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五臟健康嗎?酸苦甘辛鹹,就看你怎麼選擇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口味很特殊。有些人嗜好奇臭的臭豆腐、榴蓮;有些人嗜好特苦的咖啡;有些人嗜好特辣的麻辣燙;有些人特別能吃酸或甜。。。這種口味的偏嗜,其實對一個人五臟的健康影響極大。要判斷一個人的五臟是否健康,從一個人的的飲食習慣就能看出。

中醫養生,非常注重飲食調和,尤其是五味,五味調和才能養五臟,否則就會損傷五臟。五味調和要了解以下原則:

一、五欲、五走原則

五欲原則即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腎欲鹹

。也就是說五味直接對應五臟,酸苦甘辛鹹分別養肝心脾肺腎五臟之氣,但五味不能太過,要比較平和才能養五臟。比如穀物類主食,其實五味均有,但相合後五味均淡,反而能更好地滋養五臟。所以不配菜就能將米飯、饅頭吃得津津有味的人,五臟基本上是健康的。五欲原則也能體現一個人五臟的健康狀況,如果一個人特別喜歡吃酸味,說明肝氣不足;特別喜歡吃苦味,說明心氣不足或心火亢盛;特別喜歡吃甜味,說明脾氣不足;特別喜歡吃辛辣味,說明肺氣不足;特別喜歡吃鹹味或臭味,說明腎氣不足。

五走原則即

酸走筋,苦走骨,甘走肉,辛走氣,鹹走血

。也就是說適當的酸可以養筋,適當的苦可以養骨,適當的甘可以養肉,適當的辛可以行氣,適當的鹹可以活血。比如生核桃外皮帶點苦澀味,炒熟則去掉了外皮,故核桃生吃對骨質疏鬆效果就更好。但五味太過同樣也傷筋骨肉氣血。

二、五過、五傷原則

五味對人體五臟雖有補益作用,但如果嗜食過多,或長期嗜好某一類味重的食物,很容易造成髒氣偏勝,陰陽失調,即相應的臟腑機能偏盛,一方面破壞五臟的平衡協調,另一方面還可損傷其他臟腑,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這就是五過、五傷原則。

五傷原則即

酸傷筋,苦傷氣,甘傷肉,辛傷皮毛,鹹傷血

。五過原則即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仍絕,肉胝而唇揭;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皮槁而毛拔;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平,骨痛而發落;味過於辛,筋脈沮絕,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脈凝澀而變色。

總的來說,五過五傷原則即是要防止五味太過,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味過於酸,易導致肝氣亢盛,易發脾氣,煩躁不安;同時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肌肉僵硬皺縮,甚至口唇外翻。多食酸還傷筋,臨床前列腺肥大者多食酸味,就容易出現小便不暢甚至尿瀦留。

②味過於苦,易傷心氣和小腸,敗胃氣,脘腹脹滿,面板枯槁無光澤,毛髮易脫落。多食苦還容易導致氣虛乏力。苦走下,也容易出現小便不暢甚至嘔吐。

③味過於甜,易傷脾胃,消化不良,導致心中煩悶,嚴重者腎虛,面色發黑、骨質疏鬆、脫髮,肌肉消瘦,或者出現肥胖、脂肪肝、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

④味過於辛辣,易傷肺氣,精氣耗傷,抗病力差,容易感冒,感受外邪。多食辛辣還容易導致腸道問題,出現便秘或腹瀉。也可以出現面板粗糙,毛髮易脫落。

⑤味過於鹹,易損傷腎氣和膀胱,可出現腎虛小便不利,水腫,胸悶氣短,面色無華,或導致骨質疏鬆、高血壓。血與鹹相得則凝,容易導致血脈瘀滯,發生腦梗、血栓類疾病。如果過食臭味,更為嚴重,則透支元氣,消耗生命。

三、五宜、五禁原則

五宜原則:

面色青宜食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面色赤宜食苦,心病宜食麥、羊、杏、薤;面色黃宜食甘,脾病宜食粳(粳米)、牛、棗、葵;面色白宜食辛,肺病宜食黃黍(黃米)、雞、桃、蔥;面色黑宜食鹹,腎病宜食大豆、豬、慄、藿(豆類葉子)。

五禁原則: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當然,五宜、五禁原則的運用也要防止五味太過,五禁還有另一個說法,如“肺病禁苦宜食苦”,我們從此就可得知,肺病不能吃太苦的食物,否則傷氣,但又適宜吃些微苦的食物如菊花菜或菊花泡茶以順應肺氣之降。說明五味運用的關鍵還在於保持五臟的平衡協調。

你的五臟健康嗎?酸苦甘辛鹹,就看你怎麼選擇

文章原創首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