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然而,人們對錢財的追求卻始終趨之若鶩。

曾在我國八十年代末,有一位叫潘鴻忠的老人,曾因拍了一張照片,而被政府獎勵了5000元。這本來是一件名利雙收的好事。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可是不料25年後,這位已經處於高齡的老人卻嫌曾經錢給少了,張口索要高達280萬的補償費,甚至不惜狀告法院。

到底是什麼樣的照片如此神奇,以至於二十多年後讓這位老人不惜上訴法院?

辛苦半生,終得一遊

潘鴻忠是一位地道的廣東農民,世代都是依靠務農為生,每天過的就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生活。

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潘鴻忠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什麼愛好。每天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養活一大家子人。

從小就在農村生活的他,很少有機會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許去的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附近的鎮上和縣城。

這也在他心裡悄悄埋下了一個心願,等到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畢竟人活著一輩子,不能總是被困在這黃土溝裡面。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潘鴻忠越想越高興,對未來的日子也越發的有了盼頭。不知不覺幾十年過去了,他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時過境遷,潘鴻忠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兒女們也都已成家,他也到了退休的年齡。對他來說,這意味著距離自己的旅遊之夢更近了一步。

在八九十年代,我國的交通還不是那麼發達,更何況是在農村,所以每逢出遠門都是要提前做打算的。

潘鴻忠素來聽聞樂山大佛很有名,也想前去瞻仰一下大佛真容。跟家人商量一番後,便踏上了去往四川樂山的火車。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潘鴻忠滿懷期待,歷經幾十年的辛苦勞作,才換來這一次具有非凡意義的旅行。

除了兒女們給的旅行經費,潘鴻忠還帶上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只為能在這次旅行中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一筆。

拍風景照,暗藏玄機

潘鴻忠此時還不知道,他的這次到來,將會讓四川樂佛隱於千年的秘密浮出於世,也將為我國的文物古蹟再添瑰寶。

由於農村交通不便,潘鴻忠先搭上客車前往火車站。又因沒有直達的火車,不得已買了從四川成都轉到樂山的中轉票。

經歷了幾天的兜兜轉轉,潘鴻忠終於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地方,親眼看到了傳聞已久的樂山大佛。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長時間的奔波,已經讓潘鴻忠不再年輕的身體處於疲憊的狀態。可此時的他卻並不在乎,而是迫不及待地讓同伴拿起自己的傻瓜相機,進行合影留念。

這個大半輩子都沒怎麼拍過照的人,在此刻卻興奮得像個孩子,拍了一張又一張。

在接下來的幾天,潘鴻忠把樂山大佛看了個遍。每天停留到一個地方,都必定要拍照留念。和潘鴻忠一起的同伴,也不免淪為了拍照工具人。

但讓潘鴻忠能夠如此著迷,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樂山大佛的魅力。樂山大佛興建於唐玄宗時期,由於當時四川經常發生水災,便有了禪師為了普渡眾生,平息天災,故而修建大佛。

潘鴻忠在此地呆了大約十幾天左右,可以說把樂山大佛的前身今世都摸了個透徹。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樂山大佛跨越三個朝代,歷經90年的時間才呈現於世人面前,這樣難得的文物古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虔誠的對待。

還有傳言大佛坐落於山中,每當看到世間人生疾苦,便會流淚。雖然後來有專家證實:是因為常年雨水風力的影響,而導致大佛眼部被腐蝕。

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於它虔誠的信仰,這也使得樂山大佛百年來香火都非常旺盛。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非常短暫,潘鴻忠也到了離開的時刻。雖然心中有百般不捨,可這裡終究不是停留的歸宿。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回去的路程雖然還是那麼艱辛,心境卻大不相同。唯一還有慰藉的,就是潘鴻忠曾用傻瓜相機拍下的照片。想到這裡,他的心裡又重新懷滿了期待。

哪怕未來走路蹣跚踱步,可曾經踏過樂山大佛的足跡始終印在了潘鴻忠的心裡。

回到家後,他立即放下揹包,拿著相機就急忙往照相館跑。看著自己拍的風景照一張張被洗出來,心裡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成就感。等到全部洗完,潘鴻忠心滿意足地拿著它們回到了家裡。

剛到家沒幾天,就有鄰居來串門,潘鴻忠滔滔不絕地向眾人講述著樂山大佛的奇觀。期間還不忘吹噓一下自己,眾人投來羨慕的眼光讓潘鴻忠感覺很是受用。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他還拿出了自己拍攝的照片,讓大家觀看。除此之外,潘鴻忠還能講出每一張照片背後的奇聞趣事,聽得大家也是意猶未盡。他還在裡面選出來最好看的一張,專門為其標上相框,掛在了自己房間最顯眼的地方。

每逢到有人來,他都要給人講講這照片上的地方。

發現臥佛,收穫名利

或許是看的次數多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潘鴻忠發現照片上的山不僅僅是單純的山,而是像一個正在躺著睡的人。這個重大發現讓他驚奇不已,立即對著照片研究了起來。

由於地處樂山大佛,他不由此想到了佛教,發現這幾處山連在一起像是一個正在睡著的大佛,其中身體部位無一殘缺。

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一奇特的景觀,他連夜寫下了一篇《樂山巨佛發現記》,並投稿給了四川記載文物古蹟的雜誌社,裡面還附有自己拍攝的照片。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文章發行不久,潘鴻忠的照片就引起了專家的關注,隨即帶領人員趕往樂山大佛進行實地考察。

透過在不同地點不同角度觀察這幾座山的形態,潘鴻忠的發現逐漸得到了證實:原來除了樂山大佛,真的有“睡佛”的存在。

這尊睡佛全身長達4000餘米,其中由三座大山構成其頭部及身體軀幹,以樂山三江為其床,草木為其被,吸收天靈之氣。

遠遠望去,佛像面容慈祥,嚴重肅穆,安靜地躺在江流之中,與天地萬物融為了一體。

而樂山大佛正位於睡佛的心臟處,與佛家“心中有佛”的思想不謀而合,更是體現出古人鑿刻的智慧。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距離潘鴻忠文章發行的幾個月後,《四川文物》再一次發表了關於“睡佛”的文章,還得到了央視、文物局等的官方認證。不出所料,這篇文章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大家都想一睹睡佛真顏。

然而睡佛並不是隨處都能看到,而是有特定的角度。由此看來,潘鴻忠發現睡佛的秘密,也只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在樂山古城的東迎春門向南處遠眺,可以把整座睡佛都收於眼底。

若是趕上煙霧繚繞的天氣,巨佛的身形就會若隱若現,靜靜地佇立在三江水流之中,伴隨著翔鳥掠過的身影,不失為一種美的文化陶醉。

睡佛的發現,不僅讓我國文物古蹟再添華麗的一筆,也帶動了四川樂山旅遊業的發展。四川省文物局不僅撥款修繕佛像,還派遣專家打造以“自然睡佛”為主題的核心旅遊帶,吸引了不少的中外遊客前來參觀。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感嘆於古人的巧奪天工,竟能將人工鑿刻的樂山大佛與天然而成的睡佛融為一體。

而這一切成果的取得,不得不感謝睡佛的發現者——潘鴻忠。如果不是因為他對樂山大佛的執著,或許我們至今還未發現這處奇特的景觀。潘鴻忠不遠千里迢迢趕到樂山,只為一睹佛像面容,圓自己半生旅遊之夢。

這座睡佛的發現,也讓他名利雙收。文物局為表示對他的嘉獎,不僅給了他“榮譽市民”的稱號,還給了5000元的現金獎勵。

在當時,5000元的獎勵已經是一筆鉅款,畢竟普通人家一年也就1000元左右。潘鴻忠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張照片竟然引發了這麼大的關注,還白白獲得了好幾千元的獎勵。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一連幾天,他的家裡都是門庭若市,還有記者上門採訪。潘鴻忠活了大半輩子,都沒有一刻感覺比現在更加光榮,就連出門上街,都比以往揚眉吐氣了不少。

潘鴻忠寫的那篇《樂山巨佛發現記》也發揮了它應有的價值:以文字的形式刻在了石碑上,立在了新建的佛樓之中。這對於潘鴻忠來說,無疑是至高的榮譽。

晚年反悔,狀告法院

潘鴻忠辛苦半生,才得圓夢一遊,不曾想花甲之年,還出了一回名。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確實是莫大的幸運。

時光流逝,距離樂山睡佛的發現已經過去了25年。潘鴻忠也進入了人生最後的階段。本以為在睡佛熱度過去後,他已經重新迴歸到了自己的生活。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可是潘鴻忠並沒有把握住當初的那份幸運,反而等它消耗殆盡後,又重提舊事,反悔勒索,晚年之際卻沒保住名節。

2014年9月,潘鴻忠一紙狀書竟然將樂山市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其理由是侵犯自己照片的隱私權,並索要280萬的賠償款。

顯然這個理由是不成立的,因為潘鴻忠先前已經收了5000元的物質獎勵,而且就算沒有獎勵也是合情合法,畢竟為國家發現文物古蹟本就屬於公民義務。

結果可想而知,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理由不成立駁回了潘鴻忠的上訴。可這並沒有讓他放棄,反而仍然堅持。此案現在已交由成都人民法院辦理,但最終是否成功受理仍不得而知。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沒有結果又何嘗不是一種結果呢?潘鴻忠索要高額賠償款的事件也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有人說老人是“獅子大開口”,但也有人認為他的做法合情合理,甚至還有人調侃:“可能是因為潘鴻忠晚年太缺錢了”。

除了照片的原因,潘鴻忠還說,政府曾經許諾後續還會有物質獎勵,而那些只是一部分。可是潘鴻忠等了20多年,卻等來兩手空空。

可是這個理由也經不起推敲,或許根本原因只有潘鴻忠自己知道。而且,哪怕只過了十年的時間,中國的社會各個方面都已經發生了天翻覆地的改變,更何況是25年呢?

或許曾經真的有許諾獎勵的人,一個是口頭一說,一個卻當了真。況且二十多年都已經過去,曾經的許諾的人也已不知所蹤。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但說到底,還是潘鴻忠沒有守住心中的貪念。畢竟按理來說,5000元在當時已經是一筆很可觀的獎勵了。可是他仗著自己發現睡佛的貢獻,想要狠狠地敲詐一筆。然而當今社會是一個法治的社會,不容有一絲不法之心的人得逞。

潘鴻忠打的小算盤,從一開始就是全盤皆輸的局面。

更何況潘鴻忠已經到了遲暮之年,面對人和事難免出現糊塗,這背後是否有人慫恿也不得而知。畢竟潘鴻忠上訴的是市級人民政府,如果真有問題,案子早就受理了,又怎會遲遲等不到結果呢?

究其原因,還是由於人們心中對於錢財的追求,不惜捨棄來之不易的榮譽。若是潘鴻忠能抵抗住錢財的誘惑,他為世人發現睡佛這一貢獻,也足以被銘記。不至於等到駕鶴西去之時,還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個汙點。

他因一張照片獲獎勵5000元,25年後突然反悔,自毀名聲索要280萬

因此,不管是錢財還是名譽,所有的追求都要講究適度。所謂的物極必反就是同樣的道理。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文物古蹟仍存於世間大地之中,等待慧眼發現讓它重現於世。

希望國人將文物古蹟的發現自覺納入自己的義務範圍之內,而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手段。相信那時,我國的文物盛壇上將會添上一道又一道的華麗之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