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陸火星計劃失敗後,歐航局想與祝融號展開技術交流,中國答應了

據觀察者網10月28日訊息,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現已度過日凌,並將於11月初到達遙感軌道,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另一方面,應歐洲航天局邀請,我國地面火星車“祝融號”將與歐航局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號”展開合作,對火星快車號的資料盲收能力進行測試。

據瞭解,歐航局發射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設計有資料盲收能力,並在地球上充分試驗了這一技術的可行性。但由於歐航局火星著陸器嘗試登陸的行動宣告失敗,過去十多年時間裡,歐航局一直缺乏驗證這一技術在火星軌道能否同樣正常執行的機會。而同我國祝融號地面火星車進行合作,則給了歐航局一個進行驗證的契機。

著陸火星計劃失敗後,歐航局想與祝融號展開技術交流,中國答應了

據瞭解,處在火星軌道上的“火星快車號”將與火星地表的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在11月接連展開5次通訊測試,以便對火星快車號的訊號盲收功能進行充分驗證。

這5次測試將分別於11月7日、11月17日、11月19日、11月21日展開,通訊時間則大致維持在10分鐘左右。

這五個日期是經雙方共同確定,歐航局首先給出火星快車號飛越祝融號上空的時間視窗,我國科研團隊,則依照祝融號執行任務的時間間隙,選擇了上述5個時間視窗。

這一過程中,為更好驗證火星快車號的技術能力,祝融號與火星快車號間的資料傳輸速度,將從最初的8千位元組每秒,逐步提升到128千位元組每秒。火星快車號對訊號進行盲收後,將以自身為中繼站,將訊號發射至地球。

著陸火星計劃失敗後,歐航局想與祝融號展開技術交流,中國答應了

歐航局預估,雙方通訊介面關閉後,訊號將在大約2小時後抵達地球。併為位於德國的歐洲空間業務中心接收,再轉發至我國祝融號科研團隊。

而這一合作能夠達成,得益於我國開放的胸襟氣度。

在人類足跡遍佈地表大多數地域的情況下,浩瀚的星空正在成為人類發展的下一個藍海。而崛起於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西方,同樣有著建立太空霸權的強烈意願。這樣的情況下,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西方國家,對國際合作,尤其是在航天領域飛速崛起的我國,持高度抗拒態度。但在如今航天實力接近逆轉的當下,我國對國際航天合作,卻持開放態度。

著陸火星計劃失敗後,歐航局想與祝融號展開技術交流,中國答應了

一直奉行獨立自主、互利共贏原則的我國,相信太平洋夠大,足夠容得下中美兩個國家。也同樣認為宇宙足夠遼闊,容得下所有國家發展自身的願景。

我國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對此表述道,中國航天局願與發達國家合作,同樣願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中國願與全球友好國家,共享航天技術,共同促進全球航天水平的提升。

需要明確的是,我國在航天領域,有這樣的胸懷和底氣,是因為我國奉行自強不息的發展原則。中國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中國的對手,是昨日存在不足的自己。這是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發點,而在航天領域,我國展現的開放態度,是對等互利原則下,中華展現的世界擔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