名,並持續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目標邁進。

供稿:科技處

圖片:科技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