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滬生

網際網路造謠不是一件新鮮事。隨著網際網路造謠成本不斷走低,闢謠的難度也逐步提高,尤其當它和權力話語糾纏在一起之後,產生的破壞力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

6月17日晚,中山大學通報學生趙某晨造謠多名女生。通報顯示:趙某晨在朋友圈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根據相關校規,中山大學對趙某晨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中山大學通報(圖/網路)

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還摸不著頭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在朋友圈捏造事實會被行拘、開除學籍?

翻一下相關新聞,大家很快能在大致上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釐清。

趙某晨展現出來的人性之惡,在此不用贅述,但有一點很奇怪,也應該引起更多關注。那就是,趙某晨在朋友圈裡捏造事實、傳播謠言的局面怎麼能持續那麼久?如果不是受害者親自出面維權,事情又會怎麼樣?

01

現在回過頭來看,趙某晨在朋友圈裡捏造出來的東西其實相當離譜。不管是用詞還是P出來的圖片,誇張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受害者直到被朋友提醒,才意識到自己成了被造謠物件(圖/網路)

可偏偏,有人信了。不僅信了,還在各種微信群、QQ群等社交空間裡面迅速傳播。否則,也不會傳到受害者的耳朵裡。可問題是,就沒有人提出質疑嗎?如果大學裡面的男女關係真的混亂到了這種地步,怎麼會沒有人察覺到呢?

主謀趙某晨顯然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不間斷地放出所謂“證據”,把一樁本來是笑談的鬧劇轉化成煞有其事的“隱秘真相”。

透過間歇性的資訊傳播,讓那些讀者自行把破碎的資訊組合起來,再透過各種比對提高資訊的可信度,最後達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是不是很眼熟?這就是早期很多假新聞公眾號的營銷手段。只是,這種很不高明的手段怎麼就能輕鬆得逞呢?

朋友圈、微信群之類的交流方式,介於公共空間和私人領地之間,既公開但又沒有完全公開。謠言公眾號的內容雖然拙劣,但它很清楚自己的受眾是哪些人,他們愛看什麼樣的文章,接受什麼樣的觀點。

長此以往,資訊繭房就是這麼造起來的。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鍾南山接受採訪的畫面也曾被P圖傳謠過(圖/網路)

同理,趙某晨也利用朋友圈打造了一個資訊傳播的閉環,外界無從知曉內部的情況,自然也談不上監督,這個謠言的雪球就這麼越滾越大。

還有一種更可怕的設想:如果趙某晨在傳播謠言一段時間後,見好就收,那又會怎麼樣?

謠言可能還沒來得及傳到受害者的耳朵裡,影響還沒有擴大,但周圍不明真相的群眾卻可能形成了對受害者的固有印象。這樣,趙某晨有沒有可能既達到了自己齷齪的目的,又逃脫了法律的懲罰?

細思恐極。

02

趙某晨是中大珠海校區國際關係學院學生會主席的資訊,當然值得注意。不過,這裡要說的不是斯文敗類、學習和人品不掛鉤之類的話題。

能在朋友圈裡獲得迅速響應,還能在各個社交層面擴散,和趙某晨的身份有沒有關係?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還真別以為現在的學生會只是在過家家,有很多學生幹部是真把自己當幹部的。

2018年,中山大學學生會曾經透過官方微信公眾號釋出《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選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個層級公示了兩百多個學生幹部崗位,而在“秘書機構”和“組成部門”兩層級中,還特別標明瞭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被刪除的公告(圖/網路)

當時,中山大學緊急刪除了這份公告,但所謂“正副部長”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近年來,有關各大院校的學生會的鬧劇層出不窮。

不必汙名化學生會,然而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對權力的渴望,雖然看上去很可笑,卻無比真實。

據受害者自述,趙某晨曾經追求過多位女孩子而不得。因為郵件和資訊太過“油膩”,所以受害者沒有公開。不過參照最近的思聰同學,我們也都猜得到大概的情況——我是XX學生會主席,我的身份可是很最尊貴的,我給你一個和我戀愛的機會,結果你還不識抬舉。

“得不到就毀掉”,如果這真的是趙某晨內心的想法,那麼只能說,虛幻的權力是一劑毒藥,而他中毒很深。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趙某晨(圖/網路)

朋友圈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公共空間。出現在趙某晨朋友列表裡面的,未必是他的真朋友,但跳出來指責或質疑的機率顯然會小很多。再加上學生會主席的頭銜,不排除有人會在朋友圈裡主動附和,甚至有明明知道這事很離譜,還是違心地繼續傳播的可能性。

這就是權力帶來的“魔力”。

圍繞在虛幻權力周圍的一群人,在一個半封閉的網路空間裡相互呼應、推波助瀾,終於讓謠言走向了無法控制的地步。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受害者們梳理出的謠言傳播路徑(圖/網路)

如今,趙某晨是自食其果,那麼流淌在朋友圈裡的權力毒藥,有沒有被清除?毒性還在不在?那些幫兇,到底有沒有真心悔過?或者說,他們明白自己中了什麼毒嗎?

這一回涉事的同學,包括鍾某立和麥某,不是國際關係學院就是法學院的,那可都是要害部門。如果有漏網之魚今後走上社會,成了“社會棟樑”,會有什麼後果?

03

這場風波中的受害者是堅強勇敢的,而且很有智慧。

要不是她們抽絲剝繭,透過縝密的推理猜測出可能的黑手,事情能不能水落石出,還真不好說。可問題是,要求所有人都有勇有謀,顯然不現實。要用盡全力去對抗信手造出來的謠言,真的好累。

據悉,事件中的女孩子有的抑鬱、有的崩潰,另一位被誣陷成“

國金

老哥”的男生也無端遭殃。他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寫了自己被“審訊”的經過,每個人都能從字裡行間看出他的無奈和痛苦。而趙某晨,不過被行拘3天,如此而已。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受害者曬出的醫院檢查證明(圖/網路)

這說明什麼?網際網路造謠的成本真的很低,雖然“網路不是法外之地”,但實際上抱著僥倖心理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趙某晨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都說網際網路是文化多元的豐厚土壤,在這片空間裡,人人都有麥克風,都有表達觀點的自由權利。曾經有學者認為,網際網路的崛起可能會改變整個社會政治生態,打破一元體系的限制。

但時代的發展,可能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象。最簡單的例子,有的明星微博下都有控評,不把負面訊息刷到毫無蹤影決不罷休。某些極端粉絲肆意造謠、攻擊他人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前人或許很難預料到,網際網路的言論是可以被控制的,技術手段的升級不光有利於傳播,也可以被用來篩選特定的觀點。資訊可見還是不可見,本來就是有講究的。

不久前,網路大V黃生被限制出境,接受調查。他的自媒體賬號“黃生看金融”深受粉絲追捧,甚至在出事之後,還有很多粉絲為他鳴不平,表示無法相信。回過頭來看他的公眾號文章,全都是血洗、瘋狂、崩盤、震撼、觸目驚心、慘絕人寰之類的標題黨。

按理說,正常人都不該相信才是,可事實狠狠給了我們一記耳光。

可見,一旦有了自上而下的權力機制(不管是自覺還是被迫),就算是自由的網路空間,同樣能在某個封閉的空間內部(比如各類粉絲,比如朋友圈)形成某種嚴密的控制體系。

這時候,看上去再荒誕不經的內容,也會因為權力話語的存在,搖身一變成為“真相”。

中大男生造謠誹謗多名女生:一場權力毒藥孕育的“春夢”

▲另一位涉事同學麥某編造的謠言(圖/網路)

網際網路空間正在圈層化,不同群體之間可能隔著一道厚重的牆。比如,許多二次元的黑話、術語,外人根本就無從瞭解。就像趙某晨造出來的可恥謠言,如果僅在朋友圈內部流動,可能根本就不見光。這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破圈”?

趙某晨可能有權力的“春夢”,但他畢竟能力有限。然而,這麼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權力”,就讓他在中山大學內部鬧出了這麼一場軒然大波,

如果他的“權力”再大些呢?能夠控制的空間再大些呢?

無恥之人被開除學籍,中山大學的果斷措施值得被點贊,但那些受害者得到的創傷將是永恆的。問題是,我們有辦法阻止類似事件的出現嗎?

當網際網路謠言和權力話語糾纏在一起,破壞的將是整個網路環境,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