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 可以沒有李世民, 但不能沒有秦始皇的統一

都說唐太宗是龍傲天主角模板,可是嬴政難道就不是主角模板?他出生敵國,九歲歸國,十三歲為王。二十二歲親政。二十八歲開始統一之路。三十八歲將六個立國數百年的悠久國度掃滅完成華夏第一次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五十歲之時死在巡遊路上。父親早死,弟弟反叛。母親要情人不要他。一個在主少國疑,國勢低迷的情況下接任的君主,到他死的時候周邊再無敵手,若非忽然病亡,繼承者不是他所屬意的子嗣導致王朝速崩誰敢說他是中人之資。

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 可以沒有李世民, 但不能沒有秦始皇的統一

李淵要是在李世民十三歲時就病亡了,唐太宗還有出頭之日,李建成第一個不答應。還有唐統一戰爭南中國可不是他李世民平定的,別把那群唐軍南征將領不當人。另外秦帝國能夠大舉修宮殿,馳道,陵墓,長城,運河等大工程。這本身不就是嬴政君臣的能力體現嗎?能組織起上百萬人常年累月的工作,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反叛也是魔幻。

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 可以沒有李世民, 但不能沒有秦始皇的統一

其實我一直好奇那七十萬人的飲食,治安是如何維持的。他們又不是來屯田的,關中有那麼多糧食來維持這麼多類似脫產人口嗎?若在加上咸陽都城的人口,從關東遷移來的人口。不禁有個疑問此時的咸陽人口到底是多少?七十萬刑徒,十二萬富戶,再加上咸陽都城必要的官吏,軍隊,超過一百萬了吧!它真的是一個2000多年前的政權國度首都該有的人口水平。

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 可以沒有李世民, 但不能沒有秦始皇的統一

後來陳王起兵最先負責平叛的居然是一群刑徒,鉅鹿之戰仍然能動員四十萬兵力參戰,要知道此時秦庭高層正發生新一輪的變革,按二世那個搞法不亡簡直沒天理了。可是這不是更反應了嬴政個人能力的突出嗎?政治特質決定軍事特質,就問一句若鉅鹿之戰時,要是嶺南軍北上或者再動員二十萬秦軍加入鉅鹿戰場,項羽要是還能打贏那就見鬼了。而這一點發生慌亂的二世政權做不到,不代表嬴政做不到,這傢伙可是敢甲士空國而出六十萬滅楚的。

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 可以沒有李世民, 但不能沒有秦始皇的統一

在鉅鹿增加二十萬生力軍以秦國本土的戰時動員體制和嬴政的能力很難嗎?只要秦軍鉅鹿戰場取勝,劉邦要是還敢西進關中我敬他是條漢子。人家趙佗正式發兵剷除秦吏,立國稱王都是等子嬰出降,秦帝國正式滅亡後才敢乾的。真以為那句“始皇即沒,餘威震於殊途”是假的。你說嬴政殘暴,沒問題。反正兩千多年都這麼過來了,也不差這點口水。但是你說他中人之資,我只能說有失偏頗了。

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 可以沒有李世民, 但不能沒有秦始皇的統一

秦始皇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他是第一個皇帝,而是在於他的“統一”不僅僅是地域上單純的整合,且秦漢要合起來看。有人說周也是統一的,但周是“天下”名義上的統一,他甚至做不到將各國的文字統一,這種統一是虛的,東周各國征伐四百年,誰又理會了這個“天子”?而真正將國家與天下兩個概念重合起來進行真正統一的,就是秦始皇。而將這種統一徹底鞏固且深入人心的,就是漢朝。

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 可以沒有李世民, 但不能沒有秦始皇的統一

你想想,你在聽到太祖、高祖這兩個詞的時候,第一想到的是誰?而李世民的偉大,更多在於當時,以及他為後世皇帝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可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而言,卻並不是很重要。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可以沒有李世民和他的貞觀之治,但是不能沒有秦始皇和他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也不能沒有漢朝對這種“統一”的鞏固和深入人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