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太脆弱總得腸炎?中醫來幫忙

慢性腸炎,屬中醫學中“腹痛”、“洩瀉”等病證的範疇,泛指腸道各種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分為特異性腸炎與非特異性腸炎兩類,前者如痢疾、結腸結核、阿米巴痢疾、過敏性腸炎、放射性直腸炎等有明顯原因的腸炎,後者像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徵等致病原因不明的腸炎,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狀,也就是大家說的“拉肚子”。

腸道太脆弱總得腸炎?中醫來幫忙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可以把飲食水谷轉化為精微物質,並且把精微物質吸收傳輸到各個臟腑。脾虛則腸弱,吸收食物營養的能力就會減弱,全身臟腑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就會出現臉色發黃,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消化吸收不了,當然拉肚子了。對於慢性腸炎、結腸炎,需要長時間悉心調治,最好的辦法就是中醫健脾固腸,透過健脾來調養腸道健康,效果尤佳。

腸道太脆弱總得腸炎?中醫來幫忙

中醫對慢性腸炎的辨證要點有哪些方面?

1。辨病緩急:慢性洩瀉發病緩慢,病程較長,遷延日久,每因飲食不當,勞倦過度而復發,常以脾虛證為主。或病久及腎,出現五更洩瀉,腰膝怕冷,是命門火衰,脾腎同病,治療則脾腎同治。

2。辨病重:一般洩瀉,若脾胃不敗,飲食如常,多屬輕證,預後良好。若洩瀉不能食,形體消瘦,洩下無度;或久瀉滑脫不禁,致津傷液竭,則每有亡陰、亡陽之變,多屬重證。《中藏經》說:“病洞洩不下食,脈急則死。”可見能食與不能食,對於權衡洩瀉的輕重有重要意義。

3。辨寒虛:凡病程較長,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屬虛證。糞質清稀如水,腹痛喜溫,畏寒脹冷,完谷不化,手足欠溫,多屬寒證。

4。辨兼挾證:瀉而兼有惡寒自汗、發熱頭痛、脈浮者,為挾風;洩瀉發生在炎夏酷暑季節,症見身熱煩渴、頭重自汗、脈濡數,為挾暑;洩瀉而兼脘腹痞悶,噯腐酸臭,為挾傷食。

腸道太脆弱總得腸炎?中醫來幫忙

老中醫提醒,慢性腸炎患者要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後方可食用。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變質及被沙門菌屬汙染食品不準出售。認真注意食品製作衛生,防止食品被汙染。做好水源保護,飲水管理和消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