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Phone13看記憶體“岔路口”:“T時代”or“雲時代”?

從IPhone13看記憶體“岔路口”:“T時代”or“雲時代”?

文丨網際網路江湖

每一次蘋果釋出會總是承載著科技粉滿滿的期待與關注,但是自喬布斯逝世後,蘋果歷年釋出會後的產品總會被許多人吐槽失去了創新。尤其是從去年iPhone12釋出之後,有關“十三香”的段子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經歷釋出會之後,iPhone13系列已呈現在了眾人面前,十三香不香,相信大家各有評判。除了效能、外觀的一些改進之外,最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傳了好幾年的1TB儲存終於出現在蘋果上,蘋果在iPhone13Pro和ProMax上加入了最高1TB的儲存空間。

相信在蘋果手機儲存上“T”之後,國內手機廠商大機率也會跟進,很可能讓智慧機進入儲存“T時代”。那麼問題來了,如今“T容量”手機的意義有多大?使用者是否會為“T容量”的手機買單?

“T容量”:剛需還是偽創新?

確實,人們對於手機大容量儲存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在影視領域,幾年前的720P已經不算是“高畫質”,現在遍地都是2K、4K,影視的儲存門檻越來越高。在手機攝像頭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照片所佔用的空間也越來越大,再加上各種各樣其他型別的檔案、越來越多的應用,手機的儲存確實有必要變得更大。

當下,手機的容量已經從16GB提升到64GB,從64GB升級到了128GB、256GB乃至512GB。如今在Android陣營裡,512GB容量儲存已算是旗艦的基本操作。從蘋果此次釋出會來看,64GB儲存的蘋果手機已成為歷史,最低都是從128GB起步,最高更是到達了“T”的範疇。

但是,“T”級的容量對於使用者是否真的有必要?還是說,這是蘋果為了體現自己確實在創新上付出了努力?

果粉小何表示,買蘋果手機的使用者中,有的可能是因為蘋果手機系統耐用之外,也有使用者是因為蘋果高階、高配的象徵因素可以滿足自身攀比、炫耀心理,倘若買得起,就會去選擇最高配的iPhone,但這不代表能用得完1TB的超大容量。

也有業內人士評論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28GB/256GB的儲存目前已經夠用了,凡是需要大儲存容量的大概有三種情況:要不就是喜歡本地儲存照片影片且懶得定時清理,要不就是有著海量離線的無損音樂,要不就是數碼產品發燒友。其他的都可以用雲端儲存來解決。

可能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現象,儲存的雲化在如今的使用者心中已經達成了共識。

在中國網際網路史上,百度、小米、阿里巴巴、360、騰訊、迅雷等大部分知名公司都曾做過個人雲端儲存業務,也就是網盤。2013年,“網盤大戰”爆發,當年百度推1T的永久空間;360雲盤一開始推360G雲盤,最後乾脆到36T;而華為網盤則乾脆無限空間。

儘管百度網盤入局時間不早,但還是憑藉自己研發的雲端儲存(PCS)技術站到了最後。直至2016年,360雲盤、UC網盤、金山快盤、新浪微盤相繼關閉,百度網盤成為了網盤賽道上的頭號企業。根據QuestMobile資料顯示,百度網盤的註冊使用者數量已突破7億。

在百度網盤長年耕耘下,如今個人雲端儲存的市場培育已經成熟,使用者對儲存的雲化已經非常熟悉併產生了路徑依賴。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百度網盤人均資料儲存量超200GB,其中,95後是人均儲存量最高的年齡段,人均資料儲存量超過1TB。

也就是說,

如果單看95後消費者,蘋果即便推出1TB儲存的手機,仍然不夠看,只不過年輕消費者的儲存需求早已被個人雲端儲存所彌補了而已。

實際上,雲端儲存的優勢也是單硬體儲存所遠遠不具備的。

以百度網盤為例。首先在儲存空間上,百度網盤本身就有2T的免費容量,如果開通超級會員,可以擴容至5T空間,從價格來看,,連續包年每年價格為188(新人專享價),而蘋果iPhone13Pro和ProMax從512GB擴容至1T,則需要多花1600元,並沒有雲端儲存來的划算。

其次,雲端儲存可以有效防止重要檔案丟失。在智慧機發展前期,相信不少消費者經歷過換手機丟失照片、重要檔案的問題,如今在手機不幸丟失後,依然面臨著檔案丟失的問題,而云儲存則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雲端檔案可以輕易在多端調取使用,而蘋果機上的檔案在蘋果生態中流動性還可以,但是在整個網際網路生態中仍然存在阻隔。

比如百度網盤,在今年4月與億咖通科技宣佈正式達成合作,共同探索“汽車上雲”的車機互聯方案;今年5月又宣佈推出“電視版”,正式入駐當貝智慧電視應用商店。如今百度網盤已打通雲端與電視、汽車、手錶、路由器等多個智慧終端,實現資料在多個場景的互聯互通,這不是智慧機儲存量變大所能擁有的優勢。

總的來說,蘋果此次釋出會讓手機儲存跨過“T”門檻,表面看勢在必行,但實際上仍然也有些操之過急,更多的是為了博人眼球罷了。對於少數發燒友、懶人有一定需求,但大多數的精明使用者未必買賬。

靜等“儲存臨界點”的到來

在網際網路江湖看來,智慧機硬體儲存不可能無限制的增長,必然存在一個臨界點,在達到這個臨界點之後,個人雲端儲存將成為最終的主流。

在資訊大爆炸的情況下,科技會為了適應資訊的增長研發出越來越高的儲存容量。但這個臨界點並不是儲存領域的科研臨界點,而是人腦對於資訊的處理、運用的臨界點在哪裡。由

於人類受到生物進化緩慢速度的限制,巨量的資訊很容易超出人類大腦的承受範圍。

如果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看,隨著使用者所獲得的資訊不斷增多,每獲得一個單位的資訊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量是遞減的。而且在理論上邊際效用是有負效用的,當你口渴需要喝水時,第一口是暢快,但是如果滿足之後繼續喝反而會感到不適,資訊同理。

因此,未來更多的資訊儲存的主流或許在雲端,當我們的大腦需要的時候再呼叫,而不是每時每刻都充斥在我們眼前。

在蘋果釋出會上,庫克表示,1TB的儲存空間意味著可以利用三分之一的空間,儲存電影、音樂、照片,然後利用剩下的空間儲存微信聊天記錄。但實際上呢?微信聊天記錄即將推出雲端儲存服務。

但這也並不是說,目前的個人雲端儲存就一定是完美的。從網友對待網盤的態度來看,可以說是既愛又恨。

愛是因為很多小夥伴的資源都儲存在百度網盤中,網盤不僅資源多,分享也很快捷,已經離不開網盤資源生態,至於恨,主要還是對雲端儲存付費接受度的問題,這也是網際網路存在的一個基本問題。

一開始,網路上的一切資訊都是免費的,免費的文件、免費的軟體、免費的訂閱等等。但這不可能是真正的免費,我們同樣也在提供一些隱性的價值,比如個人資料、注意力等等。

但是隨著人們對資料安全、注意力價值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如今一切免費的資訊和服務都開始朝著收費靠攏,該如何打破使用者的免費依賴呢?

本質上需要努力提高使用者的需求優先順序。

為什麼微信可以名正言順的對聊天記錄開始提供付費的雲端儲存服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明確表示了“電子資料”是證據的一種,而微信聊天記錄屬於電子資料,可以作為證據的補充。因此,聊天記錄的重要性很高,聊天記錄雲端儲存的需求優先順序也會相應的提高。

不過,百度雲盤對應著實現免費儲存聊天記錄舉措,微信的算盤能否打響,尚未可知。

再比如音樂領域,據IFPI資料顯示,音樂流媒體收入佔中國錄製音樂收入93。5%,音樂人花在作品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大家都在擠流量的獨木橋,為什麼?這不只是付費意識的問題,而是網際網路音樂使用者對音樂需求的強烈程度不夠,需求優先順序不夠高,音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有可無,所以也不想付費。

而未來雲端儲存的需求優先順序是不斷提高的,一方面,隨著資訊的繼續擴張,C端對雲端儲存需求的愈發強烈。另一方面,在5G、物聯網、AI技術應用下,個人雲端儲存生態會逐漸完善,給使用者提供更多在儲存之外的增值價值,建立更強的產品需求優先順序。雲端儲存的付費意識也會逐漸養成,付費模式終會走向成熟。

至於智慧機儲存未來走向“T時代”還是“雲時代”,已經不言自明。

手機廠商可能會對智慧機儲存上“T”比較熱衷,但使用者接受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隻能算是消費電子領域的一朵小水花。而云儲存已經深入到使用者日常行為習慣之中,未來只等那個臨界點的到來,個人雲端儲存將成為真正的主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