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方談談耳鳴耳聾的治療

耳鳴, 病證名。出《內經》海論等篇。又名耳作蟬鳴。多因氣血本不足, 宗脈則虛, 風邪乘虛, 隨脈入耳, 與氣相搏,故為耳鳴, 證分虛實。實證多為肝火上逆, 或痰火所致;虛證多屬腎陰虧損, 或中氣下陷。實證自覺耳內鳴響, 如蛙聒,如水潮, 暴鳴而聲大;虛證如蟬鳴, 如蕭聲, 常鳴而聲細。

耳聾, 證名。出《內經》繆刺論等篇。又名耳閉、聾聵。係指主觀感覺或客觀檢查均示聽力有不同程度障礙者。可由先天或外感內傷所致。暴聾者多屬實症, 久聾者多屬虛症。實症多由風熱、風寒、肝火等所致。虛症多由氣虛、血虛等所致。症見頭暈目眩、腰膝痠軟、乏力、耳鳴、耳聾等。

現代臨床根據病因辨證、臟腑辨證等方法, 可將本病分為十個證候型別:①風邪鬱絡;②少陽失疏;③痰火壅阻;④肝膽火盛;⑤血瘀氣滯;⑥腎精虧虛;⑦腎陽虛衰;⑧心血不足;⑨心腎不交;⑩脾胃虛弱。以上證型, ①~⑤為實證,⑥~⑩屬虛證。

中醫內科常將耳鳴、耳聾作為一個獨立的病證論治。但在其他疾病中, 如急性熱病、虛勞羸弱、藥物中毒、暴震外傷等, 耳鳴耳聾亦為常見的伴發症狀。所以可按本篇所述之內容進行辨治。證候治療如下。

從經方談談耳鳴耳聾的治療

1 風邪鬱絡

臨床表現:耳鳴、耳聾, 伴有發熱惡寒, 或不惡寒, 頭痛,舌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數等。

治法方藥:宣肺解表, 疏風洩熱。用銀翹散(連翹、銀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葉、荊芥穗、生甘草、淡豆豉、蘆根)、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茯苓、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桔梗、甘草)等方。

2 少陽失疏

臨床表現:耳鳴、耳聾, 伴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心煩喜嘔、頭暈目眩、胸脅滿或痛、心下痞硬、不欲飲食、舌苔薄白、脈弦細或沉緊。

治法方藥:和解少陽。用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清、甘草炙、生薑、大棗)、柴胡枳桔湯(麻黃、杏仁、桔梗、枳殼、柴胡、黃芩、半夏、知母、石膏、幹葛、甘草)等方。

3 痰火壅阻

臨床表現:耳如蟬鳴, 有時閉塞如聾、胸悶、痰多、口苦、二便不暢。舌苔薄黃而膩, 脈動象弦滑。

治法方藥:化痰清火, 和胃降濁。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法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黃芩、黃連)、礞石滾痰丸(金礞石、沉香、黃芩、熟大黃)等方。

4 肝膽火盛

臨床表現:突然耳鳴或耳聾, 頭痛面赤, 口苦咽乾, 頭暈目眩, 心煩易怒, 怒則鳴、聾更甚。或兼夜寐不安, 大便秘結, 舌質紅, 苔黃, 脈弦數。

治法方藥:清肝瀉火。用龍膽瀉肝湯(龍膽、柴胡、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地黃、甘草)、當歸龍薈丸(當歸、龍膽、蘆薈、青黛、梔子、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木香、麝香)等方。

5 血瘀氣滯

臨床表現:耳鳴、耳聾多突然發生, 伴有頭暈頭脹, 或頭刺痛, 痛有定處。多有頭部、耳部之外傷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脈細或細澀。

治法方藥:活血化瘀。用通竅活血湯(赤芍、川芎、桃仁、紅棗、紅花、老蔥、鮮姜、麝香)、血府逐瘀湯(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方。

6 腎精虧虛

臨床表現:耳鳴或耳聾, 遇勞則甚, 適當休息後復可減輕。兼有頭暈、目眩、腰痠、遺精等證, 舌質紅, 脈細弱。

治法方藥:滋陰補腎, 益精填髓。用耳聾左慈丸(熟地黃、山萸肉、淮山藥、丹皮、澤瀉、茯苓、煅磁石、石菖蒲、北五味子)、左歸丸(熟地黃、菟絲子、牛膝、龜板膠、鹿角膠、山藥、山茱萸、枸杞子)等方。

7 腎陽虛衰

臨床表現:耳鳴或耳聾, 兼頭暈目眩, 精神萎靡, 腰脊痠軟;滑精陽萎, 便溏或下利清谷, 小便頻多或不禁。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細沉或沉遲。

治法方藥:溫補腎陽。用腎氣丸(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桂枝、附子)、右歸丸(附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肉桂、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杜仲、當歸)等方。

8 心血不足

臨床表現:耳鳴或耳聾, 兼見頭暈目眩, 驚悸不安, 甚或怔忡, 失眠多夢, 面白無華,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沉細或緩弱。

治法方藥:養血聰耳。用四物湯(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加黃芪、黨參、炒棗仁、菖蒲、運志;天王補心丹(生地、人參、元參、天冬、麥冬、丹參、當歸、黨參、茯苓、石菖蒲、遠志、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硃砂、桔梗)等方。

9 心腎不交

臨床表現:耳鳴, 聽力逐漸減退。伴有虛煩失眠, 失眠則耳鳴、耳聾加重。心悸、健忘, 頭暈咽乾, 腰膝痠軟, 多夢遺精, 潮熱盜汗, 小便短赤。舌紅苔少, 脈細數。

治法方藥:滋陰降火, 交通心腎。用黃連阿膠湯(黃連、阿膠、黃芩、芍藥、雞子黃)、滋陰降火湯(當歸、川芎、白芍、川黃柏、生知母、懷熟地黃、天花粉、生甘草、元參、白桔梗)等方。

10 脾胃虛弱

臨床表現:耳鳴或重聽。可在蹲下站起時加重, 耳內有突然空虛或發涼的感覺。伴有面色萎黃, 納少不化, 食後脘痞不適或腹脹, 疲倦無力。大便溏或先幹後稀, 舌淡紅, 苔薄白, 脈象沉緩。

治法方藥:益氣建脾。用益氣聰明湯(黃耆、人參、葛根、蔓荊子、白芍、黃柏、升麻、炙甘草)、補中益氣湯(人參、白朮、黃芪、炙甘草、陳皮、當歸、升麻、生薑、柴胡、大棗)等方。

耳鳴、耳聾是常見病, 特別人到一定年齡(45歲以上)多發, 用以上中醫理論診治是有一定道理和療效的。

耳鳴耳聾是指以耳內鳴響、聽力障礙為臨床表現的耳病,臨床上耳鳴耳聾常同時或先後出現,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疾病,也是疑難疾病之一。張仲景所著《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方劑稱為經方,其理論豐富,辨證精當,用藥精煉,被廣泛運用於內、外、婦、兒及雜病的診療中。我們運用中醫辨證思維,結合經方理論與臨床實際,對耳聾耳鳴進行詳細的辨證,選取符合經方證型的案例進行治療,效果良好,現介紹4則如下。

烏梅丸治耳鳴案

呂某,女,51歲。初診:患者左耳耳鳴反覆發作20日,耳鳴呈“嗡嗡”樣,每於情緒急躁時加重,偶有頭暈及耳內堵悶感,自覺左耳聽力下降,無視物模糊,平素怕冷,易心煩急躁,夜間難以入眠,舌淡紅、苔薄膩,脈細弦。辨證為脾腎虧虛、心肝火旺證。予烏梅丸加減。處方:烏梅15g,黃連6g,黃柏6g,乾薑6g,細辛3g,椒目6g,肉桂5g(後下),制附子6g,炒當歸10g,生曬參10g,法半夏20g,茯苓10g,白豆蔻5g(後下),厚朴10g。日1劑,水煎服。服藥5日後,患者訴左耳耳鳴明顯減輕,耳內堵悶感消失,聽力提高,頭暈不明顯,但夜間仍然難以入睡。原方繼服7日,患者訴耳鳴未作,聽力明顯提高,無頭暈等。

按語:烏梅丸是治療厥陰病蛔厥及下利的經方,本案取其可治療中焦脾胃虛寒、肝熱犯脾之寒熱錯雜證。本例患者為中老年女性,平素起居飲食失當,脾腎不足,清揚不升,無以溫養四肢及耳竅,故見怕冷、耳鳴、耳聾、頭暈等;患者平素心煩,對外界噪音噪聲牴觸,夜寐難安,乃肝腎不足,心肝之火上炎之證,此為本虛標實,寒熱錯雜。故以酸味之烏梅收斂肝陰,配合苦寒的黃連、黃柏降洩上逆之火,佐以細辛、乾薑、附子、肉桂溫中散寒,人參、當歸培補中焦。全方寒熱並用,補洩兼施,陰陽調和,以達疏肝瀉火、補氣通竅之功效。

小柴胡湯治經期突聾案

陳某,女,44歲。初診:患者1周前左耳聽力突然下降,伴耳鳴不休,呈電流聲,偶有頭暈頭痛,無耳內脹悶感,無眩暈及視物模糊,發病時值月經來潮,色紅夾有血塊,乳房及小腹脹痛。舌紅、苔薄,脈細弦。電測聽示:左耳平均聽閾55dB,右耳正常。辨證為肝鬱血虛證。予小柴胡湯加減。處方:柴胡10g,太子參10g,黃芩10g,法半夏10g,乾薑5g,炙甘草6g,大棗10g,葛根10g,補骨脂10g,梔子10g,山楂10g,川芎10g。日1劑,水煎服。治療5日後,患者訴左耳聽力稍有提高,時有耳鳴,頭暈頭痛緩解,原方繼服5劑,複測聽力:左耳平均聽閾45dB,右耳正常。

按語: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半表半里方。本案患者勞累體虛,恰逢月經來潮,血虛難以濡養清竅,外邪乘虛,與正氣相爭於半表半里,故少陽肝氣不利,鬱而化熱,使耳竅失去“清能感音,空可納音”的功能,而致耳聾耳鳴;舌脈均為肝鬱血虛之證。以柴胡疏解透達少陽之邪熱,與黃芩相配,共解半表半里之邪;因患者經期發病,故加補骨脂、葛根、川芎、山楂補腎活血,理氣通竅。全方共奏疏肝理氣、補血活血通竅之功效。

黃連阿膠湯治突聾案

餘某,男,28歲。初診:患者 3 天前左耳聽力突然下降,伴“轟轟”樣耳鳴,無耳內堵悶感,無惡寒發熱,平素心中煩悶不寧,顏面潮紅,口乾,夜間入睡困難,舌紅、苔薄膩微黃,脈細數。電測聽示:左耳平均聽閾88dB,右耳正常。診斷為突發性耳聾。辨證屬陰虛火旺證。予黃連阿膠湯加減。處方:黃連5g,黃芩10g,白芍20g,阿膠10g,炒山梔10g,淡豆豉10g,鬱金10g,合歡皮10g, 炒枳殼10g,熟地10g,補骨脂10g,炒麥芽10g。日1劑,水煎服。連服10日,患者訴左耳聽力稍有提高,耳鳴減輕,心煩、口乾等稍緩,睡眠稍有改善。複查聽力:左耳低頻下降,平均聽閾40dB,右耳正常。

按語:黃連阿膠湯主證“心中煩,不得臥”。本案患者勞累失養,房勞不當,腎精虧損,無法制約心火,心腎不交,故心煩不寧、顏面潮紅、口舌乾燥、夜寐不安、舌紅、苔薄膩微黃、脈細數,均為腎水不足、心火偏亢的陰虛火旺證之象。以黃連、黃芩、梔子、淡豆豉瀉火除煩,芍藥、阿膠、熟地滋腎填精,加鬱金、合歡皮疏肝解鬱,故心煩失眠得解,口乾亦有所改善。運用黃連阿膠湯治療突聾臨床不多見,患者聽力提高明顯,當因辨證精當,清心火、滋腎精以充養耳竅,雙耳得以通利且滋養,故聽力恢復顯著。

金匱腎氣丸治自身免疫性耳聾案

湯某,男,36歲。初診:患者10個月來反覆右耳聽力下降,每次予以地塞米松衝擊治療後聽力恢復正常。2天前患者再次出現右耳聽力突然下降,伴耳鳴、耳內堵悶感,平素怕冷,易疲勞,納谷不香,舌淡紅、苔薄,脈細。電測聽示:低頻下降型神經性耳聾。診斷為免疫性耳聾。辨證為腎精不足,耳失所養證。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處方:山藥10g,山萸肉6g,丹皮6g,茯苓10g,澤瀉10g,桂枝6g,附子10g,熟地10g,女貞子10g,紫河車10g,炒谷芽10g,炒麥芽10g。日1劑,水煎服。連服7日,患者複查聽力正常,耳鳴減輕。原方繼服1月,患者訴聽力下降未再發作,囑其注意休息,定期複查。

按語:患者聽力下降反覆發作,為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所致。耳為腎之竅,腎氣不足,無以充養耳竅,則聽力下降、耳鳴不休;腎為先天之本,腎氣虧虛,命門火衰,則肢冷、乏力;腎虛及脾,運化不足,則食慾不振等。以熟地、山萸肉、女貞子填補腎精;山藥、茯苓補脾益腎;桂枝、附子溫腎助陽,取其陰中求陽、少火生氣之意,起溫腎氣助開竅之功;並加血肉有情之紫河車,補氣養血、益精填髓。 全方配伍,補益腎氣、強壯精髓,不僅有滋養耳竅提高聽力的作用,堅持服藥更發揮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狀態,預防疾病復發的效果。

耳鳴、耳聾是指聽覺異常的兩種症狀。耳鳴是指患者自我感覺耳內鳴響,或如雷聲,或如蟬鳴;而耳聾則是以聽力減退或聽力喪失為主要症狀,往往是由耳鳴逐漸加重發展而成。

中耳或內耳疾病、顱內腦變和某些藥物導致聽神經受損、以及先天性聽覺障礙都可以導致耳聾;而內耳的血管痙攣是耳鳴的主因。老年性耳鳴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器官開始衰退,聽力也越來越差。

如果出現雙耳對稱性緩慢聽力下降則屬於生理性耳聾;如果平時聽力還可以,突然出現聽力下降,則多屬於病理性耳聾,應及時治理。

中醫外治

刮痧

取穴:

太溪、照海、聽宮、翳風、腎俞。

從經方談談耳鳴耳聾的治療

從經方談談耳鳴耳聾的治療

從經方談談耳鳴耳聾的治療

操作:

仰臥位分別從上到下刮拭太溪、照海、聽宮、翳風,俯臥位刮拭腎俞。每週1次。

治療:

7次後觀察療效。

拔罐

取穴:

太溪、照海、聽宮、翳風、腎俞。

操作:

選用抽氣管,依照穴位部位選取合適大小的抽氣罐,將罐分別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鐘,隔日1次。

治療:

10次為1個療程。

穴位敷貼

取穴:

太溪、照海、聽宮、翳風。

藥物組成:

丹參150克、川芎100克、水蛭50克、桂枝100克、柴胡100克、龍膽草100克。

操作:

以上藥物研細成粉,以白醋為輔料調為糊狀備用。穴位敷貼前應用酒精棉球清潔穴位面板,將藥糊敷於穴位上,用膠布貼敷。24小時後去除。每日1次。

治療:

7次後觀察療效。

食療

枸杞幹柿粥

原料和製法:

枸杞子20克,幹柿3枚,黑米100克。加水適量煮粥。

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1次。

功效:

補腎、健腦、滋陰養血。

菊花菖蒲飲

原料和製法:

菊花30克,菖蒲15克,車前草30克。水500~800毫升,浸泡上藥10~15分鐘,煮沸30分鐘,去渣取汁。

用法:

分數次當茶飲。

功效:

清肝洩熱、開鬱通竅,適用於肝火上炎之耳鳴。

小貼士

對於老年性耳鳴、耳聾,除了可以到醫院治療外,還可在日常生活中採取以下防治方法:避免噪聲、感冒、耳毒性藥物等誘因,增加營養,按摩耳部,加強鍛鍊,生活規律。

本頭條號有很多內容只對粉絲開放,如有需要,請加關注[謝謝]

版權宣告:

我們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