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今天是第14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是:全民腎臟健康。腎臟病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發病率高達10%以上。目前全世界約有8.5億人因各種原因罹患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每年至少造成240萬人死亡,目前是增長最快的第六大死亡原因。中國自2006年發起“世界腎臟日”活 動,十餘年來,“世界腎臟日”活動從普及腎臟病常識開始,一步步向全人類揭示了腎臟的功能、強調降低血壓和控制血糖在保護腎 髒、挽救心臟的重要性,以及捐獻腎臟、防治急性腎損傷、關注老年慢性腎臟病、預防兒童腎臟病、遠禽肥胖與腎臟瘸腎臟病與女性健康,在提高全人類認識重視:主動防治慢性腎臟病的程序中,發揮了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眾所周知,腎臟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病種繁多、病情遷 延,給社會增加7巨大的醫療資源和經濟負擔。“未病先防,既病 防變”的思想在腎病的管理巾貝有重要地位。儘管全球腎臟疾病的負擔臼益加重.但腎臟健康的差距和不平等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慢性腎臟病和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發展往往取決於人們出生:成長、生活、工作和年齡等社會條件,如貧困.缺乏教窩,職業危薔、汙 染、衛生經濟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因此,今年世界腎臟日強調了人人享有腎臟健康。我院治未病科、腎病科聯合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腎病科以本次世界腎臟日為契機,開展義診活動,努力提高大家對腎臟疾病的認識,從而早期識別、早期千預腎臟病的離危 人群。實現對腎臟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認識和早期千預,就有可能減少尿毒症的發生,減輕個人、家庭、社會的經濟壓力和醫療負擔。

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那麼,該如何守護腎臟的健康呢?

寧夏院著名中醫腎病專家童安榮主任醫師:做好“三道防線”即可。他講到:腎臟是人體中很重要的器官,但同時也是一個脆弱的器官。在腎臟病緩慢進展過程中要守好“三道防線”,爭取做到:沒病時做好預防最好不得病;得了病不要發展到腎功能不全;一旦出現腎功能不全,要控制在穩定期。

第一道:多鍛鍊、少憋尿

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為腎單位,健康成年人約有1000萬個腎單位,進入30歲以後,則以每年1%的速度遞減,到50歲時,其腎單位相當於30歲健康人的80%。因此,日常生活中做好幾個護腎關鍵點。

00000000

1。加強鍛鍊。增加機體免疫力。將免疫屏障築得更牢固,防止細菌及病毒感染,特別是要防止鏈球菌感染。

2。少憋尿。憋尿事小,但壞處不少。尿液在膀胱內儲存過久可能導致細菌繁殖,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同時增加產生結石的機率;長時間憋尿還會引起尿液反流導致腎盂腎炎,嚴重者還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3、經常觀察尿液。注意顏色、量、有無泡沫等,定期檢查尿常規,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第二道:平血壓、降血糖

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防治腎病,首先要了解哪些人屬於“腎病高危人群”。在疾病早期如能識別,治療效果最好。以下3類人要定期檢查腎功能,出現問題早期治療,避免發展到腎功能不全。

1.有腎臟病家族史。也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成員中有腎臟病患者。家屬或直系親屬中有各種腎臟病時,其他家庭成員患腎臟病的機會明顯增加。

2.60歲以上老年人。由於老年人機體各器官系統的衰老以及腎臟的結構和腎功能的減退,使其腎臟疾病的發病率增高,同時,由於老年人常常一身多病,應用多種藥物,更使其腎臟病變錯綜複雜。

3、合併有慢性病的人。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血脂、肝病等。這些疾病若不能早期有效控制,常會造成腎損傷甚至尿毒症。在歐美和日本等國家,尿毒症患者中1/2來自糖尿病、1/3來自高血壓。在我國,高血壓、糖尿病和痛風等引起的尿毒症也越來越多見。繼發的腎臟病主要是積極治療引起腎損傷的疾病,高血壓病和糖尿病,必須用藥控制血壓、血糖在達標水平,維持心肺等臟器功能正常。

第三道:慎用藥、防感染

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如果已經患了腎病,檢查發現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肌酐、尿素氮進行性升高,超過正常範圍,出現藥物難以控制的血壓高、貧血、食慾下降,則可能已經是腎功能不全。但患者也不要緊張,腎功能不全有代償和失代償期。要盡力將腎功能保持在穩定水平,停留在代償期,維持時間越長越好。此時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1。慎用藥。特別是各種補藥、偏方、保健藥品,因大多數藥物均由腎臟排洩,會加重腎臟負擔、進一步損傷腎臟。

2。防感染。此時出現感染,可誘發進入失代償期。

3、好心態。生氣、心情不好等精神因素也會使腎功能迅速惡化。

世界腎臟病日,全民再掀保腎高潮,快看中醫腎病專家如何防治腎病

關注朱昱龍醫師,關注健康,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