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御妻”81人,每天都要臨幸9個美女,這樣的皇帝還有樂趣?

在絕大多數封建王朝中,皇帝臨幸某個嬪妃,完全看他個人的喜好。倘若皇帝對某女興致缺缺,沒準這女人就得被冷落一輩子。

然而,在唐朝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只要是有名號的嬪妃,皇帝必須“雨露均霑”。每天臨幸哪些嬪妃,皇帝需按照“日程表”的安排,每個月八十一名嬪妃必須臨幸一遍,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當然,這是“正常情況”,唐朝也有不少專寵某女子的皇帝,如李隆基等。

一月“御妻”81人,每天都要臨幸9個美女,這樣的皇帝還有樂趣?

唐朝女性的待遇遠優於其他王朝,唐朝的女人若覺得婚後生活不如意,可以主動提交離婚申請,將自己的訴求上報到官府。在穿衣打扮上,她們也不會受到拘束,想穿得開放便穿得開放,想女扮男裝就女扮男裝,畢竟當時還沒有“程朱理學”,且禮教鬆弛,女性的行為很少受到限制。

民女尚能享受到自由的生存空間,宮裡的女人也頗為自由。例如,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嬪妃若不想住在深宮中,可以向皇帝申請在宮外修建別院居住,皇宮還會按時配發“零用錢”,住在別院雖然沒有宮女照料飲食起居,但僕人婢女一應俱全,同樣不缺人伺候。在當時,有不少嬪妃住在宮外,不必每天伺候皇帝。

想必去過故宮的朋友都會為紫禁城的規模所震撼,但若唐朝的大明宮留存至今,估計紫禁城要遜色不少。從佔地面積來看,大明宮比紫禁城大了三倍。佔地面積大,住在裡面的人自然不少,其他朝代的宮闈素有“後宮佳麗三千”的說法,唐朝後宮女子的數量數倍於此。為了管理後宮中這一萬多號人,唐朝皇帝絞盡腦汁,最終想出了“品級制”。

一月“御妻”81人,每天都要臨幸9個美女,這樣的皇帝還有樂趣?

所謂“品級制”,便是按照管理外廷的法子管理後宮。皇后與皇帝對等,所以並不劃入品級,皇后以下的嬪妃則依次被劃入一到八品,其中六品以上的是有名號的嬪妃,六品以下的是負責管理宮女的女官。品級不一樣,享受到的待遇自然天差地別。

一品夫人,也就是貴妃、德妃、淑妃、賢妃,享受到的待遇和宰相差不多,她們的身邊有數量眾多的女官、宮女、雜役、內侍。一品夫人身邊的人林林總總加起來,遠比宰相府中的人多。

與外廷類似,後宮中還設立了六大機構,專門為后妃們服務,其中包括負責後宮簿籍的掖庭局、負責處理疾病及死亡的奚宮局、負責照明系統的內僕局、負責秘書工作的宮闈局、負責“小金庫”的內宮局以及管理太監的內侍省。這些部門保障了后妃們的日常生活,將她們養得白白胖胖,讓她們能夠專心侍奉皇帝。

一月“御妻”81人,每天都要臨幸9個美女,這樣的皇帝還有樂趣?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後宮侍寢制度與其他朝代有根本上的不同,頗有“人性化”的味道。考慮到“雨露均霑”,后妃們都有權定期蒙受皇帝的恩澤,人人有份。根據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唐代宮闈制訂了一套“時間表”。

前半個月月亮由缺至圓,後半個月月亮由圓轉缺,因此皇帝每個月臨幸后妃的順序也要按照“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原則來進行。前半個月,皇帝

次臨幸地位由低到高的后妃,後半個月再調轉過來。

在所有後妃中,皇后是最幸福的,她每個月可以在十五、十六這兩天“獨享”皇帝。在二十二至三十的這九天中,皇帝需要臨幸地位較低的“御妻”,按照當時的宮闈制度來看,“御妻”的數量是八十一人。也就是說,在這九天時間裡,皇帝每天都要臨幸九個美女。

正所謂最難消受美人恩,這句話放在唐朝皇帝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臨幸美人原本是一件幸事,但每天臨幸九人未免有些讓人吃不消。可憐的唐朝皇帝們,在每個月的下旬,白天要操勞政務,晚上還要滿足九名美女,這樣的日子要持續九天。

一月“御妻”81人,每天都要臨幸9個美女,這樣的皇帝還有樂趣?

想來,這種痛苦普通人根本體會不到。不過,對於嬪妃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試想,在其他朝代,皇帝臨幸后妃,全憑自己的喜好,若是不得寵的女人,這輩子就得在冷宮中陪伴青燈古佛,悽慘至極。

在這種“輪崗制”面前,皇帝沒有一丁點選擇權,反倒是每個后妃,都有機會領受君恩。至於皇帝本人是否吃盡苦頭,就不是我們能知曉的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唐朝時期的宮闈制度反倒是最貼近“男女平等”的了。

但即便是這樣,唐朝的後宮爭寵也是殘酷之至。

修史書《新唐書》《舊唐書》都設有後妃傳,傳中列有皇后26 人、妃嬪10 人,還有見於史書的女子約60 人。后妃們雖然生活優裕但卻爭寵、爭位,往往命運不佳。見於史書的唐代36 個后妃,有15 個結局悽慘:

九個死於政敵毒手;

兩個死於爭寵;

兩個失蹤;

一個自殺;

一個獲罪而死。

一月“御妻”81人,每天都要臨幸9個美女,這樣的皇帝還有樂趣?

宮中既然是后妃們享樂的天堂,後宮成千上萬的女子自然希望登上后妃寶座,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妒嫉、孤獨、憂愁、煩惱,命運莫測,惴惴不安,惶惶終日,坐在高座上的后妃們被這種種情緒所圍擾,她們能安享天年?

參考資料:

【《新唐書後妃傳》、《舊唐書後妃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