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的辨證分型及中成藥的合理使用

水腫是指因感受外邪,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徵的一類病證。·本病症發病率較高,中醫藥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

人體水液的執行,有賴於氣的推動,即有賴於脾氣的升化轉輸,肺氣的宣降通調,心氣的推動,腎氣的蒸化開合。這些臟腑功能正常,則三焦才能發揮決瀆(疏通水道)作用,膀胱氣化暢行,小便通利,可維持正常的水液代謝。反之,若因外感風寒溼熱之邪,水溼浸漬,瘡毒浸淫,飲食勞倦,久病體虛等導致上述臟腑功能失調,三焦決瀆失司,膀胱氣化不利,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即可發為水腫。

水腫的辨證分型及中成藥的合理使用

陽水

』(一般發病急、病程短、先從臉部腫,然後腫至全身)

風水氾濫型

症狀:浮腫起於眼瞼,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

甚者眼瞼浮腫,眼合不能開,來勢迅速,

多有惡寒發熱,肢節痠痛,小便短少

等症。偏於

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口渴

,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

風寒者,兼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咳喘,

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如浮腫較甚,此型亦可見沉脈。

方藥:越婢加術湯(麻黃、白朮各12克,生石膏25克,茯苓、澤瀉各10克,炙甘草6克,生薑5片,大棗15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用麻黃宣散肺氣,發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氣;生石膏解肌清熱;白朮、甘草、生薑、大棗健脾化溼,有崇土製水之意。茯苓、澤瀉,以助宣肺利小便消腫之功。

若屬風熱偏盛,可加連翹12克,桔梗、板藍根、鮮白茅根各9克以清熱利咽,解毒散結,涼血止血;若風寒偏盛,去石膏加蘇葉,桂枝各12克,防風9克,以助麻黃辛溫解表之力;若咳喘較甚,可加杏仁、前胡各9克,以降氣定喘。

用鮮浮萍草30克,煎水洗浴。用於急性腎炎初期,全身浮腫,頭面尤劇者。以汗出為佳,汗出後宜避風寒,切勿受涼。

中成藥:無

溼毒浸淫型

症狀:身發瘡腫,甚則潰爛,或咽喉紅腫,或乳蛾腫大疼痛,

繼則眼瞼浮腫,延及全身,小便不利,惡風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方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麻黃、杏仁各9克,連翹、桑白皮各12克,金銀花15克,赤小豆30克,大棗12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炙甘草各6克,生薑5片。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前方中麻黃、杏仁、桑白皮等宣肺行水,連翹清熱散結,赤小豆利水消腫;後方以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強清解溼毒之力。

若膿毒甚者,當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若溼盛糜爛而分泌物多者,加苦參12克,土茯苓9克,黃柏12克;若風盛而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各10克;若血熱而紅腫,加丹皮、赤芍各12克;若大便不通,加大黃6克後下、芒硝9克後下。

中成藥:無

水溼浸漬型

症狀:

全身

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腹脹

,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較緩,病程較長。

方藥:胃苓湯合五皮飲(蒼朮、茯苓、白朮各15克,陳皮、厚朴、桑白皮、大腹皮、澤瀉、肉桂、豬苓各12克,炙甘草6克,生薑5片,大棗3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前方以白朮、茯苓健脾化溼,蒼朮、厚朴、陳皮健脾燥溼,豬苓、澤瀉利尿消腫,肉桂溫陽化氣行水;後方以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健脾化溼,行氣利水。

若上半身腫甚而喘,可加麻黃、葶藶子、杏仁各9克宣肺瀉水而乎喘。

中成藥:平胃丸加五苓散

溼熱壅盛型

症狀:遍體浮腫,面板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或口苦口粘

,小便短赤,或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沉數。

方藥:疏鑿飲子(澤瀉、木通各12克,赤小豆、大腹皮各15各,羌活、檳榔、秦艽、椒目各9克,茯苓皮30克,商路6克,生薑5片。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中羌活、秦艽疏風解表,使在表之水從汗而疏解;大腹皮、茯苓皮、生薑協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膚之水;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協同商陸、檳榔通利二便,使在裡之水邪從下而奪。疏表有利於通裡,通裡有助於疏表,如此上下表裡分消走洩,使溼熱之邪得以清利,則腫熱自消。

若症見尿痛、尿血,乃溼熱之邪下注膀胱,傷及血絡,可酌加涼血止血之品,如大薊、小薊、白茅根各9克

中成藥:無

『陰水』(發病緩、病程長,先從腳開始腫,然後腫至全身)

脾陽虛衰型

症狀:

身腫

,腰以下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不想吃飯,

大便不成形,食少,面色不華,神倦肢冷,

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方藥:實脾飲(白朮12克,制附子、厚朴、木瓜、乾薑、大腹皮各6克,茯苓15克,木香、草果、炙甘草各3克,生薑3片,大棗3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中乾薑、附子、草果仁溫陽散寒化氣,白朮、茯苓、炙甘草、生薑、大棗健脾益氣,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溼,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氣行水。

如果水溼過盛,腹脹大,小便短少,可加蒼朮、桂枝、豬苓、澤瀉各12克,以增化氣利水之力。如果身倦氣短,氣虛甚者,可加生黃芪20克、人參10克以健脾益氣。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加五苓散

腎陽衰微型

症狀:

面浮身腫,

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促,腰部冷痛酸重

,尿量減少,

四肢厥冷,怯寒神疲,

面色咣白或灰滯,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方藥: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熟地黃20克,山茱萸、山藥、白朮、白芍各12克,茯苓15克,牡丹皮、澤瀉、肉桂、制附子、懷牛膝、車前子各9克,生薑6片。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前方由腎氣丸加牛膝、車前子而成。原名加味腎氣丸。主要是化腎氣、利水溼。方中腎氣丸溫補腎陽,化氣利水;配以牛膝、車前子更加強利尿消腫之力。標本同治,邪正兼顧,為其配伍特點。後方以附子為君藥,本品辛甘性熱,用之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兼暖脾土,以溫運水溼。臣以茯苓利水滲溼,使水邪從小便去;白朮健脾燥溼。佐以生薑之溫散,既助附子溫陽散寒,又合苓、術宣散水溼。白芍亦為佐藥,利小便以行水氣,可防止附子燥熱傷陰,以利於久服緩治。

如果水腫日久,瘀血阻滯,其治療常配合活血化瘀法,取血行水亦行之意,可加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各9克,加強利尿活血功效。

中成藥:濟生腎氣丸加五苓散

注意

陽水

大多為急症,儘量用湯藥治療,或去醫院配合西醫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