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唐版《將進酒》,內容和課本中不同,我們背了首假詩?

他是詩仙,但也是酒仙,興起時酌酒一斗,便能吐詩百篇。他是盛唐詩壇上最為璀璨的一顆星星,許多人都崇拜他,詩聖杜甫也是他的頭號粉絲。詩意縱橫,仗劍天涯,是他。傲岸不羈,雄健灑脫,是他。他便是李白,他端著酒杯,看遍天下的風景,或者放下酒杯,看著芸芸眾生。他所在的地方,叫做盛唐。風花雪月、悲歡離合,在他的詩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的作品裡,看到的才是大唐盛世的模樣。

如果你也喜歡詩歌,就不可能不知道李白,他就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世人皆知他有著過人的才華,也有著無盡的豪情與浪漫,也知道他有著兩大愛好,一是愛喝酒,二是遊山玩水。然而這麼有才華的人,在仕途上卻並不順利。離開官場之後的李白,似乎活得更加地肆意瀟灑了,多年以後,在和朋友們的一場聚會之中,暢飲一番後,隨口吟出一篇詩文來,成千古名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

《將進酒》原本是漢樂府舊題,說白了就是勸酒歌,內容大多都是喝酒放歌的事。而這首詩是李白與好友岑勳去另一好友元丹丘做客時所作。朋友聚會,免不了要喝酒,這一喝,李白就藉著酒勁將心中的那些鬱悶與不快都一一傾吐出來。

敦煌出土唐版《將進酒》,內容和課本中不同,我們背了首假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首詩的開篇兩句就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黃河之水歷經多少困難,一路向東奔騰而去,具有勢不可擋的氣勢,這樣波瀾壯闊的景象當然不是李白現在看到的景象,而是他想象出來的。接著他又畫面一轉,從自然景象轉到人生苦短來,早上還是一頭青絲,到了傍晚就像是白雪一樣。這樣空間與時間的相互轉換,一張一吸之間,給人極大的心理落差,更能抓住讀者的心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一句詩表面上是在勸人要及時行樂,不要辜負這大好的時光。然而結合詩人李白自身的經歷來看,他的人生得意嗎?似乎得意過吧,少年成名,奉詔進京。又似乎不那麼得意,遭受排擠,賜金放還。大多數的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就是在官場上有所作為。李白也是這麼多讀書人中的一個,他也不例外。

但李白似乎又與他們不一樣,他樂觀堅強,肆意灑脫,他說,既然老天造就了我,給了我一身才華,那肯定就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僅僅就是這一句,就鼓勵了多少人。哪怕經歷再多的困難,只要常懷著樂觀向上的心態,還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呢?為了這美好的未來,哪怕現在散盡千金又有什麼關係呢?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散去之後總還會有的。這又給人一種不為金錢所累的灑脫,就這一點,足以體現出李白與其他世俗之人的不同。這就是李白的豪情。

敦煌出土唐版《將進酒》,內容和課本中不同,我們背了首假詩?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與朋友們的這場聚會,喝得是酣暢淋漓,想象一下那個畫面,幾個知己之間,難得相聚,該吃就吃,該喝就喝,這是何等的豪情啊。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沉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那些精美的樂器和精緻的食物算不上是珍貴的,而我只希望能夠沉醉在酒裡不願醒來。古代的那些聖賢們有哪一個不是寂寞的呢?只有那些喝酒的人才美名流傳啊。這幾句,李白的情感變化又從那種樂觀向上轉變為失望落寞。醉酒後的世界迷迷糊糊,不像現實世界一樣這般殘酷。就好像有點現代人這種借酒澆愁的感覺。李白愁什麼?愁的是我本有滿腹才華,卻無處可發揮,這樣的一種寂寞能有誰理解?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歷史上那麼多嗜酒的人,為何李白單單就舉了陳王曹植呢,或許是因為曹植跟他有過相似的經歷吧,同樣是滿腹才華,同樣遭人排擠,這讓他們雖然不生在同一時空卻也有了惺惺相惜之感。一面是對陳王曹植的一種同情,另一面也是對自己懷才難遇的悲憤。

敦煌出土唐版《將進酒》,內容和課本中不同,我們背了首假詩?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酒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本來剛在情緒上有所波動,李白又是話鋒一轉,又聊到了酒上面,比起之前,此刻的李白是更加地狂傲了,寶馬,昂貴的衣物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不如拿來換酒與朋友一醉方休,醉解千愁。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距離他離開長安已經有八年之久,這段時間裡,他一路尋仙會友,遊山玩水,與朋友放聲高歌,縱情暢飲,感嘆人生苦短,應當及時行樂,彷彿這世間唯有美酒與美景不可辜負,這很符合李白詩歌一貫的浪漫與豪放。

然而這只是我們在課本上所瞭解的《將進酒》,事實上,原版的《將進酒》可比課本上這首經過改編的要“狂”得多。1900年,甘肅敦煌莫高窟出土了一批古文書籍,在這裡面發現了唐人謄抄的李白的《將進酒》,不過它有另一個名字叫《惜樽空》,透過與《將進酒》對比,還是有許多的不同,但是細細讀來,《惜樽空》比《將進酒》更符合李白的豪邁與癲狂。

就拿這首詩的題目來說吧,經過改編之後的叫《將進酒》,是勸人喝酒的意思,而原版《惜樽控》大意是惋惜杯中的酒將要喝完,這樣一比,原版的題目似乎就有了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原版中“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與改變過後的有個別字的不同。在唐朝時期,鏡子一般是放在床頭的,對鏡感嘆白髮初生,人生苦短。而改編版的是“高堂”,在後來的理解中,高堂是指父母或者房屋正廳,“青絲”指的是頭髮,“青雲”是指青色的雲,變化萬千。在前一句已經出現了白髮一詞,後面再出現青絲似乎有些重複了,這裡原版用青雲一詞更貼和一點。

敦煌出土唐版《將進酒》,內容和課本中不同,我們背了首假詩?

“天生我材必有用”與“天生吾徒有俊才”大多數人都有先入為主的感覺,我們所學的都是改編版的,而原版的這一句相對來說就不那麼熟悉了,改編版本的這一句讀起來反而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更能激勵人,而原版的讀起來就沒有那種激勵之意,反而有點消極。但是結合李白的人生經歷來看,他仕途失意,被人排擠離京,此刻正是借酒澆愁,一吐為快的時候,自然是原版更符合李白當時的心情。

“將進酒,杯莫停。”這一句是改編後加上去的,原版裡沒有這一句,從《將進酒》題目來看,這一句是很有必要的,既能體現出勸酒的意思,也能體現出開懷暢飲的感覺,但是從《惜樽空》來看,這一句就沒有必要了,既然嘆息杯中酒將盡,又怎麼會有杯莫停之意?

“請君為我傾耳聽”與“請君為我傾”簡單來翻譯過來,一個是請你們仔細聽,另一個是請你們給我倒滿酒。這裡很明顯還是原版更符合李白那嗜酒的本性。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與“鐘鼓饌玉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從“不足”到“豈足”這兩個詞來看,“豈足”一詞在語氣上更強烈一些,將那種視金錢如糞土的感覺表現得更加明顯。這才是李白,是那個豪放不羈的仙人。

敦煌出土唐版《將進酒》,內容和課本中不同,我們背了首假詩?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與“古來聖賢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這裡差別可就大了,或許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李白會說古來聖賢皆死盡,但是一想到李白自身的經歷,政治上屢遭打擊,滿腹才華卻不得重用,還處處遭人排擠,這無數的苦悶鬱結在一起,就成了這一句“古來聖賢皆死盡”。在從另一方面來說,喝醉之人一般來說都是語無倫次的,說話也是更加的狂放,斷不會糾結文雅不文雅的,顯然原版這一句更符合李白的性情。

對於李白來說,他這一生活得肆意瀟灑,大約唯一的遺憾就是不曾實現他讀書人的理想:做治世之能臣。但他卻為此努力奮鬥了一生,依舊無怨無悔。他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與打擊,卻仍舊是不屈不撓的樣子,哪怕是面對失意,也不過是幾壺濁酒,醒來後他依然是昂首挺胸,仗劍天涯。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援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