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做腸鏡很痛苦,我到底要不要做?腸鏡系列知識點一

每當向我的患者推薦做腸鏡的時候,我所面對的大部分是拒絕和恐懼,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直接拒絕,有的人猶豫不決,歸根結底主要是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以及對腸鏡相關知識不瞭解以及接受了一些片面、錯誤的認識,基於此,我將在頭條這個平臺逐步向大家普及相關知識,力求講深、講透,一站式瞭解腸鏡所有知識。

1、腸鏡是怎麼做的?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腸鏡檢查是怎麼做的,才能瞭解這個檢查的意義所在。

通常意義的“腸鏡”是指結腸鏡,顧名思義,是透過鏡頭來觀察整個結腸以及直腸,實現的方法是自肛門逆行進入鏡頭直至回盲部,總長度大約1m左右,有的時候為了觀察末端迴腸的病變,還需向上進入30cm左右。未插至回盲部,則算檢查不成功,存在隱患或者相關疾病,

來看圖一,首先將腸鏡鏡身塗抹潤滑油以後,自肛門插入,一路過五關透過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達回盲部,但可千萬別以為好像很容易,別忘了我們的結腸可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需要透過很多彎曲以後才能順利到達結腸起始處——回盲部。

聽說做腸鏡很痛苦,我到底要不要做?腸鏡系列知識點一

圖一: 腸鏡檢查示意圖

看圖二:為正常的解剖示意圖,我們的腸鏡需要從肛門向上插入經過左邊乙狀結腸、降結腸繼續橫過來到橫結腸,然後插入到右上腹部經過升結腸直至右下腹到盲腸結束。

經過每一道彎,對腸子是一個牽拉的過程,可能會引起疼痛、腹脹不適感。

聽說做腸鏡很痛苦,我到底要不要做?腸鏡系列知識點一

圖二:正常大腸解剖位置圖及腸鏡路徑示意

看圖三:正常的腸粘膜光滑,飽滿,無充血、水腫、無腫塊,無粘膜潰瘍、糜爛等現象。

聽說做腸鏡很痛苦,我到底要不要做?腸鏡系列知識點一

圖三:正常腸鏡下各部位結腸形態

2。做腸鏡有哪些目的,我能不能不做?

做腸鏡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更為直接的方法觀察全結直腸、甚至末端小腸(迴腸)有無病變,包括炎症、潰瘍、息肉、腫瘤、結核、畸形、缺血等等。另外一個目的是治療作用,也是一種內鏡的擴充套件、微創的手術,腸鏡可以用來切除息肉、早期惡性腫瘤、擴張狹窄、放置支架、結腸梗阻,甚至鏡下切除闌尾等(圖四)。

說白了,就是早發現、早治療 大腸癌

只有瞭解了腸鏡的作用和目的,瞭解自身的風險情況,才能正確評估是否需要透過腸鏡來進行這些目的性的檢查和治療,這樣我們就能明確的回答“我們能不能不做”這個問題。

聽說做腸鏡很痛苦,我到底要不要做?腸鏡系列知識點一

圖四: 腸鏡下切除息肉示意圖

劃重點:美國癌症協會更新最新指南提示:

有一般

(平均)風險*

成年人應該自

45歲起

開始篩查腸鏡,能有效挽救結直腸癌帶來的生命危險。

聽說做腸鏡很痛苦,我到底要不要做?腸鏡系列知識點一

美國癌症協會更新指南——重磅改變一

註釋:一般風險人群:是指不具備以下任意一項:

1)既往結直腸癌和特殊型別息肉病史

2)結直腸癌家族史

3)既往炎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病史

4)確認或疑似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徵,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者林奇綜合徵(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 HNPCC)

5)既往因有其他腫瘤有腹部或者盆腔接受放射治療史

高風險人群:

(1)家族成員中一個以上曾經患結腸癌或直腸癌者

(2)既往曾經行腸鏡下高危形態的息肉切除術者

(3)既往曾患結腸或直腸癌者

(4)既往因有其他腫瘤有腹部或者盆腔接受放射治療者

(5)既往炎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病史者

(6)已知或懷疑既往有遺傳性疾病史者

3。哪些人必須要做腸鏡檢查?

相對於以上介紹,除了一般風險再45歲以上要檢查,高風險患者更是必須要檢查,以及存在以下情況者,必須要做檢查:

(1) 有便血或粘液便已排除肛門疾病,其原因不明者;

(2) 腹痛、腹瀉反覆發作者;

(3) 臨床高度懷疑結腸惡性腫瘤者;

(4) 其他檢查發現回盲部病變而不能確定者;

(5) 結腸息肉或潰瘍性結腸炎為明確具體病變範圍;

(6) 結腸息肉需經結腸鏡摘除者;

(7) 術中對大、小腸病變不能明確定位或大、小腸多發性息肉需經術中結腸鏡摘除者;

(8) 假性結腸梗阻需經結腸鏡解除梗阻者;

(9) 腸套疊、腸扭轉需明確診斷及復位者;

(10) 大腸癌或大腸息肉術後複查及大腸病變需要定期隨訪觀察者。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載

——BY 外科小鋼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