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又是一年端午將至,肉粽飄香正當時,端午節對於中國人而言,早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並且已經深植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心底。

古人曾將五月的前幾天稱為“端”,所以才有了“端五”的說法。現如今人們對端午節的瞭解,都是源於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相傳屈原在報國無門之際,無法排解內心的憂憤,所以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而亡,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遂將這一天定為“法定節日”。

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一、最怕端午節水

端午節來臨之際,恰逢農業生產的關鍵時節,從氣候變化角度來講,端午節前後一般都是雨水較為頻繁的時候。降雨量顯著增多,會導致河水的水位上漲。

這對於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有“最怕端午節水”的說法。一般情況下端午節前後,正是南方地區收麥的時節,如果此時陰雨綿綿肯定會影響收麥程序。

更為重要的是,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正是農作物生長最好的階段。大家熟知的花生、水稻、西瓜等農作物,最怕的就是被雨水澆灌,一旦雨水過多不僅影響收成,甚至還有爛在地裡的風險。

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所以自古以來農民都非常懼怕“端午節水”,一方面是因為“端午節水”影響農業生產,還有一個方面是一旦雨水過多,還會出現洪澇災害,這樣就會危及他們的家園。

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而言,老天爺是否賞臉才是他們能否有好日子過的關鍵所在。另外,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那就是端午節有很多有特色的習俗,除了戴五彩線、吃粽子之外,還有十分盛大的划龍舟比賽。

如果端午節時大雨傾盆,肯定會影響划龍舟習俗的程序,再加上雨水過多導致河勢兇險,必將會影響龍舟比賽。

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南方地區過端午節的時候,賽龍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盛會。所以人們會在端午節前夕,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划龍舟。

如果端午節時出現了降雨,勢必會導致龍舟賽無法舉行。這不僅會掃了大家過節的興致,而且也會被認為是對屈原的不敬,所以南方人特別忌諱“端午節水”

二、不怕七月半鬼

其實,端午節和七月半沒有啥必然聯絡,要說聯絡可能就是二者都屬於傳統節日。只不過七月半或者稱之為鬼節的這個節日,並沒有被納入法定節日之中。

但是作為一種流傳了幾千年的祭祀節日,在民間老百姓的心裡卻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天他們要去祭祀死去的親人和祖先。

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農曆七月十五又稱為“中元節”或是“鬼節”,人們會在這一天紀念逝去的親人,尤其是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

據說鬼節這一點祖先們的靈魂會還陽,所以人們會在祖先的靈位前燒紙、上香,並且還會擺上豐富的祭品,進而表達對祖先的祭祀之情。

中元節時人們會燒紙錢給祖先,有一些地方還會用鴨血來祭奠祖先。那麼為什麼人們“不怕七月半的鬼”呢?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一二了。

因為七月半祭奠的“鬼”,都是人們內心中崇敬的祖先,所以對自己的祖先又怎麼可能有懼怕的心理呢?再者說看不見的鬼又不會傷害人。

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所以相比於“端午節水”而言,根本沒有人會懼怕“七月半的鬼”。

按照傳統習俗來看,我國一共有三個“鬼節”,分別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寒衣節。

無論是哪一個鬼節,都需要有後人去祭祀已故的祖先,雖然每當談起這一天的時候,很多人的心理還是會不停地打鼓,但鬼根本不會傷害人。

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一些比鬼更可怕的人,才是傷害我們的惡人,相反看不見、摸不著的鬼,反而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傷害。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平時自己行得端、做得正,幹嘛要去怕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呢!但奉勸大家防人之心不可無。

端午將至,俗話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是什麼意思?

結 語

民間諺語都是老百姓的智慧結晶,他們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透過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總結在一起,於是便形成了獨特的俗語文化。

本文介紹的這兩句俗語,其實,都和農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才顯得尤為重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