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最近有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訊息,那就是國產晶片的進展,可能比我們很多人預期的要順利得多。有關專家透露,28nm晶片預計在今年內實現量產,14nm工藝則有望明年實現量產。雖然不敢肯定能不能真正做到100%的國產供應鏈,但至少可以讓我們不那麼怕被美國“卡脖子”了。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另外一項解決“卡脖子”技術的專案,國產移動作業系統,最近在華為的帶領下也正在加速推進。自從6月2日華為啟動手機版的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 OS正式升級,短短一週時間就有上千萬臺智慧手機主動升級,鴻蒙的熱度就一直沒有減過。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23日,華為鴻蒙宣佈Mate40系列等18款機型開啟正式版升級,很多人以為是又來了一批升級機型,仔細對照之後才發現,這些本來都在華為6月初宣佈的升級範圍之內。看來前段時間雖然總體升級數量增加得很快,但針對某些機型的進度還是有些落後了。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與以往不同的是,鴻蒙這一次又公佈了一批內測機型,並且全部都是榮耀品牌的機型。按照原定計劃,這批榮耀機型是要到今年第四季度才全面正式升級的,從這個進度來看,這批機型提前到第三季度後期升級鴻蒙是有可能的。面對本來就很緊迫的時間安排,華為鴻蒙升級提速,也是促進鴻蒙生態建設最有效的途徑。

因為根據華為的分析資料,16%的市場佔有率是鴻蒙生態基本成功的一個分水嶺,因此鴻蒙的最低目標就是16%。參照這個比例,華為年初提出了鴻蒙今年適配3億臺裝置的目標。然而前幾天華為軟體業務負責人王成錄,又將這個目標數量增加了20%,他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鴻蒙裝置數量今年的目標是3。6億,後年的目標是要達到12。3億,也就是計劃三年內達到16%的市場佔有率。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在安卓和蘋果作業系統佔據壟斷地位的市場,鴻蒙的每一步本來就很艱難,並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那麼華為鴻蒙的升級為什麼要提速,市場目標為什麼要再次增加呢?

第一,最近華為鴻蒙的支持者越來越多,形勢可能比華為此前預計的要樂觀得多。截止到5月底,華為的註冊開發者人數已經超過了400萬,全球綜合HMS Core應用突破了13萬,成為事實上緊隨安卓和蘋果之後的全球第3大移動生態。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在合作伙伴方面,雖然還沒有其他的手機品牌宣佈採用Harmony OS,但魅族和OPPO已經表明了願意支援的態度。而在IoT裝置方面,美的、九陽、創維、蘇泊爾等家電巨頭,已經成為支援鴻蒙的先行者,格力也在力挺鴻蒙,根據華為的統計,已經有超過70家知名企業公開表示支援鴻蒙,鴻蒙生態的隊伍正在快速壯大。

在今年3月份王成錄透露的3億目標當中,兩億升級為華為手機,還有3000萬左右的華為平板、智慧手錶、智慧屏等智慧終端裝置,其他合作伙伴的物聯網裝置預計接入7000萬臺,現在看來合作伙伴這一塊市場可能會更大。但智慧手機要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升級近2億臺,適配的進度是應該適當提速了。當然,目標增加20%,也證明華為自身是有信心的。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第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鴻蒙生態要成功,不能拖太長的時間。兩三年如果做不起來,一些合作伙伴和開發者可能就不得不放棄,回到原來的安卓或者蘋果生態;相反,如果能夠快速做大做好,則可能提振更多潛在合作伙伴的信心,吸引它們主動參與進來。

Harmony OS正式釋出之後,很多人質疑它是“套殼”的安卓,是因為它保留了一些AOSP 社群的程式碼。按照華為的計劃,今年10月份鴻蒙第三階段的開原始碼上線之後,來自AOSP 社群以及由Google 貢獻的程式碼就幾乎沒有了。華為之所以甘於冒著被質疑的風險,提前幾個月推出現在的鴻蒙版本,就是為了搶時間,儘快獲得市場地位。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我們知道,鴻蒙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戰並不是技術,而是生態。只有快速佔領更多的終端,為生態發展奠定使用者基礎,才能吸引更多的廠家和開發者加入到共建生態的隊伍當中。

如果使用者沒有起來,生態沒有活力,鴻蒙熱度就很難保持,說不定就像之前的塞班系統一樣,很快就被大眾拋棄了。所以王成錄說,如果今年不能達成目標,明年就一定要達到,否則就無法替公司“擋子彈”了。

又來了一批?華為鴻蒙升級提速,目標數量增加20%

誠然,無論是曾經諾基亞塞班系統,還是微軟的Windows Phone,無疑都是優秀的手機作業系統,但最終都遺憾地敗在安卓和蘋果手中。脫胎於開放、萬物互聯理念的鴻蒙,要挑戰這兩大壟斷的系統,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從近期硬體廠商、應用廠商、開發者和使用者對華為鴻蒙的認可度來看,在龐大的國內市場支撐下,鴻蒙作為自主科技的代表,實際上已經很成功了,並且只能不停地向前衝,為我國高科技領域自強自立,再樹立一面旗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