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與經方31首介紹(2)——治療“淤血證之蓄血證”的3首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蓄血證

蓄血證是外邪由表入裡,熱邪與血結於下焦,出現少腹結急,下血,神志如狂,發熱等症狀的病證。《傷寒論》認為蓄血證是“太陽隨經,瘀熱在裡”,“熱在下焦”,是外感熱病,病邪入裡,熱邪與瘀血結於下焦所致,有太陽蓄血與陽明蓄血的區別。

1.桃核承氣湯(少腹急結)

組成服法:桃核50個(去皮、尖),桂枝6克(去皮),

大黃12克

,甘草6克(炙),芒消6克。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前四味,取300毫升,去滓,納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時溫服100毫升,日三服。當微利。

功能主治:破血下瘀。治瘀熱蓄於下焦,少腹急結,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則譫語煩渴,其人如狂,至夜發熱,及血瘀經閉、痛經,產後惡霹不下,脈沉實或澀。

備註:方中桃核破血行瘀,大黃下瘀洩熱,二藥合用,以逐下焦瘀熱,是為君藥;桂枝活血通絡,芒消洩熱軟堅,是為臣藥;炙甘草甘平和中,緩和消、黃峻攻之性,為佐使藥。諸藥相配,共奏破血下瘀之效。

2.抵擋湯(發狂或如狂)

組成服法:水蛭(熬)、虻蟲(去姻、足,熬)各30個, 大黃48克(酒洗),桃仁20個(去皮、尖、雙仁)。上藥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不下更服。

功能主治:破血祛瘀。主下焦蓄血所致的發狂或如狂,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脈沉結,及婦女經閉,少腹硬滿拒按者。

3.抵擋丸(少腹硬滿)

組成服法:水蛭20個(熬),虻蟲20個(去翅足,熬),桃仁25個(去皮尖),大黃3兩。

搗分4丸。每服1丸,以水1升,煮取7合服之。(日卒)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功能主治:傷寒有熱,下焦蓄血,少腹滿,小便自利者。

大黃與經方31首介紹(2)——治療“淤血證之蓄血證”的3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