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怎麼來的?發現了該不該留?如何調理?

有關子宮肌瘤的話題便不斷被提及,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子宮肌瘤的相關話題。

子宮肌瘤是怎麼來的?發現了該不該留?如何調理?

什麼是子宮肌瘤?分為幾種?

子宮肌瘤是生長在子宮上的腫塊,可能長在子宮肌層內、子宮壁或者腔外生長,也被稱為肌纖維瘤或平滑肌瘤。它的病因還不清楚,但女性激素注(雌激素和孕酮)可能會促進其生長。

子宮肌瘤在 30 ~ 50 歲的女性中比較常見,通常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而不被患者發覺。如果肌瘤出血或壓迫臟器,則可能引起明顯症狀並影響生活質量。

子宮肌瘤根據生長在子宮不同位置分為:漿膜型,肌壁間,黏膜下。

在診斷子宮肌瘤時,醫生會詢問相關症狀、做盆腔檢查來檢視子宮大小、做超聲檢查來觀察子宮形態、肌瘤大小和生長部位,還可能透過血液檢查來排查貧血症或其他疾病。

子宮肌瘤是怎麼來的?

子宮肌瘤的形成,本質在於淤堵,氣鬱血瘀,導致血脈不通,出現血痔。

導致經期來臨時,子宮內膜無法完全脫落,經量減少或者閉經,這叫寒痔。

長期如此,子宮膜脫落每次都留一塊,一點一點地積攢,越積越多,就會聚集在一起,慢慢成為了瘤。

就好像房間裡的垃圾,得不到清理,逐漸地會堵塞成垃圾堆,還會發黴變質,最後危及生命健康。

還有些女性患上多發性子宮肌瘤,也是因為子宮內膜無法完全脫落,這裡一塊那裡一塊,時間長了一塊塊長大,形成多發性子宮肌瘤。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容易得子宮肌瘤?

痛經是子宮肌瘤的急先鋒!

經常痛經的女性,患上子宮肌瘤的機率也許會更大。

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痛經也是氣血不夠通暢,氣血淤堵導致了疼痛的表現,而一般的痛經,都是由寒引起。

比如秋冬為了顯示身材,少穿衣服,有時還會暴露腰腹腿腳面板,使得寒氣肆意入侵,干擾體內氣血迴圈,並且到了經期集中爆發出來。

經期是女性身體相對虧虛的時候,此時血氣排出,抵抗力弱,寒氣更容易趁機進入女性體內,凝固在血液中,使得血寒。

使得經量減少,經期推遲,甚至子宮膜脫落過程中就可能會有一點脫落不下來,造成痛經。

還有一部分女性,來例假的時候會生氣,肝氣淤結,特別是前三天,所謂氣滯血瘀,生氣也會加重痛經的發生,肌瘤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形成了。

艾灸調理子宮肌瘤

艾灸驅寒氣,與子宮肌瘤絕緣!

有的女性來經期時會比較燥,會想吃冷飲,吃了之後,寒氣直接入胃。

胃在中醫裡叫作髓骨生化之源,是造血的源頭,造血的源頭寒了,寒氣就會在你血液當中凝結,導致經絡淤堵,氣血淤堵。

所以寒氣是堪稱子宮肌瘤最根源的罪魁禍首。

中醫認為:寒則瘀、瘀則凝、凝則堵、堵則痠麻脹痛,嚴重些易積成炎症,再嚴重些就會導致肌瘤、囊腫、癌症!

如果把寒化解,基本上就與子宮肌瘤絕緣,或者可以消除已經存在的子宮肌瘤!

現在天氣還會逐漸變冷,寒氣也是無孔不入,艾灸祛寒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陽虛、怕冷、痛經、經期推遲、或者曾經有過肌瘤囊腫這類疾病的女性,可參考如下穴位艾灸預防:

子宮肌瘤艾灸穴位:

八髎、關元、中極、子宮、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以上穴位僅為梗概,可根據體質加減穴位。宮寒血寒配命門;血虛配足三里、血海;腎虛配腎俞、太溪;肝氣瘀滯,配肝俞、太沖;痰溼阻滯配中脘、豐隆。

艾灸方法:肢體每穴25分鐘左右,軀幹部位每穴15-20分鐘,一個禮拜內停灸1-2天,溫度以溫熱為宜。

◆發現子宮肌瘤是"留"還是"不留"?

很多人肯定會問,子宮肌瘤到底能不能割?要不要割?

關於這點,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病變,除非肌瘤過大,或出現症狀,否則不需要做針對性治療。可以定期複查,觀察肌瘤的情況和月經情況。

如果出現較為嚴重的症狀,可以透過藥物、手術或其他物理學方法來治療。

大多數子宮肌瘤沒有症狀,並且在絕經後自然萎縮,醫生會建議觀察等待,也就是定期複查,不需要治療。

當肌瘤引起疼痛、大量出血、壓迫其他臟器或引起懷孕困難等症狀時,可能就需要治療了。

在中醫看來,絕大多數疾病,都應該是病從淺中醫,病從輕中醫,用對身體危害最小的方法去解決。

能外治的不內服,能內服的儘量食療藥膳,其次是中藥,能中藥的不用西藥,而用西藥又好過動手術。

子宮肌瘤並非一定不能手術割除,但手術通常來說是擺在很後面的一個考慮。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初次發現之後,體積往往不大,危害有限,並非手術不可,正規的醫生也不會動不動就讓你手術。

可以先嚐試艾灸,配合其他的刮痧,針刺,按摩等方法,然後定期檢查觀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手術。

假如達到了手術指徵,手術割除之後,也不要以為高枕無憂,因為復發的例子太多了,可以採取上文穴位艾灸,幫助恢復,減少復發。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說明:本文來源網路。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以。此文出於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處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