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為什麼有些人寧可不識字,也不能不識人?答案都在這裡了!

曾國藩有一句這樣的至理名言:“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由此可見,識人是多麼的重要。俗話說得好,“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也正是如此。

那麼,為什麼“識人”如此重要呢?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講,如果能做到會識人交友,就能夠結交到良師益友,遠離損友壞友,這對個人的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相當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也正如古人常講的,“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所以,一直以來,在中國非常講究人際關係,當然,在人際交往中就特別注重人品了,畢竟人品在有些時候關係著一個人的前程甚至命運。

自古至今,我們都有一套“識人”“看人”的經驗,比如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男所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從果看樹,從事看人”“馬看牙板,人看言行”“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如此等等,雖說其中摻雜一些迷信觀點,但也不無道理,畢竟有些人一輩子能混成什麼樣,真的能在平時的很多事情上看出來、體現出來的。

今天一起來看看這一句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

“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這句話裡的“鐵”和“麻”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日常用品金屬鐵和麻布這樣的物件,當然,其中的“性”也並非男歡女愛的“性”,而是另有所指。

首先,先搞清其中的“性”是什麼意思?這個“性”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性愛之“性”,而是指一個人的個性、能力和品質。

“鐵”也是同理,雖說意思還是指我們平常所用到的金屬鐵,但用在這裡就不是這個意思。常言道,“鐵不如鋼”,與鐵相比,鋼才是有力、強硬的代表,而鐵就要遜色許多。不是有這麼一句俗話嘛,“恨鐵不成鋼”,即如對某個人像扶不起的阿斗的話,就常常用這句來形容,埋怨甚至責罵一個人沒有能力,孺子不可教,看不到希望,所以這樣罵,只能成為鐵,卻做不了有品質的鋼。

所以,前面一句“男無性如鐵”連起來來講,就是一個男人如果沒有個性、沒有品質和能力的話,就會像鐵一樣沒用(當然,鐵在古代也是非常有用的,能夠製作很多工具,只是相對於鋼來比,差遜色多了,如製作寶劍,一般的鐵是沒有用的,畢竟好的寶劍一定能削鐵如泥,對於鋼來說,鐵就是樹枝和草一樣)。

雖然這句話源自古人,但用在現在仍不過時。現在很多男人在遭遇事業和感情生活的打擊時,不少人一蹶不振,無論怎麼勸說都走不出來,無法體現男人的陽剛之氣。

我有一個親戚,學建築設計的,畢業後獨自闖下一片天下,經過打拼,開了一家設計公司,曾經幹得風生水起。但由於不懂管理,經營不善,加之發達之後,在外養小三,導致家庭不和,最後被合夥人下了套,掌握了一些見不得光的把柄,白白把一個資產上億元的公司拱手送人。但簽完字後又於心不甘,打了一二年的官司,仍是看不到一點希望。這二年來,一直一蹶不振,天天以酒澆愁、以淚洗面。現在是家庭支離破碎,身後債務纏身,天天唉聲嘆氣,身體每況愈下。作為旁觀者,我們只能勸勸,基本無能為力,不知何時他能走出泥潭,東山再起。

他現在是一邊抱怨著命運不公,抱怨別人坑他,抱怨找了個幫不了忙還拆臺的老婆,抱怨生活太難,另一邊又不能及時抽身,天天菸酒麻醉自己,不求上進,不知道爭取機會,透過努力再獲成功。

這種人的現狀來看,那就成了一無是處的廢鐵,得提煉成鋼才行。

確實,那些真正剛強的人,就算他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挫折,也仍會嚮往勝利,克服困境,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朝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這種男人才是“鋼”。

至於“女無性如麻”呢,這裡的“性”也是能力、才能的意思,可別看作是性別之“性”和性愛之“性”。

當然,如前所述,“麻”也不是我們日常所見的麻布(現在很少人能看到麻布的了),而是指一種“糖”。這種糖,吃起來雖然很甜,但它十分黏牙,就像現在八月十五吃的桂花糖吧。

那麼,古人為什麼用“麻”糖來形容無“性”的女人呢?其實,是有些女人只圖擁有一張漂亮的臉蛋,而沒有一點內在的東西,沒有才能、沒有智慧,光有一副好皮囊。

畢竟人的皮囊會隨著歲月老去,等到年老體衰、人老珠黃,那點漂亮資本也就沒有了。而智慧的女人,由於有智慧和才能的支撐,她的魅力不會隨年齡而離開,而且會越來越有魅力。

所以,那些沒有“性”的女人則慢慢會成為人們厭惡的物件,因為這類人是不會甘心時間偷走她們的美貌的,所以她會天天抱怨,成為一個怨婦;她們天天會回憶,絮絮叼叼說起過去的光輝歷史,這種只會翻歷史的女人只會越來越讓人討厭,就像麻糖一樣招人厭煩,怎麼甩都甩不掉。

這句話即使放到現在仍有現實意義,不是有“花瓶”一說嗎?如果只有外貌,沒有能力,沒有智慧,即使可能會有一時的輝煌,也不會持續長久。要想讓人從心底裡敬佩,得做一個有才華、有智慧的魅力女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