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鄉飲酒禮,受孝悌教育

觀鄉飲酒禮,受孝悌教育

*節選自《群書治要・禮記》第十集

“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射鄉”,依鄭【備註:鄭玄】)注,指大射禮和鄉飲酒禮。大射禮是為了祭祀擇士而舉行的射禮。鄉,就是鄉飲酒禮,它也屬於嘉禮,是一種尊老、敬老的宴飲活動。射禮、鄉飲酒禮中,都含有“尊賢養老”的思想。特別是鄉飲酒禮,使一鄉之人在宴飲歡聚之時,就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化。這種習俗,在社會中起到敦親睦族、止惡揚善的作用,在歷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看看“鄉飲酒禮”是怎麼樣進行的。在《禮記·鄉飲酒義》之中,展現了“黨正”所舉行的鄉飲酒禮上,尊老精神是如何透過儀禮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黨正”就是在古代的時候,每五百家為一黨,黨正掌管一黨之中的道德教化和祭祀活動,有點像現在的鄉長或者鎮長,也就是地方長官。“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在鄉飲酒禮上,六十歲的長者坐在席上,五十歲的人就需要站在一旁服侍、陪侍,聽從差遣,以此來表明對長者的尊敬。

後面還說:“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悌。”“豆”就是指一種盛食物的器具,類似於高腳盤。六十歲的人面前,陳設三豆食物,三盤食物,七十歲者陳設四豆,八十者陳設五豆,九十者陳設六豆。豆象徵著對長者的供養,長者年歲越大,所獲得的食物供養也就越多。由此可以看到,在鄉飲酒禮上,處處透露出按照年齡所形成的秩序,以此向當地參加這種禮儀活動的百姓,傳達出養老、尊老的道德觀念。而這種養老、尊老風氣的形成,也是為了培養孝悌的德性。也就是說一個人對陌生的老人都能夠尊敬,回到家裡對自己的父母,怎麼會不尊敬呢?

古人為什麼不透過講道理、做宣講的方式,對鄉人進行孝悌的道德教育呢?在《鄉飲酒義》中,有這樣一段非常耐人尋味的話:“君子之所謂孝者,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合諸鄉射,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君子所說的孝,不是透過挨家挨戶講道理、天天見面做宣講的方式加以教導的,而是集合百姓觀看鄉射禮,透過鄉飲酒禮來教導他們的。這樣一來,百姓自然而然就會懂得如何行孝悌。事實上,百姓也許根本不懂得很多關於孝悌的深刻道理,但是在既莊重而又親切的宴飲之上,從賓客的身份,到宴會上賓客不同的角色,再到根據年齒所受待遇的不同,都鮮明直觀地讓在場的百姓感受到一種尊老的氣氛,這就使百姓心中對老者的尊重之情油然而生。

————————-正體————————-

“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射鄉”,依鄭【備註:鄭玄】)注,指大射禮和鄉飲酒禮。大射禮是為了祭祀擇士而舉行的射禮。鄉,就是鄉飲酒禮,它也屬於嘉禮,是一種尊老、敬老的宴飲活動。射禮、鄉飲酒禮中,都含有“尊賢養老”的思想。特別是鄉飲酒禮,使一鄉之人在宴飲歡聚之時,就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化。這種習俗,在社會中起到敦親睦族、止惡揚善的作用,在歷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看看“鄉飲酒禮”是怎麼樣進行的。在《禮記·鄉飲酒義》之中,展現了“黨正”所舉行的鄉飲酒禮上,尊老精神是如何透過儀禮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黨正”就是在古代的時候,每五百家為一黨,黨正掌管一黨之中的道德教化和祭祀活動,有點像現在的鄉長或者鎮長,也就是地方長官。“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在鄉飲酒禮上,六十歲的長者坐在席上,五十歲的人就需要站在一旁服侍、陪侍,聽從差遣,以此來表明對長者的尊敬。

後面還說:“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悌。”“豆”就是指一種盛食物的器具,類似於高腳盤。六十歲的人面前,陳設三豆食物,三盤食物,七十歲者陳設四豆,八十者陳設五豆,九十者陳設六豆。豆象徵著對長者的供養,長者年歲越大,所獲得的食物供養也就越多。由此可以看到,在鄉飲酒禮上,處處透露出按照年齡所形成的秩序,以此向當地參加這種禮儀活動的百姓,傳達出養老、尊老的道德觀念。而這種養老、尊老風氣的形成,也是為了培養孝悌的德性。也就是說一個人對陌生的老人都能夠尊敬,回到家裡對自己的父母,怎麼會不尊敬呢?

古人為什麼不透過講道理、做宣講的方式,對鄉人進行孝悌的道德教育呢?在《鄉飲酒義》中,有這樣一段非常耐人尋味的話:“君子之所謂孝者,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合諸鄉射,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君子所說的孝,不是透過挨家挨戶講道理、天天見面做宣講的方式加以教導的,而是集合百姓觀看鄉射禮,透過鄉飲酒禮來教導他們的。這樣一來,百姓自然而然就會懂得如何行孝悌。事實上,百姓也許根本不懂得很多關於孝悌的深刻道理,但是在既莊重而又親切的宴飲之上,從賓客的身份,到宴會上賓客不同的角色,再到根據年齒所受待遇的不同,都鮮明直觀地讓在場的百姓感受到一種尊老的氣氛,這就使百姓心中對老者的尊重之情油然而生。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頂部