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小姑娘經常便血,到底怎麼了?

昨天值班,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姑娘,比較內向,不怎麼說話,反覆詢問病史後,原來小姑娘時有血,大便乾燥時比較多,但平時也有,這次出血量多,才告訴媽媽,今天來看。經過肛腸鏡發現,孩子有點肛門皸裂,但在距肛門口月4CM處還發現一個黃豆大小息肉,表面毛絨絨的,出血的原因也是息肉引起的。孩子媽媽很擔心,像這種情況應該怎麼治療?我的建議是目前保守觀察治療,平時讓孩子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外用藥物改善症狀,看能否息肉能自行脫落,及時複查。如果透過保守治療效果或者短期內息肉增大,就需要手術治療,術後及時複查。今天,多米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直腸息肉的一些小知識。

直腸息肉

是指發生在直腸黏膜表面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

息肉數量少則一個,多則數十至上百個。可以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及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極少癌變,腫瘤性息肉有癌變風險。

息肉多數是帶蒂的圓形或橢圓的腫物,可突入腸腔上下移動。

直腸息肉的蒂大部分是腸黏膜由於腸蠕動或糞便牽拉延長所致。

直腸息肉單發性居多,多發性的佔少數。

直腸息肉根據息肉的特點,按照組織學型別可分為以下幾型。

腺瘤性息肉

,多見,可為隆起型、扁平型、凹陷型,可有蒂或無蒂。

具體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

管狀腺瘤最常見,約佔腺瘤的65%~80%。

是明確的癌前病變,息肉越大,絨毛成分越多,癌變率越高。

小於1釐米的管狀腺瘤癌變風險約為5%,大於2釐米的絨毛狀腺瘤癌變風險約為50%。

非腫瘤性息肉

錯構瘤性息肉

有腫瘤樣增殖的特徵,但不是腫瘤,一般不會癌變。

表現為息肉體積較大、充血明顯、多有蒂,表面有糜爛、白苔附著。

增生性息肉 體積較小,直徑一般不超過5毫米,一般認為是非腫瘤性病變。

近年研究發現,其與結直腸癌發生具有一定相關性。

炎性息肉

(假性息肉)

一般不會癌變,但仍應嚴格監測。可見於炎性腸病、血吸蟲病、腸阿米巴病等。

鋸齒狀息肉

可分為增生性鋸齒狀息肉、廣基鋸齒狀息肉、傳統鋸齒狀腺瘤及鋸齒狀息肉病綜合徵等。

透過直腸鏡和直腸指診,往往能夠確定息肉長在哪個部位,形態怎麼樣,是圓形的還是什麼形態,長了有多少個都能夠判斷清楚,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選出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症狀不明顯,息肉比較單一,定期觀察就可以。要小孩注意平時飲食,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預防便秘的發生,如果有便秘的患兒,及時的治療便秘,減少這些因素對腸道的刺激,有一些低位的直腸息肉,改變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後,可能到青春期以後可以自行的退化或者是自行脫落。當然一些低位的直腸息肉,可以透過肛門手術切除,位置較高可以在麻醉的情況下,在電子腸鏡的情況下切除,如果數量比較多的那些多發的息肉,基底又較寬,有可能要做開腹手術。術後一定要定期隨訪,有可能復發。

總之,出現便血一定要及時就醫,自己判斷不了的自有專業人士幫你,不要掉以輕心,也不要過度恐慌,希望大家注意運動,健康生活,遠離疾病。

10歲小姑娘經常便血,到底怎麼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