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第一排右三潘玉良

回顧民國女畫家潘玉良的一生,被迫入過風塵,為生存幹苦工街頭賣藝,縱使嚐遍了人間疾苦,可她的依舊拼搏向上。

1895年,潘玉良出生於江蘇揚州的一戶貧困人家,

父母給她起名叫楊秀清,秀清寓意著女子秀雅清麗,如菊如荷。

家中雖不富足,但若是父母子女健在,家中和和睦睦,即便是再艱難的生活也是能夠共同度過。

可天意弄人,潘玉良的命運自幼便是充滿坎坷,楊秀清的名字也僅僅只陪伴了她14個年頭。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與友人合照

潘玉良未滿週歲時便失去了自己的父親,2歲時失去了姐姐,8歲時母親也離開人世,這樣的打擊對於一個8歲的兒童來說非常巨大,8歲的幼女要如何在這世間生存下去。

成為孤兒的潘玉良,無奈之下只能跟隨著自己舅父度日。

可殊不知她從此便跌入了萬丈深淵。

潘玉良的舅父嗜賭成性,鉅額賭債。

為了償還賭債,14歲的潘玉良便被自己的舅父,賣到了當地一家名叫怡春院的妓院。

年紀輕輕便進入妓院,這將會給一個身心尚未成熟的女孩帶來多大的創傷,他人都不得而知。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

初入妓院時由於年紀尚小,只能做些燒火丫頭的活,可年幼的孩童總會長大,隨著日子一天天流逝,

潘玉良的相貌漸漸長成,妓院老鴇見她長得標緻,便打起了將潘玉良賣個好價錢的念頭。

可潘玉良明確地表達過自己的立場,她只賣藝,不賣身。

可作為一個被賣到風花雪月場所的丫頭,說話自然是沒有分量,更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潘玉良為了維護自己的清白之身,開始千方百計地逃離怡春院,奈何她孤身一人,且身無分文。

每次逃跑總會被怡春院的人追回來,遭一番毒打。

在怡春院的日子對於潘玉良來說稱得上是人間煉獄,4年間潘玉良的全身上下傷痕累累,甚至沒有一處完好的面板。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在那樣的環境下,潘玉良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可每次都會被老鴇派來監視她的人給救回來。

真可謂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即便是她再怎樣心不甘情不願,也只能忍辱偷生,靠賣藝活在人世。

17歲前潘玉良一直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直到17歲那年,她的人生軌跡才有了轉變。

1912年的一天,一群官員、富商走進了怡紅院,包了怡紅院這晚的場子。

眼尖的老鴇看中了其中最有權勢一個——海關總督潘贊化,這個男人也是改變了潘玉良一生的男人。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畫像

鎖定了目標後,老鴇便攛掇著潘玉良,到這群人面前賣藝彈唱,試圖讓她引起潘贊化的注意,併為她贖身。

潘贊化並非好色之徒,起初並沒有對潘玉良表現出在意之情,

可當潘玉良輕撫琵琶,撥動琴絃,緩緩地唱出《卜算子》時,才吸引了潘贊化的注意。

曲畢,潘贊化問道:“這是誰的詞?”

潘玉良意識到眼前的這個男人,絕非毫無學識之人,看來是聽懂了自己曲中之意,她便答道:“一個和我相同命運的人”。

一句話潘贊化起了興趣。一問一答間,青樓老鴇都盡收眼底,她想著這次能夠在潘玉良身上狠狠賺上一筆。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畫作

可不料,潘贊化並沒有將潘玉良帶走的意思,只是隨意問問。事後,潘玉良又受到了老鴇的一頓暴打。

但第二天,潘贊化卻託人將潘玉良從青樓約出,邀她共遊蕪湖。

連著2天的相約,2人也只是遊湖散心,潘贊化自始至終都沒有逾越的行為。

潘玉良認為潘贊化是一名謙謙君子,對自己並無不軌的企圖。

但為了逃離怡春院,逃離她的人間煉獄。在兩人準備分別時,潘玉良將自己的遭遇盡數說出。

她雙膝跪地,眼泛淚花,懇求潘贊化能夠帶她逃離苦海。

或許是出於同情,或許是出於欣賞,潘贊化最終為她贖了身。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贖身這樣的大事,

潘玉良發誓要報答這份恩情。

可潘贊化卻未有此意,只告訴她,當今她已經是自由身,哪裡都可以去。

潘玉良卻並不想走,

她主動提出陪伴於潘贊化身邊,當一名貼身丫鬟,

或許從那時起,潘玉良的心就已經牽掛在了潘贊化身上。

她只希望能夠終身侍奉潘贊化,即便是以身相許,她也願意。

潘贊化面對這樣一個紅顏知己免不了動心,但他的家中已有妻室,潘玉良若嫁過去也只能做妾侍,對此,潘玉良卻並不在意。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的畫作

於是1913年潘玉良與潘贊化結婚,成為了他的小妾。

潘贊化對她來說既是愛人,也是恩人,

婚後她也秉持隨夫姓的舊俗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潘玉良。

婚後,她隨潘贊化一同搬到上海居住。潘贊化十分疼愛她,知道她喜愛藝術,便專門找來老師教授她藝術知識。

這便是潘玉良第一次系統地接觸藝術。

有些人生來就有著鑄就藝術的能力,顯然,潘玉良就是這種人,她第一次接觸到藝術,便被深深吸引。

憑藉著自己的天賦與努力,潘玉良最終考入了當時的中國高等藝術學府——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的畫作

至此,潘玉良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任誰都不會想到曾經的雛妓搖身一變竟成了高雅的藝術追求者,

這背後是她的勇氣,是她的智慧與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一切。

大學帶給潘玉良的除了知識的豐富外,更多是還有眼界的擴充套件。

那一年,學校開設了人體素描課,在那樣的年代,學習這樣的課程,還是讓潘玉良感到十分難為情。

但一次洗澡時,潘玉良靈機一動,發現了這是練習人體體態的好機會。

她開始拿起畫筆記錄,不可自拔地沉浸在藝術的海洋中,可這樣的思想在當時的中國十分不可有。

被人發現後,潘玉良不僅招致了同學的憤恨,甚至還捱了打,這給她身心都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自畫像

隨後,她便以自己為模特,細心觀察人體構造,在畫架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最終她完成了關於自己的一幅裸體畫。

此畫一出,便在學校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對於此畫作的評價褒貶不一。

迫於輿論的壓力,潘玉良聽從校長劉海粟的建議,開始了她的法國求學路。

在當時,她的畫作思想很超前,不被世俗所接受。

在到達法國後,潘玉良更加勤奮學習。

她自學法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國立立昂美專,隨後又轉入巴黎國立美專,與當時的畫界泰斗徐悲鴻成為了同學。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醉心於藝術

法國求學路一共持續了9年,

潘玉良9年後學成歸來,可她怎麼也不會想到,從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回國後的潘玉良依舊逃不過世俗的眼光,

1936年是潘玉良的最後一次畫展,在收展時,她收到了諷刺她是妓女的紙條,

這無疑又是一次對她的重擊。

她自己明白,年幼時成為雛妓是迫於當時的種種壓力,即便再潔身自好,這也成為了她一生的汙點。

那一次畫展的最後,潘贊化的原配,也來到她的畫展上百般挖苦,這讓她感到十分痛苦。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潘玉良的畫作

最終為了不使自己的丈夫為難,為了能夠逃離這壓抑的環境,潘玉良選擇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詩和遠方”。

她離開了她深愛的丈夫,再一次遠離家鄉,踏上了追求藝術的道路。

一個藝術家若是不被自己的同胞所讚賞,那無疑對她來說是莫大的傷痛。

諷刺的是她這次出走異國,她的畫作開始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但奈何不是自己的同胞。

1950年,潘玉良在四國開展了巡迴畫展,並取得了巨大的反響。

她曾獲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的藝術聖誕獎,在巴黎獲得了巴黎大學的多爾麗獎,

潘玉良的作品在國外得到了認可,可這樣也抹不平她心中的遺憾。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漂泊異國多年,她的心卻一直牽掛著自己的祖國。

幾經思索,潘玉良決心回國,可她卻收到了丈夫的來信,告知她當前的形勢不宜回國,

潘玉良回國的夢想就這樣一次次被擱置。

直到1964年,中法建交,中國的特派大使王萍前往法國探望潘玉良,卻帶給她了一個令她心碎的訊息,

她的丈夫早在1959年就已經離開人世。

這個訊息對於潘玉良來說如同五雷轟頂,加上當時國內社會環境的複雜,她再一次打消了回到家鄉的念頭。

這樣一位天資卓越的女藝術家的傳奇女藝術家,

餘生的18年都未曾回到祖國,直到1977年,逝世於巴黎。

潘玉良:青樓走出的藝術家,結婚46年無兒女,晚年思鄉卻放棄回國

最終,她的遺作和遺物被運回中國,身雖未回國,但精神卻跟著畫作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即使身在他鄉,心中卻從未忘記祖國。

潘玉良的一生絕對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充滿遺憾的一生。

可她就是她,即使身處泥潭,依然嚮往光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