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一張照片,一段歷史。

今天曆史映象館繼續帶你回顧六七十年代老照片。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由外國攝影人Marie Mathelin拍攝的六十年代的杭州郊外的一處農村。可以看到門口有個大水缸,牆上噴著紅色的標語。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六七十年代在工廠幹活的女工,她扎著兩個小辮子,正在認真工作。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六七十年代的某個街道,這個老奶奶正在生火做飯。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六十年代深圳八一拖拉機站,人們望向鏡頭拍了一張大合影。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六十年代的中國北方某地。這些女社員正扛著勞作的工作朝著攝影師的方向走來。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定》,推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撤鄉、鎮並大社,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行使鄉鎮政權職權,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

人民公社,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結構的、工農商學兵相結合的基層單位,同時又是社會主義組織的基層單位。

人民公社實行供給制和工資制相結合的分配製度,最為普遍的吃飯不要錢的糧食供給制和伙食供給制,是社員收入中的主要部分。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1950年,新中國成立一週年的國慶,這些少先隊員戴著紅領巾在長安街上手牽手走著。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1967年的10月5日,新界沙頭角群眾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八週年在中英街搭建的牌坊。

中英街是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北區交界處的一條街道。它比較特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深圳香港各佔一半,街心以“界碑石”為界,需辦理通行證才能進入“中英街”,所以“中英街”也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

中英街的形成是因為清光緒年間簽訂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並刻立了“光緒帝二十四年年中英地界第×號”的界碑,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所以被稱為“中英街”。人們逐漸在兩側搭建房屋,做生意,這就是中英街的前身。

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2004年,中英街被評為“深圳八景”之一。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六七十年代,在街頭坐在地上圍在一起吃東西的一家人。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五十年代的北京城,可以看到街頭都已經開始豎起“慢”的交通標誌。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七十年代江蘇的一條巷子,可以看到當時人們生活的模樣。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1947年5月交大學生赴南京請願的火車頭。

一組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 看看那個年代的生活

這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某地街頭。

參考資料:

中英街總體概況 .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政府.2017-08-16

中英街帶來創作靈感 .鳳凰網

2012年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授牌儀式在河南鄭州隆重舉行 .國家文物局.2012-06-08

鹽田區中英街的前世今生 .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政府.2018-11-16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