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清高宗乾隆皇帝,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歷史上最為長壽的帝王,其去世時已然是八十八歲的高齡;同時他也是掌握國家最高權力時間的皇帝,從其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式登基皇位開始算起,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其遜位,在位整整六十年,在這之後他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臨朝訓政,於是乾隆實際控制朝政的時長達到了六十三年零四個月,冠絕古今。

當然,乾隆皇帝如此漫長的帝王生涯,其所坐擁的后妃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

據統計,乾隆皇帝的後宮中,經過冊封、有名分的后妃就有四十一位,包括皇后三位、皇貴妃五位、貴妃五位、妃六位、嬪六位、貴人十二位、常在四位。再加上其他更低層級以及沒有被冊封的后妃,雖總數比不上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但從整體數量而言,在清朝的歷史上也絕對稱得上是“名列前茅”。而這些乾隆皇帝的后妃們,去世之後,都被安排葬入了乾隆皇帝的裕陵之中,繼續陪伴著她們這位共同的皇帝丈夫。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按照自雍正朝時期確定下來的,皇后與皇貴妃去世後隨皇帝共同葬入陵寢地宮的傳統與祖制,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之中除了乾隆本人外,還應該有八位后妃,即他的三位皇后以及五位皇貴妃。

可最終的結果是這八位后妃之中,只有五位葬入了裕陵地宮與乾隆皇帝合葬,而乾隆的繼皇后輝發那拉氏以及純惠皇貴妃蘇氏、慶恭皇貴妃陸氏並未葬入地宮。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乾隆裕陵地宮內的后妃“編制”被“壓縮”了呢?下面就來一探究竟。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康熙去世後,雍正首開皇貴妃葬入帝王陵寢地宮之先河。

怡親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母以子貴”的重要典範。

章佳氏的出身是非常的卑賤,其家族為滿洲鑲黃旗包衣,而她入宮的時候也僅僅是名宮女。其實,這樣的地位和出身與雍正皇帝的生母烏雅氏的出身頗為相似,比起辛者庫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衛氏,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完全屬於“五十步笑百步”。

儘管章佳氏先後為康熙皇帝誕育了一兒兩女,即怡親王胤祥、和碩溫恪公主與和碩敦恪公主,可章佳氏一直沒有得到正式的冊封,級別始終為庶妃。直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章佳氏去世,才被康熙正式追封為“敏妃”。

然而,章佳氏所生的胤祥,在整個“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站在了雍正一邊,於是在雍正登基之後,在對胤祥進行極度的封賞的同時,對於章佳氏也給予了極高的禮遇與推崇,對其家族也進行了極度的優撫。

就這樣,章佳氏直接從敏妃,連升兩級,成為了敬敏皇貴妃。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重新按照皇貴妃的規格與禮儀進行下葬,並且是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地宮,就此與康熙皇帝本人以及康熙的四位皇后合葬。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可以說,雍正的這一舉動,開妃子從葬帝陵的先例,至此皇貴妃葬入帝王陵寢的地宮與帝王合葬也成為了清朝的傳統與祖制。

當然,雍正以如此禮遇對待章佳氏,根本原因還是為了拉攏與安撫怡親王胤祥,使其更好的輔佐自己,正如《清史稿》中所記載的: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在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也同樣將雍正非常寵愛的敦肅皇貴妃年氏,葬入了雍正的泰陵地宮之中。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皇帝的指婚安排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為王府側福晉,雍正登基之後隨即又將其冊封為貴妃,使其地位僅次於雍正的結髮妻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敬先皇后烏拉那拉氏。

自嫁給雍正開始,年氏就得到了雍正極度的寵愛,後來年氏病重,雍正為了給其“沖喜”,在烏拉那拉氏皇后尚且健在的情況下,便將其冊封為皇貴妃。只不過年氏沒能逃過這一劫,很快便去世了,雍正又親為其上諡號為“敦肅皇貴妃”。

由於此前已經有了敬敏皇貴妃葬入康熙景陵地宮的先例,於是在乾隆二年(1737年)的時候,乾隆皇帝在將雍正以及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葬入泰陵地宮的同時,也將年氏的棺槨隨同葬入,以讓自己父親雍正的這位寵妃,在九泉之下繼續陪伴、侍奉雍正。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繼皇后與純惠皇貴妃沒有葬入裕陵地宮,但這二人卻是“合葬”。

實際上,與其說是繼皇后輝發那拉氏與純惠皇貴妃蘇氏“合葬”,不如說是繼皇后直接被“丟”進了純惠皇貴妃的陵寢之中,其原因就在於前者為乾隆皇帝所痛恨與厭惡,而後者卻又受到了極度寵愛。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先來說說這座陵寢本來的“主人”,純惠皇貴妃蘇氏。

早在乾隆皇帝尚未登基的時候,蘇氏就已經嫁給了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成為了王府格格。而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皇帝正式登基開始,蘇氏也便一步一個腳印,級別逐步提高,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蘇氏被晉封為皇貴妃,其地位僅次於當時的皇后輝發那拉氏,成為後宮之中的“二把手”。在此期間,他也先後為乾隆皇帝誕育兩子一女,即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以及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

當然,乾隆皇帝將蘇氏冊封為皇貴妃,與雍正冊封年氏為皇貴妃的目的頗為相似,就是要用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病重的愛妃“沖喜”,而最終這兩位帝王都沒有如願。也就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蘇氏去世,乾隆皇帝為其上諡號為“純惠皇貴妃”。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為了表達自己對於這位愛妃的思念與寵愛,乾隆皇帝專門下旨,為純惠皇貴妃蘇氏修建皇貴妃園寢,不僅打破舊制,為其營建了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更是在寶頂周圍建有帶馬道和垛口的寶城,這也使其成為了清朝兩座超越規制的兩座妃園寢之一。

當然,為皇貴妃修建專門的陵寢,一直就是古之慣例,並不違制。況且,早在乾隆四年(1739年)的時候,乾隆就為當年撫養過他的兩位康熙后妃,即愨惠皇貴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修建了著名的景陵雙妃園寢,並沒有像其父雍正對待敬敏皇貴妃章佳氏那樣將其二人葬入康熙的景陵地宮之中。

“朕自幼令,仰蒙皇祖慈愛,撫育宮中,又命太妃皇貴妃、太妃貴妃提協看視。兩太妃仰體皇祖聖心,恩勤備極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欲為兩太妃千秋之後,另建園寢,令王大臣稽查舊例。”

就這樣,純惠皇貴妃蘇氏已然有了自己的一座獨立園寢。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至於乾隆將繼皇后輝發那拉氏,乾隆皇帝對其的態度則是充滿了憤恨。

輝發那拉氏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給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皇帝弘曆為側福晉。乾隆皇帝登基後,在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冊立為皇后。

但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途中,突然安排福隆安將繼皇后秘密從水路送回京師,隨後直接收回了輝發那拉氏手中的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一年之後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繼後輝發那拉氏便在淒涼與憂鬱中病逝了。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至於輝發那拉氏皇后突然失寵並遭到乾隆皇帝厭惡和冷落的原因,直到直到十二年之後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才予了自己的解釋。

“孝賢皇后崩逝時,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年,乃冊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仍優容如故。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後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且其立也,循序而進,並非以愛選色升。及其後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

按照乾隆皇帝的說法,他並不是因為年老色衰而對繼後移情別戀,而這一切都是輝發那拉氏咎由自取的結果,原因就在於其當眾削剪頭髮。

要知道,按照當時的禮節,皇上和太后在世時削剪頭髮是在詛咒皇上和太后,這是大不敬的行為。而這也直接引得了乾隆皇帝的震怒,雖未將其直接廢黜,但是卻收繳輝發那拉氏四份冊寶夾紙,算是徹底剝奪了對其的冊封,輝發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也就這樣“名存實亡”了。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在輝發那拉氏去世後,乾隆不允許其葬入自己的地宮,與自己合葬,只是將其象徵性的將她安葬入了純惠皇貴妃的陵寢地宮中,並且不是安葬在正位,而是以偏位安葬。

與此同時,儘管乾隆下旨要以皇貴妃的禮儀下葬,但是實際上,只相當於一般嬪級妃子的標準進行下葬,而根據內務府檔案顯示,整個喪事僅用銀207兩,可以說是相當的寒酸。不僅如此,輝發那拉氏去世後沒有獲封任何的諡號,她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沒有獲得諡號的皇后。

這也充分表明,雖然乾隆皇帝沒有下旨將輝發那拉氏的皇后之位廢黜,但是其在乾隆心中,早已不是皇后了,因而也就“不配”享有皇后的殊榮與待遇。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至於慶恭皇貴妃陸氏沒有葬入裕陵地宮,這完全就是嘉慶皇帝的“責任”了。

慶恭皇貴妃陸氏出身並不高貴,而她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的後宮殊榮,靠的還是兩位“貴人”的幫助。

第一位“貴人”,便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陸氏籍此晉封為慶妃。

第二位“貴人”,便是乾隆朝中期非常受寵的令貴妃魏佳氏,她也是嘉慶皇帝的生母。由於陸氏與魏佳氏保持了非常和睦友好的關係,並且盡職盡責的幫助魏佳氏撫養了幼年時候的嘉慶,使得其在沒有誕育皇嗣的情況下,依然被乾隆皇帝封為了慶貴妃。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與此同時,乾隆還追封了嘉慶的生母魏佳氏為孝儀純皇后。

然而,眾所周知,乾隆皇帝雖然已經禪位坐上了太上皇,但是依舊掌握著國家最高權力,此時的嘉慶皇帝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實際上卻僅僅是個“三皇帝”,他的影響力甚至比不上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在此期間,嘉慶不僅要繼續住在王府,所有事情也都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

儘管嘉慶對於陸氏充滿著懷念與感恩,甚至這份感情全然超過了其對待自己的生母魏佳氏,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嘉慶也是斷然不敢將陸氏升格的事情搬上臺面。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終於,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嘉慶正式掌握大權。而在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嘉慶皇帝馬上追封陸氏為“慶恭皇貴妃”:

“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加晉崇封,茲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所有應行典禮,著該衙門查例具奏。”

可嘉慶畢竟不是雍正,他沒有那麼大的膽識與魄力來打破常規,將陸氏重新安葬進入裕陵地宮。況且,陸氏並無子嗣,嘉慶也不需要像雍正那樣,為了安撫胤祥而厚待其生母,以使其全力輔佐。

於是,嘉慶皇帝選擇了保持現狀,陸氏雖被追封為了“慶恭皇貴妃”,但依舊不能享受同乾隆皇帝合葬入裕陵地宮的待遇。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就這樣,按照傳統與祖制,乾隆的裕陵地宮之中,本應有八位后妃的“編制”,可最終,僅有五位葬入其中。這五位后妃分別是: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乾隆皇帝一生的摯愛;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朝中期最為得寵的后妃,也是為乾隆誕育子女最多的后妃,同時她還是嘉慶皇帝的生母;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歷史上的她絕不像《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那樣飛揚跋扈,她溫良賢惠、知書達理,與富察皇后更是情同姐妹,也深得乾隆寵愛;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最先為乾隆誕育子女,但卻非常不幸的在乾隆登基前就去世了;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也是深得乾隆寵愛的后妃,一生共為乾隆誕育了四位皇子。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至於另外三位后妃,純惠皇貴妃蘇氏是由於太過於受寵而享受到了單獨營建園寢的待遇;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則是因為皇后之位“名存實亡”,早已“不配”葬入裕陵地宮,只能以偏位,下葬純惠皇貴妃蘇氏的陵寢;而撫養過嘉慶皇帝的慶恭皇貴妃陸氏,則是因為其皇貴妃尊號並非乾隆冊封,再加上嘉慶沒有足夠的魄力,最終也沒有能夠享受到如同怡親王胤祥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這樣的殊榮與待遇。

除此之外,其他品階、地位較低的后妃,本身就不具備葬入地宮與皇帝合葬的資格,因而其只能葬入妃園寢之中。

所以,最終也就只有前文中所述的五位后妃葬入到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

只不過伴隨著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的盜掘與破壞,華麗的裕陵地宮被洗劫一空,乾隆和他的愛妃們也沒有能夠倖免於難,曾經所有的一切美好榮光也就此煙消雲散了。

乾隆皇帝的陵墓, 葬著6個人卻只有4個棺槨, 為何沒有“滿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