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工藝美術彰顯別樣匠心(網路美術新視點)

不久前,“95後”影片博主手工“復原”三星堆黃金面具、金杖的影片走紅網路。影片裡,從選材配料、鍛造捶打到鏨刻拋光等各項工藝流程一一展現,蘊藏其中的工匠精神形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引來大量網友點贊,成為傳統工藝美術在網際網路時代創新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我國傳統工藝美術逐漸步入網路雲端,成為影片平臺、直播平臺、網路社群平臺等關注的熱點。藉由新的傳播媒介,傳統工藝美術實現了從靜態陳列到動態演示、從工藝展示到場景體驗、從守護經典到融入生活的轉變,促進了中華美學精神在新語境中的傳承與發展。

以往,傳統工藝美術在展覽中多以成品的形式靜態展現,見物而不見人。如今,網路影片、直播中的工藝美術,打破時空阻隔,展現作品背後動態的工藝製作過程,令人印象深刻。如在刺繡、木雕等傳統工藝美術直播中,不少創作者關掉濾鏡、美顏,專拍手部特寫,一針一線、一刀一劃在鏡頭中被清晰放大,拉近了觀眾與傳統工藝美術之間的距離。一些優質直播和影片贏得超百萬點贊。其之所以擁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不僅在於完整還原了複雜工藝細節,更在於傳遞出工藝的深層內涵。精湛技藝背後,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迸發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除了呈現工藝美術相關製作和創作過程,還有一些手藝人透過還原工藝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營造傳統文化生活意境,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視聽體驗。比如,李子柒影片中的竹編柳編、織布裁衣、製陶燒瓷,與田園生活相輔相成;剪紙、刺繡、年畫等工藝美術創作,則與傳統節日相應相合。由物及事、由藝及境的講述方式,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當下,不少工藝美術類短影片都採用類似的敘事方式。影片中,手藝人往往就地取材、現場製作,藤編的手鐲、木雕的花瓶、竹編的提籃等,散發著天然質樸的氣息,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反映出一種對工藝美術本質的理解,即平凡生活中的心手相應、情感慰藉。

傳統工藝美術在網際網路上的多元呈現,也使其中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意象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工藝美術類熱播影片中,南京絨花的造型與寓意,漢服、團扇的圖案和歷史,蠟染、景泰藍的色彩及含義等,均激起人們濃厚的探究興趣。傳統工藝美術蘊藏的文化之美,穿過螢幕浸潤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並體現在服飾、日用、重要儀式及藝術審美之中。

“我們不希望手工藝只是被保護的物件,大家要一起發展它”……在傳統工藝美術影片和直播評論區,一條條網友留言反映出大眾對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前景的關切。如何使傳統工藝美術進一步煥發活力?網路平臺為此搭起橋樑。過去,傳統工藝美術企業往往規模較小、銷售渠道有限,在市場競爭中難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現在,藉助網路影片和直播帶貨,傳統工藝美術的市場迅速拓展,潛在消費群體呈幾何級增長,不少年輕人也加入傳承隊伍,為傳統工藝美術發展注入新活力。透過與普通大眾進行線上交流互動,手藝人獲得更多創作靈感,傳統手工藝開啟更大創新空間。在多元闡釋中,中華美學精神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和認同。

總體來看,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加速、技術更迭,傳統工藝美術在新的媒介和語境中得到動態化、生活化、多元化呈現,迎來新發展機遇。同時,傳統工藝美術蘊含的文化精神、生活理想、本質意義歷久彌新,其依然以有形之器、象徵之意、精神之境,在社會中發揮著情感維繫與精神凝聚作用。藉助網際網路,推動傳統工藝美術進一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有助於激發傳統工藝美術新動能。

《人民日報》(2021年10月31日08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