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那個失去母親的女孩,終於學會自己面對一切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加深,每次讀紅樓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黛玉進賈府的情節,一樣常讀常新。

年少初讀時,是好奇和新鮮,帶著緊張與迫不及待,想要見到賈府的那些人物,想要急切地鋪展開曹公精心繪製的紅樓畫卷。

後來多次重讀,漸漸不再好奇和緊張,卻對小小的黛玉生出了同情和悲憫,這個可憐的女孩,六歲便沒了母親,父親公務繁忙,無暇照顧她,只能把她送到外祖母家寄養。

如果是普通的家庭,似乎也並沒有什麼,但自幼受到母親教養的黛玉,深知外祖母家並不是尋常人家,敏感的小黛玉,為了不給父母丟臉,不被人恥笑,可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對黛玉來說,雖然外祖母家不是別人,是自己母親的孃家,但她畢竟是第一次來,且是孤身一人,這個剛剛失去母親的孩子,才六七歲啊,就要學會自己面對生活的一切了。

進入賈府的她,在下人的引導和簇擁下,來到了賈母日常起居之處,剛要拜見時,便被賈母拉入懷中,心肝肉兒的大哭起來。

注意這裡的細節,是賈母拉著黛玉大哭,而不是黛玉見到外祖母大哭。

林黛玉進賈府:那個失去母親的女孩,終於學會自己面對一切

對黛玉來說,即便她再悲傷,畢竟是到了外祖母家,總不能淌眼抹淚地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那樣就不是林黛玉了。這個小女孩第一次見到外祖母,先不是哭,而是要行拜見之禮。

這就是黛玉的小心翼翼,也體現了她的大家閨秀風範。年雖極幼,卻知書識禮,沉靜穩重,一絲不錯。

等到眾人將這對祖孫勸解住了,黛玉依然沒有忘記禮節,還是正式的拜見了外祖母,可見禮儀和教養是深入其骨髓的。

在賈母的介紹下,黛玉又一一的拜見過賈府眾人,與賈府三春也都見禮互相廝認,這是黛玉第一次見到母親孃家的親戚,她沒有怯場,沒有躲閃,而是大大方方地與賈府眾人一一見過。

因此,黛玉剛進賈府,還沒說幾句話,但賈府眾人早已感受到這個女孩言談舉止的不俗,年貌雖小,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這大概就是黛玉家庭教養的薰陶,是林如海夫婦曾經教她讀書識字,愛如珍寶所致。

這個小女孩大約也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外人,從外祖母到兩個舅母,到兩個嫂子,再到迎探惜三個小姊妹,她沒有流露出任何的侷促不安,沒有更多話,也沒有一言不發,就乖巧懂事地坐在賈母身邊,在眾人詢問下,娓娓道來地講述自己的身世和病情。

林黛玉進賈府:那個失去母親的女孩,終於學會自己面對一切

曹公寫黛玉的心理活動極多,多次提到聽母親說過,心裡也有對先後出場的王熙鳳、賈寶玉的看法和評價,但她面上始終未曾表露出來,只是有未曾見禮的人出現時,要忙起身接見。

最絕的要數黛玉先後去拜見兩位舅舅,可巧賈赦賈政都不方便,偏是兩位舅媽見了,兩場外甥女和舅媽之間的對話,曹公寫得極為精彩。

他將一個剛失去母親的小女孩,面對長輩關懷時的文靜穩重、大家小姐的知書達理、應答時的有禮有節表達的淋漓盡致。黛玉站起來聽大舅舅派來的人的回話,王夫人讓她東首上座,她再四推辭,皆因她知禮,這都是對長輩的尊重。

更值得稱道的,是黛玉面對兩位舅媽時的臨場應答,簡直就是拜見親友的最好範本。大舅母邢夫人留她吃飯,是禮節使然,但因為還要去拜見二舅舅,她又不得不推辭,可話怎麼說才能讓人聽著心裡舒服,這就需要功夫了。

你看黛玉怎麼說的: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

對長輩留晚輩吃飯,黛玉用了一個“賜飯”,十分恰當。先感謝長輩的留飯,然後說明原因,並以別日再領給了長輩一個大大的面子,最後再一次請長輩原諒。多麼得體的回答!

林黛玉進賈府:那個失去母親的女孩,終於學會自己面對一切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邢夫人,外甥女初次來府裡,理應留飯,當然,我們也知道,她不會真的留下,這就是人情世故上的禮節,而黛玉這麼回話,不只邢夫人,大概誰聽了心理都會很舒服吧?

可恨有那不懂人情禮節之人,偏偏在這裡解讀出了邢夫人給黛玉下套,後面關於黛玉在王夫人跟前的應答,更解讀出了所謂的王夫人給黛玉下馬威、警告等等,簡直貽笑大方。

再看黛玉去拜見二舅母王夫人,王夫人提到了自己的兒子賈寶玉,讓黛玉以後不要理睬寶玉,以免生出更多事來,這也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懷與提醒,黛玉沒有更多話,而是“一一的都答應著。”

每次讀到這句話,都不覺鼻酸。黛玉也是千金大小姐啊,她為什麼要答應王夫人的話,不理睬寶玉,甚至順著寶玉呢?脂硯齋說:居客之苦,在有意無意中寫來。

畢竟,黛玉要開始寄人籬下的生活了,賈府是賈寶玉的家,但不是她林黛玉的家,賈寶玉可以有天無日,瘋瘋傻傻,但她林黛玉不可以,她只能選擇隱忍。

原來,這個小小的女孩,從進賈府那刻開始,就要做好“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寄居生活了,這個沒媽的孩子,終究要開始自己面對眼前的一切了。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