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感覺現在藥貴了,反而沒有小時候的效果好了?

樓主80後,我們那時候生病了,會去村裡的醫生那裡看病

醫生家裡放藥的地方一般是兩個帶玻璃的櫃子:有打針的藥,有口服的藥。

為啥感覺現在藥貴了,反而沒有小時候的效果好了?

用來打針的針管子最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重複用的,針頭和針管放在一個鋁盒子裡面:打針的時候,用熱水燙燙,打完了再用熱水燙燙,然後收起來,等著給下一個人用。

拿藥的話,說實話,那時候不知道醫生給我們拿的什麼藥,因為,當時醫生都是給配藥的:拿出六張小紙,每一種藥分別從藥瓶子裡面拿出六頓的量,分別放在六張小紙裡面,一種藥拿完了再拿下一種。這樣,每張紙內都有花花綠綠的不一樣的藥,包起來,就拿回家了,所以,我們其實不知道具體是什麼藥。

為啥感覺現在藥貴了,反而沒有小時候的效果好了?

直到樓主去外地上大學了,才開始‘如果生病了,去醫院拿藥’的模式。拿一盒xx感冒沖劑+一盒xx頭孢,都是整盒整盒的拿。

為啥感覺現在藥貴了,反而沒有小時候的效果好了?

說實話,感覺不如家裡的醫生給配的藥有效果。不嚴重的話,自己會撐一撐,撐到放假回家……

現在工作了,自己包括家裡人生病了,不論是在小區的藥店買藥,還是去醫院,感覺100塊錢也只能買上兩盒藥,吃了的話,效果一般,尤其是自己在藥店買的(也可能是心裡作用),往往都是自己扛過來的。

時常感嘆,我小時候經歷過的,我的孩子應該是接觸不到了,想著孩子會少一些樂趣

但同時又想,孩子現在和將來經歷的,也是我小時候沒經歷過的,也不錯

時代在進步,藥價在“進步”,治好病是硬道理。

你懷念小時候的看病方式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