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的一生

公元939年,趙光義出生於今河南開封市,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

954年,趙光義因兄長趙匡胤得到周世宗的重用,被補為右班電殿職,開始進入仕途。

960年,周世宗去世後,其子周恭帝派趙匡胤北上抵禦契丹,當大軍行至陳橋驛時,趙匡胤旋即發動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並逼迫周恭帝禪位稱帝,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在陳橋兵變時,趙光義留在開封陪伴母親杜氏。當訊息傳來時,趙光義頓時歡呼雀躍出迎。

961年,宋太祖趙匡胤委任趙光義為開封尹。此後,趙光義開始覬覦皇位,他仗著兄長的信任,廣泛結交各路豪傑,才士培植自己的勢力。但宰相趙普一直主張擁立宋太祖之子繼位,反對趙光義繼位,為此二人開始了十多年的明爭暗鬥。

宋太宗趙光義的一生

973年,趙普因風頭太盛得罪宋太祖而被罷相,隨後,趙光義就被封為晉王,自五代十國以來,親王加京尹就是皇儲的標配,而趙光義擔任了開封尹十多年,由此趙光義獲得了準皇儲的地位。

976年,患病的宋太祖昭晉王趙光義單獨議事。席間有人看到燭影下的趙光義有時離席片刻後,又聽到宋太祖將柱斧朝地上劃,並大聲對趙光義說,好為之。第二天,宋太祖趙光胤離奇去世,宋皇后隨即派宦官王繼恩去叫宋太祖之子趙德芳入宮,而王繼恩卻把晉王趙光義叫來。宋皇后見到趙光義大吃一驚,無奈只好承認現狀,並請趙光義保全自己母子的性命。趙光義哭著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同年,趙光義登基稱帝,是為宋太宗。

977年,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便開始了完成兄長統一中原的夙願。當時還有割據吳越的錢俶和泉漳的陳洪進,以及聯遼抗宋的北漢政權尚未統一。同年,宋太宗召錢俶、陳洪進北上開封朝見,二人審時度勢,順應歷史潮流,自獻封疆與宋。 自此,宋太宗統一南方。

979年,宋太宗統一南方後,目光轉向了北方的北漢。鑑於宋太祖曾三徵北漢,皆因遼軍援救而失敗,於是宋太宗制定了圍城打援,先退遼軍,後取太原的方略。此戰宋太宗御駕親征,先命潘美圍攻北漢都城太原,又派郭靖大敗遼國援軍,然後騎兵數十萬猛攻太原,最後北漢末帝劉繼元舉城出降。自此,北漢滅亡,宋太宗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同年,宋太宗趁滅北漢的餘威,隨即轉兵攻遼,想一舉奪回幽雲16州。起初,宋軍進展順利,攻佔了數座城池,兵圍幽州。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圍,急令耶律休哥率軍增援。隨後,遼軍大舉反擊,宋軍全線潰退,而宋太宗大腿中兩箭,隻身乘驢車逃走。

宋太宗趙光義的一生

980年,遼景宗趁宋軍大敗而歸之機,發兵10萬攻打雁門。此戰楊業率數千騎兵繞到雁門關以北,突襲遼軍,並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軍,戰後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振,契丹人但凡見到楊業的旗號,即刻逃遁。

986年,宋太宗趁遼景宗去世、新帝年幼之機,派三路大軍再次北伐,史稱雍熙北伐。最初,三路大軍進軍順利,收復了不少失地,但隨著遼朝蕭太后率軍親征馳援,而東路軍主將曹彬因孤軍冒進被遼軍擊敗,致使宋軍全線潰退。宋太宗急令三路大軍撤退,並令潘美和楊業護送佔領城池的百姓內遷。但在護送百姓內遷途中,由於潘美指揮失當,致使楊業陷敵被俘而死。此戰的失利,使宋對遼由攻勢轉入守勢。

988年,在對外戰爭連續失敗後,宋太宗開始大規模擴大科舉取士,以加強重文風氣。此後文官的地位逐漸壓倒武官,從而奠定了兩宋三百年的文官統治基礎。

995年,宋太宗在寇準的建議下,立第三子趙恆為皇太子,即日後的宋真宗。

997年,由於宋太宗在親征遼國中大腿中了兩箭,而箭傷始終未能痊癒,致使病情加劇。同年,宋太宗趙光義駕崩,終年59歲,在位21年

宋太宗趙光義的一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