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實戰戰績不佳, 為何正邪兩道都服他? 長大才懂他有大智慧

正邪勢不兩立,這是推動武俠故事劇情發展的核心動力,書中絕大多數的武林紛爭都是圍繞正與邪的對抗展開,正派與邪派碰面就難免會來上一場生死較量,所以很少有人能同時做到被正邪兩道尊敬。

但《倚天屠龍記》中的二張就做到了,筆者所指即是張三丰與張無忌。

張三丰實戰戰績不佳, 為何正邪兩道都服他? 長大才懂他有大智慧

(張無忌與眾女子劇照)

張無忌能夠得到正邪兩道的尊崇是理所當然的,將《倚天屠龍記》通讀下來,張無忌在書中的所作所為配得上世人對他的讚譽,他身為明教之主,自然能夠得到“邪派”們的支援,但他對六大門派以及丐幫的幫助都贏得了正派群雄的支援,同時他展現出的強大戰鬥力也讓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

但說來奇怪,張三丰在書中的表現很難讓人滿意,然而他卻比張無忌的威望更高,受正邪兩道尊重,這是為何?

一、武林至尊張三丰

張三丰能夠成為正道群雄眼中的武林至尊是合情合理的,畢竟他是武當派的祖師爺,而武當派又是正道六大門派之中能與少林派齊名的存在,同時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張三丰活的時間夠長。

事實上張三丰在《神鵰俠侶》書末之時就已登場,還得到了楊過的指點,只是大部分電視劇沒將這段劇情拍出來,而《倚天屠龍記》的劇情發生時,與張三丰同期出道的郭襄早已不在人世,諸如百損道人、木靈子等高手也死去多年,這個時代的確是沒有比張三丰資歷更老的人了。

所以正派群雄會尊重張三丰是合情合理的,每當張三丰的壽宴,他們總會派人送上賀禮,甚至會直接趕赴武當為張三丰賀壽,張真人面子十足。

但邪派人士為何要尊重張三丰?

張三丰實戰戰績不佳, 為何正邪兩道都服他? 長大才懂他有大智慧

(白眉鷹王劇照)

當然,要問為什麼,先得看是不是,明教的人是否尊重張三丰,不妨讓他們自己來說,比如這段描述就很直觀:“殷天正嘆了口氣,說道:‘一之為甚,其可再乎?’放開了手,右手回縮,拔出長劍,左臂上傷口登時血如泉湧。他向長劍凝視半晌,說道:‘老夫縱橫半生,從未在招數上輸過一招半式。好張三丰,好張真人!’他稱揚張三丰,那是欽佩他手創的七十二招‘繞指柔劍’神妙難測,自己竟擋架不了。”

從這裡來看,鷹王是十分佩服張三丰的,而且他也提到了張三丰的武功的確是精妙,自己是遜色了不少。

不過這也難有說服力,畢竟說來鷹王與張三丰還算是親家,或許是因此給老張幾分薄面也說不定,畢竟張三丰在書中的表現確實與他的實力定位不符。

二、糟糕的戰績

張三丰在書中的次數並不多,除了故事開篇擊退何足道的戰績算得上驚豔之外,後來武功大成的他反倒是沒什麼出彩之處。

比如當初面對假扮成蒙古兵的玄冥二老,他只是嚇退了對方,而到了趙敏帶著一眾人馬挑戰武當派時,他就顯得力不從心,你可能要說了,那是因為他被偷襲了,是呀,如果他武功絕頂,又如何會被一個剛相輕易偷襲成功呢?

張三丰實戰戰績不佳, 為何正邪兩道都服他? 長大才懂他有大智慧

(張三丰劇照)

正所謂“薑還是老的辣”,張三丰行走江湖多年,對待任何人都應該存防備之心,這種老江湖,面對偷襲的次數應該是數不勝數,他理應在瞬間做出反應,來抵抗剛相的偷襲

就好比《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面對鳩摩智時那樣,鳩摩智也是在悄無聲息之間發出了偷襲,可他的殺招甚至都沒觸碰到掃地僧,直接被那無形的氣牆給化解了,說掃地僧的實力深不可測,那自然是有說服力的。

即便不談掃地僧,就拿蕭峰來說,你看面對偷襲時,他又是何表現?

且看這段描述:“蕭峰和她相距不過尺許,說什麼也想不到她竟會突施暗算,這根毒針來得勁急異常,他武功再高,在倉促之際、咫尺之間要想避去,也已萬萬不能。他想也不想,右手一揚,一股渾厚雄勁之極的掌風劈了出去。”

這才是頂尖強者該有的樣子,所以鷹王誇張三豐的武功高,所以尊敬張三丰,似乎的確是缺乏一些說服力的,那麼張真人到底哪一點值得被正邪兩道尊敬呢?

其實很簡單,就在於他的格局。

三、

張三丰的格局

張三丰雖然是正道宗師,但他的格局卻早已不在武林之中,當武林群雄為正邪之爭鬥得你死我活之時,張三丰並沒有插手其中。

張三丰實戰戰績不佳, 為何正邪兩道都服他? 長大才懂他有大智慧

(殷素素劇照)

比如當年張翠山將自己娶了明教女子殷素素為妻的事告訴張三丰時,張三丰並沒有因此勃然大怒,你看他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弟子的。

原著道:“張翠山長跪不起,道:‘

可是弟子的媳婦來歷不正。她……她是天鷹教殷教主的女兒。

’張三丰仍捋須一笑,說道:‘

那有什麼干係?只要媳婦兒人品不錯,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們山上,難道不能潛移默化於她麼?天鷹教又怎樣了?翠山,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倘若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

就連張翠山都知道他此事做得不妥,生怕師父責罵,可張三丰哪有半點偏見?

你可能會說“這是場面話,總不能和徒弟撕破臉”,那你不妨看趙敏打著明教的旗號前去挑戰武當派時,張三丰又是怎麼說的?

張三丰實戰戰績不佳, 為何正邪兩道都服他? 長大才懂他有大智慧

(趙敏劇照)

原著道:“張三丰抬頭望著屋樑,冷冷地道:

‘明教雖多行不義,胡作非為,卻向來跟蒙古人作對。是幾時投效了朝廷啦?老道倒孤陋寡聞得緊。’

很明顯,張三丰雖然知道明教不是什麼好人,但這幫人是心存大義的,這也是為何當初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張三丰不願親自參與其中的原因,畢竟在他看來,此時的矛盾根本不是正邪之爭,而是中原子民和元廷的矛盾。

張真人有如此心胸,怎能不受世人尊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