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飛將軍”李廣,司馬遷與司馬光對他的評價為何冰火兩重天

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邊塞詩當屬盛唐詩人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中所提的“飛將”指的就是漢代名將李廣。他歷經漢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先後參與平定七國之亂,歷任七郡太守,鎮守北疆,帶兵攻擊匈奴。一生與匈奴交戰四十餘年,大小七十餘戰,憑藉一身蓋世武功,殺敵無數,匈奴人畏其英勇,稱之為“飛將軍”。因其英勇善戰,使得匈奴畏服,稱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司馬遷稱讚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人稱“飛將軍”李廣,司馬遷與司馬光對他的評價為何冰火兩重天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身高過人,神力無窮,猿臂善射,愛惜士卒,深得士兵的愛戴。李廣為人廉潔,《史記》記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李廣關外狩獵時射石虎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使得李廣成了後世神射手的代名詞之一。

李廣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李廣家族世代接受僕射這一官職。他們老家在槐裡,後遷徙到成紀。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

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李廣曾經隨從皇帝出行,有衝鋒陷陣抵禦敵寇和與猛獸搏鬥的事,因而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 俸祿 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向他人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閒居時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

前123年,李廣被封為將軍,隨衛青由定襄出擊匈奴,但沒能建功。前120年,李廣率四千人出右北平配合張騫的部隊作戰,遭遇匈奴左賢王精銳四萬人包圍,僵持一天一夜,彈盡糧絕損失慘重,後來張騫帶領一萬騎兵趕到,逼走匈奴解圍。此戰李廣因損兵折將沒有得到封賞,而張騫因為延誤軍機,按律當斬,後廢為庶人。

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李廣被分配跟隨衛青出征。漢武帝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打先鋒,但隨後密信衛青,說李廣犯黴運,不能給與先鋒官的重任。衛青因此安排李廣與趙食其領兵支援東路,令李廣頗為不滿。由於路途過遠的關係,李廣在沙漠中迷路,延誤了戰鬥時機,導致單于突圍逃走。漠北大戰結束後李广部才和主力部隊會合,李廣因此犯延誤戰機罪受到衛青責問,不願受軍法審判,憤而自殺,得年六十餘歲。

雖然戰功赫赫,但李廣一生都沒有被封過侯。初唐詩人王勃看過李廣的事蹟後,在《滕王閣序》中寫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典故就出自文章《史記·李廣將軍列傳》。不過,後世對李廣也頗有微詞,稱其“心胸狹隘,言而無信。”

人稱“飛將軍”李廣,司馬遷與司馬光對他的評價為何冰火兩重天

李廣曾誘降隴西羌族叛軍,然後把降卒800餘人全部殺死。殺俘虜自古是犯忌諱的,有“殺降不祥”之說,而且在當時認為是戰爭罪行。李廣不能封侯也被當時著名的相士王朔認為是上天對他殺降的懲罰。

李廣曾經公報私仇,殺掉了一個與他有過節的軍官。李廣戰敗丟官後,有次打獵經過南山,耽誤了返回的時辰。按照規定,入夜後要封關不許通行,於是把守霸陵的校尉禁止他透過。李廣要求透過,並稱自己是飛將軍。亭尉對答:“現任的將軍都不能透過,何況是以前的?”李廣因此記恨在心,後來任右北平太守時,以人事排程的名義將霸陵尉招至自己轄內藉機殺死。

歷史上對李廣的欣賞多出自文人,兵家少有對李廣的讚譽之詞。李廣一生對匈奴大小交戰七十餘次,“皆以力戰為名”,能夠拿上臺面的勝仗卻屈指可數,史書記載的更多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如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等),而損兵折將、兵敗不敵的次數卻也不少。李廣自己也認“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從不落在別人後面,卻沒有半點夠封侯資格的軍功)。

李廣心高氣傲,常常意氣行事,甚至有為了追殺三個匈奴兵,率百人追趕,結果被數千敵軍包圍的事例。在上谷作太守時,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經上書漢景帝說李廣雖然“才氣天下無雙”,但是“自負其能”,擔心他冒然與匈奴交戰會吃大虧(李廣因此被改調到上郡做太守)。

自古兵家向來崇尚治軍嚴謹,而李廣治軍寬鬆,部隊紀律性很差,甚至行軍不列隊(“廣行無部曲行陳”)、駐紮時只會就近找水邊草地部營(“就善水草屯,舍止”),風氣散漫且平時不練兵(“人人自便,不擊刀鬬以自衛”),管理軍隊的表冊文書一律簡化(“莫府省約文書籍事”),只依靠在遠處派遣偵察兵才沒遭過偷襲(“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但因為帶兵寬和願同甘共苦而很受士兵歡迎(“將兵,乏絕處見水,士卒不盡飲,不近水;不盡餐,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雖然他得到了士兵的支援和愛戴,卻犯了兵家大忌。

因此,司馬光也認為:“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效仿程不識,就算不立功,也不會打敗仗;效仿李廣,很難不全軍覆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