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說到在“朝三暮四、不斷叛變”這方面的造詣,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將領王擢(zhuó)讓人歎為觀止:短短3年內,他變節了4次,一生中共為5個不同的政權服務,而且竟然還能得以善終。

但我們別就此嘲笑他,此人的離奇經歷,其實是那個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梳理他的經歷,我們能從其中管窺五胡十六國時期這一時期的亂象。

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嚴格來說,王擢稱不上是個大人物,所以他在史書中的登場是突然式的,而且還不怎麼體面:公元344年,“涼州將張瓘敗趙將王擢於三交城”。

這裡的涼州,指的是西北的前涼,它是當時北方僅存的以漢族人為主體的地方政權,對偏居東南的東晉稱臣;

而“趙”,則指的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是一個幾乎統一了北方、武力空前強盛的政權,讓東晉頭疼不已、望而生畏。(除此之外,那時並存的大小政權還有西南地區氐族人李氏兄弟建立的成漢,東北燕、遼地區的慕容鮮卑)

當時後趙的統治者,是歷史上排得上名號的暴君石虎。那一陣子,他對內殺兒子、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奴役百姓,對外襲擾東晉、進攻慕容氏(卻反而捱了頓揍));當然了,對於西北地區相對弱小的前涼,他更不會客氣。不過從上文說列的結果來看,王擢顯然給他丟臉了。

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不過石虎不會善罷甘休。公元346年5月,涼王張駿去世,世子張重華接班。面對這個年輕人,石虎認為自己吞併河西的大好機會來了。於是,他立即兵分多路進攻前涼,王擢就是統帥之一。

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起初趙軍勢如破竹,王擢突襲武街,抓獲了涼州將領曹權、胡宣,徙七千餘戶於雍州;大將麻秋、孫伏都攻下重鎮金城,前涼全境為之震動。

不過,隨後一位年輕的儒生——涼州主薄謝艾橫空出世,帶著區區五千人奇襲後趙大軍,麻秋狼狽敗退。

但到了下一年五月,後趙捲土重來,王擢繼續擔綱重任,先後攻下晉興、廣武、武街,逼近曲柳。然而,兩個月後,他脆敗於謝艾的前鋒部隊,狼狽逃回黃河以南地區。沒過多久,麻秋率領的主力也被謝艾打得落花流水,後趙再次鎩羽而歸,石虎甚至感嘆不能再打前涼的主意了。

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到了公元349年,一代暴君石虎終於死了,像當初司馬氏一樣,為了爭奪權力,他的兒子們展開了血腥的權力爭奪戰。最終,石虎的養孫子石閔——也就是冉閔笑到了最後,他幾乎殺光了石氏全族;公元351年,獨苗石祗也被手下所殺,後趙宣告滅亡。

隨後,後趙的疆域四分五裂,各派勢力明爭暗鬥、你死我活,冉閔的冉魏遭到圍攻、氐族的前秦紮根關中、慕容鮮卑的前燕南下,中原亂成了一鍋粥。

而當時的王擢,正擔任後趙的西中郎將,起初還屯守著自己的隴西地區、默默關注著各位大佬互掐,以便見機行事。

不過,作為一名賭客,他可沒有什麼“買定離手”的覺悟,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重新下注,立場變化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公元352年7月,在冉閔被慕容恪擊敗後不久,東晉殷浩也試圖北伐;王擢派遣使者向東晉請降,被遙拜為徵西將軍、秦州刺史。

不過,到了十月,眼見慕容氏的前燕發展勢頭迅猛,那些後趙的舊部紛紛貼上來抱大腿,夔逸、張平、李歷、高昌、劉寧等都從燕王慕容儁那裡獲得了新的任命,王擢也利索地跟風,果斷拋棄東晉、投靠了慕容氏,並被任命為益州刺史。

不過,當時的王擢身在隴西,跟東邊的前燕並不搭界。11月,前秦丞相苻雄對他發起了猛攻,王擢孤掌難鳴、難以抵擋,只好往西跑向涼州,投靠了曾經的對手——張重華。

見到這位曾經的羯趙猛將,張重華倒不記仇,反而以實際行動表示了熱烈歡迎:他任命王擢為徵虜將軍、秦州刺史,並且給予了特殊的恩寵待遇:“特寵待之”。

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不過,王擢隨後的表現有些對不住張重華的青睞。他帶著前涼將領張弘、宋修以及1。5萬涼州鐵騎進攻前秦,結果卻遭到了慘敗,在龍黎之戰中,前涼軍人被斬首1。2萬,張弘、宋修也被活捉,差不多算是全軍覆沒了。而王擢則再度發揮了自己戰場老油條的本色,果斷捨棄秦州、單騎跑回了前涼都城姑臧。

精銳損失慘重,張重華那個心痛,他親自穿孝衣為陣亡的將士送喪,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但丟了的地盤得拿回來,隨後他又組織了2萬兵馬交給王擢,好歹從前秦手裡奪下被被佔據的秦州。

到了公元354年3月,東晉名將桓溫伐秦,晉軍從蜀地、江陵分頭進攻,一路攻城略地、連連得手,王擢也從西北攻打陳倉以策應晉軍。

四月,桓溫溫與秦兵戰於藍田,取得大勝;桓溫之弟桓衝則在白鹿原擊敗苻雄。連王擢也勢頭喜人,他於五月攻克陳倉,殺掉前秦扶風內史毛難。當時的形勢一片大好,晉軍甚至已經逼近長安,收服關中彷彿指日可待。

然而,隨著晉軍的挺進,前秦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戰術,缺食少梁的桓溫多次遭遇失敗,不得已開始回撤。6月,佔據了陳倉的司馬勳、王擢也被苻雄擊敗,司馬勳逃奔漢中,王擢逃回了略陽。

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經此大變,王擢再次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當初在接觸到晉軍後,他對桓溫其人也有所瞭解,隨後偷偷派人向時任梁王張祚彙報,說桓溫善於用兵、但志向卻難以猜測。

桓溫確實不是個簡單人物,他之所以伐秦,是想在之前伐蜀成功的基礎上再次立下曠世奇功,以鞏固地位、攫取權位;但他又擔心拿下關中後會兔死狗烹,由此猶豫不決,才間接導致了此次行動最終流於失敗。

由此可見,王擢還是有識人的眼力勁的,然而他沒想到張祚是個不成器的貨色。

聽說桓溫雄心勃勃、其志難測,原本還幫助晉軍的張祚膽戰心驚,擔心自己成為對方的下酒菜;同時,他對“善於”叛變的王擢也起了疑心,甚至還採取了刺殺的下三濫手段。可惜,刺殺未遂。隨後在桓溫撤退後,他終於壯起膽子,派兵攻打王擢,卻丟人地被對方擊敗。

到了11月,不被前涼容納的王擢率領部下投降了前秦,被任命為尚書,一年後去世。而他的兒子王統,則擔任了前秦的益州刺史一職,可見王擢也算是得以善終。

王擢是什麼人?朝三暮四、不斷叛變的將領,一生為5個不同政權服務

如果對照以翻臉聞名的呂布,王擢也絲毫不遑多讓,甚至可以被稱為“五姓家奴”,但咱們並不能因此而鄙視他。王擢的奇特經歷,其實是五胡十六國那個亂世的影子罷了:

司馬氏南遷、衣冠南渡後,原本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帶淪為了權力真空區,各路梟雄以武力較高下,成了徹徹底底的叢林社會——弱肉強食、贏家通吃,由於任何一方都不具備徹底整合中原的能力,政變、軍事鬥爭此起彼伏,導致權力更迭如同家常變法,今天你也許還在稱王稱霸,沒多久搞不好就會人頭落地、全家遭殃。

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任何人的命運都無法掌握在自己手中;無論是中原漢人也好,還是所謂的五胡也罷,他們的最大任務只有一個:活下去。在這種卑微的人生追求面前,所有的政權更迭,都沒有任何道德高下之分。於是,對王擢這種混跡於中原的武將來說,無論為誰服務,對他來說都沒任何區別,能活命、保家就可以。

那麼,對於王擢這種朝秦暮楚的軍人,那些政權為什麼會接納他呢?原因其實一樣:身在亂世,後趙、前秦、前燕、涼州張氏,哪裡還講究什麼道德情操,只不過存在願不願意做表面功夫的區別罷了。正是因為處在以武力較高低的軍國時期,王擢這種經驗豐富的老將,更加是最寶貴的資源,若沒有深仇大恨,誰會拒絕他的投降歸順?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五胡十六國時期深刻證明了這一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